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式步槍的性能到底怎麼樣?

戰武奇兵


客觀來說,這把槍還是非常出色的,這把槍真正拖後腿的是國內參差不齊的兵工廠,他們生產出來的步槍質量不行,子彈同樣不行。如果是合格的兵工廠,完善的設備,那麼這把槍在當時是非常不錯的。

中正步槍同時代的是漢陽造和三八大蓋,相比漢陽造,中正步槍甩開他十幾條街,1888年式步槍,而中正步槍基本就是毛瑟1924標準型的複製品,也談不上什麼改進型,最初的中正步槍上面打著的就是二四式步槍。1888-1924,武器發展已經很快了。

中正步槍使用的是7.92*57mm的毛瑟步槍彈,而日本的三八大蓋使用的是6.5*50mm有坂彈,威力上,中正式遠大於三八大蓋,射程也要比三八大蓋遠一些。但是這都是在理想狀態下,事實上,很多槍打不了那麼遠,也打不準。

▲精銳的德械師

中正步槍的設計上是比較成熟的,這把槍直接就是用的毛瑟1924標準型的圖紙,而且初期做工也都非常精緻。要說缺點,應該也就是後坐力大點,但是對於栓動步槍來說,這點後坐力影響並不是很大。

當年引進毛瑟1924標準型的時候,裝備的是稅警總團,而後期生產的中正式,都是裝備給了國軍精銳部隊,國軍很多部隊也還是沒有中正式的,畢竟產能低。

眾多兵工廠裡,數鞏縣兵工廠和金陵兵工廠的質量最好,但隨著鞏縣兵工廠的多次搬遷,也導致中正式的質量下降。


軍武文齋


這種步槍,不能光看紙面性能,紙面性能都是早期版中正式步槍的數據。早期仿造德國M1924式步槍的中正式步槍,只有12萬支。很多原材料,甚至是槍托木,實際都是進口的。

那批中正式步槍的質量最好,到了1938年底,中正式步槍的軍工廠在煙溪遭到日軍轟炸,實際上工廠已經被摧毀,損失了很多機器設備。而且,由於海岸線被日軍封鎖,進口的原材料也無法輸入我國。此後生產的30多萬支中正式步槍質量實際上是下降的。

因此,美國槍械收藏家們對中正式步槍可以說是惡評如潮,認為它性能很差,製造粗糙,和它的原型毛瑟M-1924式步槍差距巨大。

主要原因是鞏縣兵工廠多次搬遷,生產時斷時續,加之造槍材料短缺和質量控制不過關。導致無論產量,還是質量都不是很好。同時生產中正式步槍的幾個工廠都沒有實現標準化,他們生產的步槍都有一些微小的差異。

另外就是槍機太重,拉動相對困難,持續射擊的時候,還會造成過熱,槍匣與槍機因受熱膨脹而緊貼在一起,槍機就更難拉動。

但是,這種步槍也有自己的優點,比如子彈初速高,彈道比較好,殺傷威力大,同時非常結實,操作簡單。是當時抗戰我國精銳部隊才有的主力步槍。


深度軍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中正式步槍的性能還是很優秀的。

它仿造德國毛瑟M1924步槍,這也是著名的德國毛瑟98k的原型。

步槍採用7.92毫米尖頭彈,以區別老套筒的圓頭彈。

中正式步槍的綜合性能強於日軍三八式步槍,最大的特點是威力大。

7.92毫米毛瑟步槍彈可以說是二戰中,威力最大的子彈之一。

盟軍經過分析,認為被這種子彈射中頭部和左胸,存活下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幾乎是必死無疑。

如果擊中右胸和腹部的話,存活率不到是百分之五十。

即便擊中四肢等非致命部位,致死率也非常高。

要知道,以上還只是致死率,不是治傷率。

被7.92毫米子彈擊中以後,子彈進入人體產生巨大空槍效應,子彈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翻轉,破壞性很強。基本只要被一槍擊中,殘疾的可能性很大,輕傷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除了大威力以外,中正式步槍的精度還很高。

