管仲是用了怎樣的策略和治國方針,幫助齊桓公實現的霸業呢?

廣借眾謀,智攫天力管仲富於智謀,但他仍然認為

“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當初桓公欲拜他為相,他提出的首先條件就是要桓公一併任用隰朋、甯越等“五傑”。為解釋桓公有一次遇到的怪異現象他重賞招聘到一位名叫皇子的人,借皇子的學識為君解憂。在一次伐宋途中一位衣帽破爛的牧牛人求見管仲不得,於是託人傳話給管仲說:“浩浩平水!”管仲聞及此語,茫然不解,於是向隨軍的愛妾婧請教。婧告訴說:“聞古有《白水》之詩云:“浩浩白水,鰷之魚,君來召我,我將安居?此人殆欲仕也。管仲即命停車召之,及與對談,發現其很有才學。”

管仲是用了怎樣的策略和治國方針,幫助齊桓公實現的霸業呢?

管仲劇照

於是馬上作書將其推薦給行軍在後的齊桓公,此人即是後來協助管仲秉政的甯戚。管仲上臺後還懸榜於國門,佈告國人,徵求富強之策。管仲善於借眾人智慧來增益自己的才能或彌補自己的不足。正如齊桓公所評價的,他有“任眾之明”。管仲不僅廣借眾人之謀,而且善於挖掘蘊藏於人體中的潛力。管仲曾輔佐子糾,與齊桓公小白爭奪君位,事敗後逃至魯國。齊魯二國多方交涉,最後魯國同意用檻車送管仲歸齊。管仲怕魯國反悔追殺自己,因而製成《黃鵠》之詞,教御車的役人學唱。其歌悲壯動人,役人學會後邊唱邊走,樂而忘倦,車馳馬奔,一天走兩天的路程。

管仲是用了怎樣的策略和治國方針,幫助齊桓公實現的霸業呢?

管仲劇照

出了魯境不久,魯莊公反悔來追,終於沒有追上。管仲於是才生還於齊國,受到大用。管仲隨桓公救燕伐戎時,戎主敗逃孤竹。齊軍跟蹤追襲,路遇一山,齊軍鑿山開道,非常勞苦。管仲於是制上山歌》和《下山歌》兩首,教軍士學唱。大家唱起歌來,你唱我和,忘卻疲倦,勁頭煥發,車行如飛,迅速翻過了山嶺。管仲事後向齊桓公解釋這種樂而忘倦的原因說:“凡人勞其形者疲其神,悅其神者忘其形。”他認為人的形體受到勞困,必然產生精神上的疲倦,而如果使人的精神感到快樂,就必然忘卻形體的疲勞。

管仲是用了怎樣的策略和治國方針,幫助齊桓公實現的霸業呢?

齊桓公像

管仲能夠唯物而辯證地把握人的形體與精神的關係,科學地利用精神對形體反作用的規律,在關鍵時刻挖掘出了潛存於人體中的力量,收到了實際的效果。在圍剿孤竹的戰役中,齊國和無終國軍隊不幸被敵人誘至迷谷。迷谷,當地人又稱旱海,其地山谷險惡,絕無行人風沙颳起,咫尺不辨,谷路曲折難認。大軍在谷中東衝西撞,盤盤曲曲,全無出路,軍心慌亂。管仲建議說:“臣聞老馬識途。無終與山戎連界,其馬多從漠北而來,可使無終軍擇老馬數頭,觀其所往而隨之,宜可得路也。”桓公依言而行,終於彎彎曲曲地出了谷口。

管仲是用了怎樣的策略和治國方針,幫助齊桓公實現的霸業呢?

齊桓公劇照

管仲巧妙地利用了老馬的本能之力,救了全軍人的性命。老馬的本能和人體中的內在潛力均屬自然的能和力,但二者不會自然地顯露出來,服務於特定的目的。管仲深察自然規律,他巧攫天力,為己所用,表現了他高超的智慧和天才。總攬全局,明於治國在天下大亂的春秋前期,管仲為齊國提出了一整套治國思想,主要第一,公開打起維護傳統禮儀的旗幟,作為規範人們行動的準相公及整頓國政應從何處下手時他回答:“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張,國乃滅亡。”他主張在國家大力弘揚禮義廉恥的精神,使人們在大下有共同的行動綱領和追求目標,他以此作為立國的前提和根本第二,堅持愛民的思想原則。

管仲是用了怎樣的策略和治國方針,幫助齊桓公實現的霸業呢?

齊桓公劇照

管仲主張治國必須堅持愛民的原保證這一原則,他提出了五項具體指標,即國民的相親程度、繁程度裕程度、知禮程度和行為端正程度。對於每項指標的落實,他認為,在治國中堅持民的原則,才能真正實現對國民的統治和領導。在愛民原則的前提下,管還提出了對國民的具體安置方法。他把國民分為士,工、商四大類,主張各類國民世代沿襲,不變其業,以此安定國民,由此保證國家的安穩。第三,實行內政上的整頓與改革。春秋時的軍事攻守只針對城郭,而不針對鄙野。

管仲是用了怎樣的策略和治國方針,幫助齊桓公實現的霸業呢?

齊桓公劇照

於是管仲讓農民住在鄙野,讓士、工、商三類國民住於城郭,並將這些人按區域分為二十一鄉:十五鄉為,以保證兵源;六鄉為工商,以保證財源。在士鄉中,五家為一軌,十軌為一里,四里為一連,十連為一鄉五鄉合為一軍,以一家一人計,一軍共一萬人,十五鄉為三軍,共三萬人管仲還讓士鄉的人世代居住在一塊,平時狩獵練武,互相熟悉,戰時相互配合,生死與共。第四,管仲提出“銷山為鐵、煮海為鹽”,主發展鹽鐵業;同時還提出“收天下百物之賤者而居之,以時貿易”。第五,他主張把主要精力應放在提高部隊素質、增加軍隊戰鬥力上,而不要放在增加部隊的人數上。

管仲是用了怎樣的策略和治國方針,幫助齊桓公實現的霸業呢?

齊桓公劇照

認為只有這樣才會“隱其名而修其實”,既不引起天下諸侯的警覺,又真正達到強兵的目的。另外,管仲還主張制定一種贖刑,犯罪者根據其情節輕重,可以以劍甲等武器裝備贖罪,這樣以補充武器之不足。第六,外交方針。管仲提出了“尊周室”“親鄰國”的外交原則,並相應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方針。第七,精闢深刻的用人思想。管仲和齊桓公有一次議論霸業,桓公問他,作為君主,怎樣會損害於霸業呢?管仲回答:“不知賢,害霸;知賢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復以小人參之害霸。”管仲特別強調領導人的用人對自己事業的影響,他為領導人提出了一種極其深刻的用人思想。

管仲是用了怎樣的策略和治國方針,幫助齊桓公實現的霸業呢?

齊桓公劇照

領導人不僅要識才,而且要用才;不僅要委用他,而且要放手地讓他去幹;不僅要放手讓他去幹,而且要保證不讓小人參與干擾。管仲把事業的興敗歸結到用人問題上,從而提出了內容深刻的用人思想。這既是齊桓公創立霸業的重要指導原則,也是齊桓公得以成就霸業的重大經驗總結。為適應齊桓公圖霸的雄心,管仲提出了一系列的戰略、策略和治國方針,並在實踐中充分發揮了他處事的獨到智慧和天才。貫穿管仲整個思想的是求實精神,這些精神和思想成就了齊國的霸業,影響了春秋的趨勢和進程,造就了東周初期的一顆思想政治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