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绕行五十载!一段仍在持续的神话——东方红一号

就在昨天,人民日报给全国人民又带来了一则好消息,发射至今已经有50年历史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仍然在进行绕轨飞行,并处在较高的椭圆形轨道上。为了纪念50年前持续至今的"航天神话",我国也将东方红一号发射的4月24日立为中国航天日,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们。

在轨绕行五十载!一段仍在持续的神话——东方红一号

至今仍在轨运行的"东方红一号"

50年前的今天,全世界的无线电在20.009兆赫频率上,都首次传出了来自中国的声音,《东方红》的旋律让无数中国人为之一振,中国发射的第一枚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升空,开启了中国的航天时代。

东方红一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也是"东方红"系列卫星的第一颗,由于它的发射意义重大,所以和上世纪60年代我国第一颗发射成功的导弹与成功爆炸的核弹并称为"两弹一星"。

在轨绕行五十载!一段仍在持续的神话——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

虽然仅仅是一颗工作了28天的地球科学卫星,不过它的顺利升空意味着中国成为了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能够自主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虽然苏联早在1957年就将"斯曾特尼克1号"卫星送入轨道,但是中国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出道即巅峰,东方红一号的技术层面超过了苏美法日四个国家第一枚卫星,甚至凭借173千克的重量完全碾压了另外四个国家,夸张地说前四个国家第一颗卫星重量总和也没超过东方红一号。

在轨绕行五十载!一段仍在持续的神话——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计划起步较晚,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苏就陆续发射了该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我国国防部直到1965年1月才正式在钱学森的牵头下开始制定人造卫星计划,即著名的"651工程"。

由于太空温度低,当时各国其实在攻克人造卫星技术的时候,除了考虑入轨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人造卫星在太空中零下100度的环境下传递超短波信号,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党鸿辛最终拿出了解决方案,即使用铜制造的天线干膜。而制造声音的正是安装在"东方红一号"上的一具音乐仪器,或者你可以将其看作是使用银锌电池驱动的音乐盒,该音乐盒由502所研制。

在轨绕行五十载!一段仍在持续的神话——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如今所处的轨道,该卫星已经处于失联模式下的自主运转模式

当然,除了放音乐之外,"东方红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使用携带的设备对电离层和大气层进行探测,通过一个绕地球周期为114分钟的椭圆轨道,展开卫星技术试验。"东方红一号"的设计寿命是20天,但实际上电池足足撑了28天,直到1970年5月14日停止向地面信号站发射遥测参数。

在轨绕行五十载!一段仍在持续的神话——东方红一号

"东方红一号"的1:1仿品

虽然如今已经不再工作,但是"东方红一号"仍然在预定的轨道附近自主运转,最新的轨道参数显示"东方红一号"的远地点已经从1970年的2384千米缩近到今天的2046千米,在未来这颗卫星还将缓慢靠近地球,不过几百年之内都没有坠毁的风险。


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