在有效射程內,優秀射手可以達到極高的精度。其實,即便多年後,一些國軍將領在臺灣仍然喜歡使用中正式步槍打獵,尤其是打鳥,就是因為精度很高。

原則上,中正式步槍只要安裝瞄準鏡就可以作為狙擊槍使用,有效射程可以擴展到600到800米。

在解放戰爭中,國共雙方都頗有一些中正式步槍的特級射手。

一些國軍老兵,喜歡在夜晚用中正式步槍,表演射中50米外香菸頭的絕技。

另外,中正式步槍的可靠性很高。

作為德國成熟的設計,中正式步槍沒有任何設計上的缺陷,堪稱完美。

可以這麼說,中正式步槍就是單發手拉步槍的頂峰製作,後世也沒有什麼槍械能夠超越它。

雖然有很多好處,但中正式步槍也有問題,就是後坐力較大。

7.92毫米子彈的後坐力,遠遠大於日軍三八式步槍的6.5毫米子彈。因此,新兵使用中正式步槍聯繫時,會有較大的畏懼心理。

薩沙也打過中正式步槍,第一次開槍把我嚇一大跳,這後坐力太強了,頂的肩膀很疼,頓時有了恐懼心理,磨磨蹭蹭不開第二槍。

總體來說,中正式步槍的性能是沒話說的。

可惜,實際上卻不是那麼回事。

生產中正式步槍的兵工廠,在抗戰中幾次長距離搬遷,幾次被日軍飛機轟炸,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

其中,鞏縣兵工廠和金陵兵工廠的中正式步槍,質量最好,數量最多。

但還有其他兵工廠,比如浙鐵、廣東等兵工廠的質量就層次不齊。

頗有一些中正式步槍,有效射程應該是400米,實際只能打準200米內的目標。


中正式步槍是非常實用的武器,也耐用。薩沙記得江蘇民兵在六七十年代訓練時,有的還用中正式步槍。


薩沙


抗戰時期,國軍裝備的步兵槍械中,有兩把槍械的作戰性能,是在侵華日軍之上的,一把就是大名鼎鼎且裝備數量在10萬挺以上的捷克ZB-26輕機槍;另外一把則是用當時的領導人命名的中正式騎步槍。

此槍是中國在引進德國毛瑟1924式步槍的基礎上訪制的,與栓動步槍的巔峰之作毛瑟98K是近親,毛瑟98K就是在毛瑟1924步槍基礎上改進而來。

中正式步槍,由當時的軍政部向德國毛瑟兵工廠購得1924式步槍1萬支,並索取了此槍全套技術圖紙和資料,由兵工署交鞏縣兵工廠製造,1935年正式投入生產,定名為24年式步槍,此後改稱中正式騎步槍。

槍長1.1米,槍重4公斤,口徑7.92毫米,5發彈倉供彈,初速810米/秒,標尺射程2000米,發射1898式毛瑟尖彈及重尖彈,彈藥和捷克ZB-26輕機槍通用。

此槍由於量產較低,從1935年投入生產,到1949年期間,生產裝備數量尚不足70萬把,除了鞏縣兵工廠以外,金陵兵工廠、重慶兵工廠、浙江鐵工廠、第一工廠、第四十一工廠等均有所製造,因此,導致槍械質量參差不齊。

由於發射7.92毫米×57毫米毛瑟S型重尖彈,彈丸初速高,彈道性能好,子彈不易受橫風影響,打到人體重要部位上非死即重傷,因此,中正式騎步槍除了射擊精度較高以外,還具備彈丸殺傷力大的特點。

此外,此槍有效射程600米以上,具備射程遠的特點,彈丸威力大於侵華日軍同期裝備的6.5毫米三八式步槍,後坐力要遠大於三八式步槍,但後坐力在射手可控範圍內,基本上不影響此槍在戰場上技戰術性能的發揮。

當時,中正式騎步槍,即便放眼全球,在5發栓動步槍領域,也是一把性能較好的步槍,只可惜由於戰爭爆發,兵工廠忙於向大西南搬遷,以及躲避日軍的轟炸,導致整槍的產量一直上不去,只能裝備國軍中央軍使用,且裝備數量依然偏少。

其他軍隊還在持續使用落後三八式步槍脫胎於1888年式委員會步槍的漢陽造,甚至清代生產的已經陳舊不堪的老套筒,中國軍隊就是用如此低劣的槍械,抗擊武裝到牙齒的日軍。

中正式騎步槍,槍長1.1米;三八式步槍槍長1.27米,裝上長長的軍刺肉搏時,由於槍長比三八式要短,因此,在拼刺刀時,中正式騎步槍就要明顯吃虧,本身的拼刺訓練,無論是難度還是強度,都要遠遜於日軍。

