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的三杯茶

豐臣秀吉(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繼室町幕府之後,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


豐臣秀吉的三杯茶

豐臣秀吉塑像

豐臣秀吉的三杯茶

豐臣秀吉傳記


1574年,日本戰國時期,豐臣秀吉還是長濱城主。一天,豐臣秀吉帶屬下從野外打獵回府的途中,覺得口渴,便到山中一寺院裡請兩口茶水喝。

寺院裡一個小和尚很快就送上一大碗涼茶,豐臣秀吉一飲而盡,覺得沒過癮,又要第二碗。接著小和尚又送上一碗微熱的茶,豐臣秀吉較慢地喝完,感覺良好。小和尚又送上了第三杯茶,這是一杯剛剛沏好的熱茶,香氣四溢,豐臣秀吉喝得非常舒服。

豐臣秀吉的三杯茶

好茶

豐臣秀吉看了看小和尚,“好小子,你以後就跟我了”,當即把小和尚封為貼身近臣。

豐臣秀吉的手下人不解,問主公怎麼就憑這三杯茶就把這小和尚給了收編了呢?

豐臣秀吉笑道說:“小和尚很聰明,懂事,看我剛去的時候,很口渴,就給了我一碗涼茶,能一飲而盡,接著,一碗茶肯定不夠,但是已經沒有最初那麼口渴了,就給了一杯溫茶,第三杯就是熱茶,可以慢慢的品了,做事這麼細微的人,不可多得。我自然要把他留在身邊了。”

果然,小和尚後來就成了豐臣秀吉麾下大將,他就是石田三成。

石田三成靠三杯茶起家的故事被全日本人津津樂道。

多年後的一天,石田三成的長子石田重家問起那三杯茶的故事,石田三成笑了笑說:“孩子,那是人們看到故事結尾後,站在豐臣秀吉城主的角度幫我編的故事。為豐臣歌功頌德,讚揚他慧眼識人。如果站在我的角度,你覺得故事會是怎麼樣的呢?”

石田重家想了想,說:“可能是這樣,那天您在寺廟打雜,那天突然來了一大群人,老大要喊著喝茶,您一看來頭是個大官。如果茶上慢了,怕捱打,心裡害怕。但要命的是茶水剛剛燒,不能給人喝,於是您急中生智,把喝剩下的茶倒進碗裡端出來。片刻,僕人又喊上茶,這時鍋裡的水已經燒得半開了,你趕緊從鍋裡舀出一勺半熱的水衝了茶端出去。不一會,水燒開了,您終於泡了一壺茶,沏了一杯端出去。”

石田三成聽完哈哈大笑,說:“你講的故事很有趣。的確,端三杯茶時,我是膽戰心驚的。當年的故事究竟如何,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故事裡得到一個道理,一個人站的角度不同,他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就大不相同”。

同樣三杯茶,豐臣秀吉和石田三成竟然有兩個不同的版本,究竟哪個是真的呢,不糾結,都是故事,看看就好,這就是歷史,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豐臣秀吉的三杯茶

茶色靚麗

但,這三杯茶,對於不同時刻的不同需求的滿足是恰如其分的!

洞察顧客的需求,洞察人性的弱點,三杯茶的故事,很有啟迪。

我們該如何上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