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學術思想的起飛,社會經濟變動,社會階級亦有變化

今日看點:春秋時期學術思想的起飛,社會經濟變動,社會階級亦有變化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史皇弟,今天給大家聊聊春秋時期學術思想的轉變。諸子之學興於春秋戰國之際,至西漢中葉乃漸衰竭。其興替之原因,必有特殊之時代背景,且春秋戰國時代,為中國歷史上劇變時期,蓋以諸國競爭,因時制宜,一切措施,不能墨守舊章,故其進化之跡,有足稱者,此歷史演進之事實也。

春秋時期學術思想的起飛,社會經濟變動,社會階級亦有變化

孔子

例如,政治、經濟制度之改革,平民與貴族之消長,學術思潮之興起,戰鬥技術之改良及民族之混化,風俗之變革,皆足以上繼往古,下開來葉,在此特殊轉變情形下,諸子學說,應運而生,此亦時代使然。考其學術思想之轉變原因,述明於下。

周代封建社會,成於克商之後,封土建國,號稱盛世,設五等。列國諸侯,有為周室所封者。自平王東遷,諸侯放恣,強凌弱,眾暴寡,封建制度漸次崩潰,而春秋霸政之局已成。降及戰國,號稱七雄,蠶食兼併,宇內封邦,鮮有能倖存於七國之下者,封建政治及社會組織因而根本大變。在封建制度下,天子諸侯及卿大夫在政治上、經濟上均為人民之主。周以土地封其子弟為諸侯,即使其子弟為其地之君主兼地主。但是商鞅變法之後。庶人之富者累鉅萬,農民佔勢力者亦可為大地主,此經濟制度之一大變動也。

春秋時期學術思想的起飛,社會經濟變動,社會階級亦有變化

商鞅

古代世族與平民階級,可以《尚書》證之:一為九族,二為百姓,三為黎民。九族者,君主同姓之親;百姓者,異姓之支,皆為貴族;而黎民則視為平民。依周制,世官多出於公族,蓋諸侯世其國,卿大夫士世其家,貴族專政,平民非先提升為士,無由登於縉紳之列。迨春秋之世,諸侯爭霸,王官失守,貴族多散於平民之列,以其世守之文籍及傳統之政教學術轉授平民,以謀生活,於是平民才智之輩出。而列國為應付時變,亦不能不拔取平民之秀者,使任軍事或政教。而平民與貴族階級之分際,遂漸不如前此之嚴格。此亦當時大勢之所趨。故甯戚以飯牛而得任於齊,百里奚以奴隸而仕於秦,此庶民之升為官也。

春秋時期學術思想的起飛,社會經濟變動,社會階級亦有變化

尚書

《詩》有黎侯之賦《式微》,《左傳》謂“欒、郤、胥、原、狐、續、慶、伯,降為皂隸”。孔子本為宋之貴族,為貧而仕,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此貴族之降而為民者。如是,階級制度逐漸消滅。降及戰國,平民之俊者,尤得與聞政治。是以遊說則范雎、蔡澤、蘇秦、張儀等徒步為卿相,征戰則孫臏、白起、樂毅、廉頗、王翦等白衣為將,遂開後世布衣將相之例。

春秋時期學術思想的起飛,社會經濟變動,社會階級亦有變化

孫臏

古者政教不分、官師合一,庶人不能參與貴族政治,凡受教育者,皆為貴族子弟,而庶人既無受教育之權利,亦無求知識的必要。且書籍存在官府,民間極難收藏,兼以紙筆尚未發明,以刀刻漆書代筆,以竹簡木牘代紙,得書之困難自可想見。自周室東遷,官師流移,典籍四散,流於民間,私人講學之風,由是而興。

春秋時期學術思想的起飛,社會經濟變動,社會階級亦有變化

竹簡

孔子為儒家宗主,聚徒講學,弟子數千人,更開古代未有之局,以“有教無類”之宗旨,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平民得以受教育,庶人得以求知識,自此始。孔子開私人講學之風,為我國第一教育家。其學術以道藝為本,以時事為用,其政治主張則推行文王、周公之道。嘗率門徒周遊列國,皆不見用,遂返魯,與門人弟子習六藝、講六經,學術風氣大盛,此教育制度之一大變也。

春秋時期學術思想的起飛,社會經濟變動,社會階級亦有變化

孔子

春秋戰國之際,時君世主多能提倡學術,甄拔人才,以致諸子爭鳴,百家蜂起。蓋因時代之劇變,有志之士以改制救世之熱忱,往往發表言論,以圖改革,此亦大勢所趨。於是有擁護舊制度者,有反對舊制度者,有批評舊制度者,有修正舊制度者,亦有另立新制以代舊制者,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莫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此即所謂處士橫議之時代。由是觀之,諸子學說之發達,由於言論之自由,而言論之所以自由,由於社會制度之變化,社會制度也為之大變動。

春秋時期學術思想的起飛,社會經濟變動,社會階級亦有變化

原始部落

先秦時代的政治結合,概可分為兩種形式:夏代以前是部落社會,由各部落推舉“共主”;三代以下是封建社會,由天子分封諸侯。這兩種政治結合都很鬆懈,其聯繫之法,則賴朝聘、會盟,尤以封建時代為然。在春秋時代,朝聘、會盟的活動中心在王室;春秋以後,國際活動的中心移於列國。當時,朝聘、會盟均為國際間的特殊典禮,或由國君親自參與,或由卿大夫代行。一般外交活動,國家設有行人之官以司之(行人即外交官)。而在孔子所造就的士人階級中,行人亦是其中之一(例如子貢便是著名的使者),而行人之主要任務為請戰、媾和、求救、結盟等。因此,他們成為國際傳播的重要媒介,他們對於學術的傳播,尤其是縱橫家的思想,有著重大的影響,因而促成學術發達。

春秋時期學術思想的起飛,社會經濟變動,社會階級亦有變化

孔子

總結

春秋以後,社會經濟起了變動,社會階級也起了變化,在此變動中,不同出身的士人,紛紛要求參加政治。這時,文人學士遊說的風氣也漸漸流行,同時由於諸侯互相兼併日烈,諸侯為了加強自己實力,乃不得不廣攬人才,以為助臂。因此,一個很平凡的人(仕),只要國君賞識,便可提拔為執政的大臣。只要國君所養的食客中,有各種學派的士,只要有一技之長,都被加意款待;而他們為了加強自己的實力,乃提出不同學術思想,因而使學術思想在此時期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