抗戰題材的電影《血戰臺兒莊》中,一名日軍士兵連續刺倒三名國軍,真較實體現了白刃戰中雙方士兵的差距;一般拼刺時,使用中正式騎步槍的國軍,面對使用三八式步槍的日軍,往往凶多吉少,這是歷史客觀事實。


國平軍史


中正式和三八式步槍的原型都是毛瑟98k,中正式還要更加先進。實際情況在1937年中國鋼和鐵產量均不到10萬噸。而日本鋼產量和鐵產量都在500萬噸左右。所以可以推斷中正式步槍的製造工藝距離毛瑟步槍差的很遠,在實際使用中問題很多:頻繁卡殼,射程不夠,槍管壽命短,射擊精度差,有的甚至超過200米就沒有精度可言。

三八式步槍生產工藝遠遠強於中正式步槍,優點在於,槍管長,彈道穩定,射擊精度高;後座力小,方便新兵使用;槍身長,拼刺佔優勢。

至於三八式步槍一直倍受批評的威力小,一槍2個孔,休養1個月繼續戰鬥,我覺得是理論說法。

三八式步槍擊中頭顱,胸腔,腹腔,軀幹的不死也是重傷,擊中四肢有70%機率會擊中骨骼,那肯定是重傷。

出現對穿孔槍傷的機率最多隻有10%,所以三八式步槍的殺傷率一點都不低。

綜上所述中正式步槍綜合性能遠遠弱於三八式步槍,三八式步槍更加適合亞洲戰場。


釣小魚111



中正式步槍的產量並不高,抗戰中的產量約有60萬支。中正式步槍仿製自德國的毛瑟1924式步槍,毛瑟1924是德國根據一戰的經驗對於毛瑟1898的改進型,毛瑟工廠稱為標準型,後來的進一步改進型就是現在名聲大噪的98K。

中正式步槍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一種制式步槍,國民政府在抗戰前確定中正式步槍作為制式步槍,但是由於中國的兵工廠產能不足,所以制式步槍只是紙面上制式步槍。

從紙面上來看,中正式的性能是不錯的,這個可以看看毛瑟98K的表現,而且中正式使用的彈藥已經是流線型的尖彈,而不是漢陽造的圓頭彈,漢陽造和三八式步槍性能上最大的差距就是由於使用的彈藥造成的。第一代無煙火藥步槍彈都是圓形彈頭,但是過了幾年的時間,各國就都把圓形彈頭換成了尖頭流線型,但是漢陽造沒有趕上這個時代,而中正式使用的就是尖頭彈了。在比如有效射程精度什麼的,中正式和日軍的步槍沒有什麼差距。

不過由於中國當時工業基礎的薄弱,量產後的中正式質量要稍微差一點,而且由於工廠公差控制的問題,各個槍廠之間的零件不能互換,這個對於戰時的維修是一個麻煩,不過這種事好辦,就需要一把銼刀,

步槍的發展趨勢是要求短小輕便,從這個角度來說,中正式是符合這個潮流的,而中國戰場的特殊情況是會出現一些白刃戰的情況,而由於中正式全槍長比日軍的三八式全槍長短,所以白刃戰中吃虧,當時中國是通過使用加長刺刀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這種加長刺刀產量很少,不能滿足前線的需要。

不過白刃戰這個問題,對於不同的部隊有不同的辦法,國軍是通過加長刺刀,而八路的做法是另一種,八路軍對於步槍的要求就是短小輕便,有效射程在300米內就可以,這就是八路軍在自己研製81式馬步槍時候的要求,而對於白刃戰,八路軍是強調刺刀的快速打開,就像後來的56式半自動那樣,打開卡扣,向上一甩刺刀就就位了,這對於八路這種經常發生遭遇戰的時候更加便利。當然這種做法是沒辦法用在中正式上邊的,就算用也是刺刀也是要摺疊在槍管的兩側,而不是下邊。再說,能用子彈解決就不要用刺刀,用刺刀解決就暴露出中國軍隊訓練差的弱點,日軍在白刃戰中的優勢更多的是依靠嚴格的訓練,並不是完全靠那個長長的三八大蓋。如果三八大蓋夠用,日本人就不用推出99步槍了。


