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夫起來,老夫還想再吃天婦羅”

自從豐臣秀吉病逝之後,德川家康的日子越過越滋潤,和早年苦逼兮兮做人質的日子一對比,真是苦盡甘來。1614-1615年,在大阪冬之陣和大阪夏之陣中徹底掃除了豐臣勢力,逼迫豐臣秀賴切腹,處死秀賴的私生子國松,從此天下懾服,達到人生巔峰。此後自然要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把各路豪傑管起來,這些和之前的戰爭比起來,都是小意思,別人去做就行,他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

“扶老夫起來,老夫還想再吃天婦羅”

德川家康

說起來,德川家康也許是從小做人質就沒安全感,一輩子說好聽叫老成持重,說難聽叫習慣了戴面具生活。這樣的人生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出格的愛好,一輩子就喜歡三樣,第一個是配藥,是個被爭霸天下耽誤的藥劑師。可能是因為身體健壯,又常服用海狗鞭做的“八之字藥”,精力過剩喜歡睡小姑娘,一輩子生了十多個兒女,對交配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情。第三個愛好是吃,尤其愛吃茄子,掉地上也撿起來吃。

“扶老夫起來,老夫還想再吃天婦羅”

德川家康一生所愛

葡萄牙人是和西班牙人一樣的新航路開闢者,憑藉堅韌的品格和卓越的勇氣,開拓了來東亞的航路,環球航行的麥哲倫就是葡萄牙波爾圖人。十六世紀葡萄牙人就來到了日本做生意和傳教,和西班牙人一起被稱為南蠻。雙方交往當中,火槍盔甲、大宗商品、藝術、宗教等互相影響,日本就向葡萄牙人學會了“天婦羅”的做法,並應用到蔬菜、魚蝦等食材上,德川家康就愛吃天婦羅,大河劇裡德川家康吃的茄子就是天婦羅做法。

“扶老夫起來,老夫還想再吃天婦羅”

有點像北方人常吃的茄盒

天婦羅的名字現在大多認為來自葡萄牙語“ad tempora quadragesima”,守大齋期的意思,來自於天主教的齋戒,齋戒期間禁止吃獸肉,於是就吃魚和蔬菜,裹上粉漿油炸。油炸這種烹飪工藝的前提是要有烹飪植物油,但植物油並不是天然就有的,需要工藝榨出來,不像動物脂肪天然就有,加熱就出來冷了就凝結,所以油炸出現的相對比較晚。西方因為橄欖油的存在,大該在希臘時代就有了油炸食物,羅馬人的烹飪書裡面記載了炸雞。中國人在漢朝時候有了烹飪植物油:芝麻油,從中亞的大宛傳過來的,不過非常精貴。唐宋時應該較為普及了,到了宋朝才有了明確的油炸記載。日本只會比中國更晚。

“扶老夫起來,老夫還想再吃天婦羅”

芝麻油,即使現在也是涼菜最佳伴侶

在能量不足的年代,高油高糖就意味著營養,就是大家的最愛,而天婦羅裹面衣油炸滿足這兩點,所以天婦羅在日本受到喜愛。京都商人茶屋四郎次郎就給德川家康敬獻了貴重的鯛魚天婦羅,德川家康自然是來者不拒,大快朵頤。然而,這頓飯他無福消受,吃完後就病重不起,三個月後撒手人寰,當時人相信他就是吃天婦羅吃死的。

“扶老夫起來,老夫還想再吃天婦羅”

鯛魚天婦羅

不過有學者研究認為,他是胃癌而死,後來德川將軍府禁止天婦羅並不是因為家康死於此,其實是為了防火,因為江戶時代都是木頭建築,而天婦羅要猛火熱油炸,很容易火災。

對平民來說,你將軍家愛吃不吃,我們要吃。江戶時代天婦羅逐漸走向街頭,一些當時的畫裡就有吃天婦羅的內容。

“扶老夫起來,老夫還想再吃天婦羅”

仕女吃天婦羅,隱約是一條魚

天婦羅在發展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評價標準,不論食材是什麼,都有一些通用的評判標準。

1.面衣薄、油少,講究的是墊紙上看不到明顯油滴痕跡。

2.外酥裡嫩。精確控制油溫,讓麵包裹的食物迅速脫水,水蒸氣因為麵糊的阻擋無法逸出,又反過來加熱食物,讓食物外酥裡嫩。

3.蘸料講究,一般只用海鹽和傳統的大醬白蘿蔔泥,突出食物的本原味道,而不是蘸料。

“扶老夫起來,老夫還想再吃天婦羅”

天婦羅

想必茶屋四郎次郎進攻給德川家康那條鯛魚天婦羅這三點都做到了極致,才讓德川家康吃的樂極生悲歸了西。

日本人其實普遍討厭德川家康,因為他性格陰忍;因為他屠了大阪甚至把秀吉的小孫子都殺了,欺人孤兒寡母;因為他凌辱天皇,甚至試圖把自己神化。總之,這人道德上有虧,而日本人的評價標準裡,道德是第一位的,所以德川家康固然笑到最後,難逃罵名。

不過討厭德川家康不影響大家喜歡天婦羅,在德川家康開創的江戶時代,天婦羅發揚光大,成了街頭三大美食之一,另兩樣是壽司和麵,都是方便在街頭迅速填飽肚子味道又好的快速食物。

“扶老夫起來,老夫還想再吃天婦羅”

江戶小吃天婦羅

天津人有句玩笑話,“早飯吃啥?”,“煎餅卷一切”。這句話用在天婦羅上也適用,萬物皆可天婦羅。不管春夏秋冬,總有時令菜蔬、當季山珍海味,可以拿來天婦羅。

蔬菜自然不用說了:

“扶老夫起來,老夫還想再吃天婦羅”

魚條天婦羅

“扶老夫起來,老夫還想再吃天婦羅”

貝殼類

“扶老夫起來,老夫還想再吃天婦羅”

蘑菇

“扶老夫起來,老夫還想再吃天婦羅”

豆腐

“扶老夫起來,老夫還想再吃天婦羅”

五花肉。。。。。“扶老夫起來,老夫還想再吃天婦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