有痰


現在很多年青人都愛吃雞,都非常熟悉98K,中正式就是中國仿製的98K原型,德國的M1924步槍。這款步槍基本已經是栓動步槍的巔峰,性能無話可說,比日本三八步槍強!不過具體到中國抗戰,中正式一共只仿製六十萬支,對於戰爭消耗,缺口很大。所以連仿委員會步槍的漢陽造也一樣在用。六十萬只中正式裡面,還包括質量好的如金陵兵工廠出品的,鞏縣兵工廠出品的,以及其它兵工廠出品,金陵和鞏縣兵工廠出的質量還可以,大多數不說都趕上原槍,差距也不是很大,但別的兵工廠出品的,質量就參差不齊,很難言說了。槍本身沒問題的話,殺傷威力肯定要優於三八步槍。


不過關於三八步槍,現在網上有個傳言,就是說三八步槍穿透力強,捱上一槍,不是要害的話,一槍兩眼,傷害反而不大,這個說法有一部份是對的,就是說三八步槍確實有這問題,不過不是槍的問題,而是有板彈子彈的問題,而且這問題在長城抗戰時,日本人自己也發現了,在有坂子彈上也做了些改進,那之後的三八步槍,也就沒那麼好捱了。我們所說中正式步槍,綜合性能要強於三八步槍,說的可是子彈改進後的三八步槍。

非常遺憾,這只是一隻國產仿製的步槍,並非國人自己設計,但是在那個年代裡面,能有工廠仿製出這種步槍,而且品質還不錯,已經很不容易了,要知道,我們沒什麼空中優勢,兵工廠被日本人反覆轟炸,機床設備動不動就要轉移隱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這個產量和質量,還能有什麼可責怪的?而且老實說,戰爭,尤其是到抗戰這種現代意義上的滅國之戰,指望靠一款步兵輕武器的步槍,就改變結局,是不可能的,三八步槍同樣是拴動步槍裡的優秀作品,跟中正式比,差距是有,卻也沒差到拉開多大差距,而且日本軍隊整體都優於當時的中國軍隊,真正的優勢是建立在戰場上後方支援的重火力上,步槍機槍稍差一點,不是問題。


李三萬的三萬裡


中國仿製德國毛瑟工廠的槍械可以歷史悠久,早在1865年“洋務運動”時期,由李鴻章,曾國藩等晚清重臣,在上海創辦了中國最早,同時也是最大的軍工企業-江南製造局。

1867年江南製造局成功仿製了毛瑟11毫米前膛步槍,由於使用黑火藥和鉛彈頭威力驚人。當時這款步槍就算在世界上都稱的上先進水平。總體來說中國仿製步槍的起點並不低。

到了1933年,由於過去常年的軍閥混戰當時的中國裝備了日,德,美,英,法,蘇等10幾個國家的步槍,步槍種類超過30種。這些步槍的口徑就有6,7種,相同口徑使用的步槍彈種類也不一樣,導致中國光彈藥就有20餘種,致使軍隊的後勤部門經常ma niang。同時子彈種類的繁雜也不利於戰爭的進行,和軍隊的訓練。於是當時中國在德國顧問的幫助下,決定仿製德國M1924式步槍。M1924式步槍,源自於毛瑟最成功的M1898式步槍,後又經過各項改進,最終成就了毛瑟M1924式步槍的輝煌。M1924式步槍可以說是當時歐洲步槍界的標杆,和設計巔峰。


中國得到相關圖紙和有關技術後,把仿製步槍的任務交給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鞏縣兵工廠,由於中國人民的偉大智慧,僅僅一年後,中國就已經完全掌握了該槍的全部技術。到了1935年初中國已經可以小規模生產。同年8月該槍造成量產,並正式命名為中正式步騎槍。(由於當時是民國二十四年,所以也稱為24式步槍)。

威力巨大

二戰中德國毛瑟98k被成為是殺傷力最大的步槍,作為和98k師出同門的步槍,威力自然也不會太弱,所謂虎父無犬子。中正式使用的7.92毫米子彈,射中敵人後,會發生嚴重的變形和翻滾,可以造成巨大的空洞。這與日本的三八大蓋恰恰相反,日本三八大蓋精度高,穿透力強,射程遠,但是對人的殺傷力卻遠遠不及中正式,一般三八大蓋進去一個小洞,出來也是一個小洞,對人的殺傷作用並不強,但是中正式就不了,進去小,出來的時候則會是一個大洞,對人的殺傷作用遠遠大於三八式步槍。


精度高

電影《兵臨城下》中,與主角瓦西里對狙的德軍康尼少校用的就是一把安裝了倍鏡的98k。二戰中德軍培養了大量的狙擊手,但是他們的槍卻並沒有改變,而僅僅是增配了一個ZF41/ZF42型瞄準鏡。當時的98k優秀到什麼地步,安裝一個4倍鏡就可以輕鬆擊殺400米處目標,如果安裝一個6倍鏡甚至可以擊殺1000米處的目標,而二戰中狙擊步槍的射程一般只有800米。

那作為師出同門的中正式步槍精度自然也不弱,在桂南崑崙關戰役中中國一名士兵就曾用中正式步槍擊殺日本旅團長中村正雄,但是鬼子卻連這名中國士兵的影子都沒見到。


易於建造

我們會發現中正式步槍比日本的三八式要短一些,這是因為此槍是按照歐洲人的槍生產的,同時期,歐洲人身材高大,而中國人由於當時中國經濟不好,國力衰弱,士兵普遍營養不良,體型矮小並且相對力氣也要小一些,於是決定把槍縮短一些,零件也減少了一些(94個)這樣重量就輕一點,但是後來在與日本的白刃戰中,就吃了步槍短的虧,中正式步槍裝上刺刀,和日本的三八式步槍裝上刺刀相比足足短了10公分,就是這10公分在戰場上往往就是致命的。

雖然在白刃戰中步槍短比較吃虧,但是並不能否認這種技術帶來的優勢,在二戰中步槍80%的戰鬥都發生在400米內,因此高射程其實意義並不大,像日本的三大大蓋如果白刃戰時開槍很可能穿好幾個士兵,很容易打到自己人。因此簡短了槍管都步槍的優勢影響並不大。但是卻帶來不少好處,短槍管容易在狹窄的空間使用,減少步槍負重,降低了生產難度。製造一支步槍最耗時的就是槍管,因此對於增加產量,節約資源具有重大意義。


總體上來說中正式步槍,品質非常優秀,是中國第一款全國範圍內的制式步槍,為中國的抗日戰爭立下了汗馬功勞。


軍武小咖


正兒八經的毛瑟標準型步槍親兒子,設計上是沒毛病的,國內當時主要四個廠——鞏縣、漢陽、金陵、廣東四個官廠生產,質量上沒缺陷,無非4個廠子之間的步槍零件可能因為設計圖或者模具上的偏差,導致不能互換。


雖然中正和98K一樣都是600mm的槍管,但是子彈用的是毛瑟輕尖彈而非98K在歐洲戰場用的重尖彈。雖然這在200米距離之內的初速和動能略高於重彈。但是在遠距離存能和速度上弱於重彈,超過200米之後的精度也低。


相比起三八大蓋來說,中正口徑較大,初速也高。200米之內的精度不弱於三八,毀傷遠超過三八。但是槍短,和三八這種鬼畜長度拼刺不利。


話說我們那會又不是個機械化程度高的軍隊...為毛拍腦子用上了短管的步槍...


瘋狗的輕武


中正式步槍作為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上中國軍隊的國產製式步槍,仿製於德國98K毛瑟步槍,於1935年開始量產,總共生產約60萬支。

這支擁有著優良德式步槍血統的中式步槍同樣也擁有著優異的性能。

首先,中正式步槍槍身短,只有1.1米,比同時期各國步槍的槍身都短,便於攜帶。為了彌補白刃戰時的不足,槍身的刺刀特地加長,達到57.5公分。於是在近距離格鬥時,只要持槍人刺殺技術過硬,中正式的性能絕不亞於任何一款步槍。

其次,中正式步槍使用七九口徑尖頭槍彈,與同時期中國國產的捷克輕機槍、駁殼槍、馬克沁重機槍的槍彈都是通用的。無論是精度還是殺傷力都比同時期的日本三八式步槍要高。

敵軍士兵被中正式擊中,被擊斃不用說,如果是僥倖不死也必然重傷。要知道,在戰場上,士兵被擊傷對於一支部隊戰鬥力的削弱程度要高於被擊斃。士兵被擊斃自然不用多管,被擊傷在多數情況下不能不管。要管理傷員就需要人手,並且傷勢決定管理人數。於是,中正步槍不僅可以作為常規步槍使用,還可以作為狙擊一類的特種步槍使用。

因此,在長期的國內革命戰爭中,中正式步槍以其優異的性能深得中國軍隊官兵喜愛,從而長期在國共軍隊中挑大樑,一直到50年代中期才全部退出現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