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懼下行壓力,堅持擴充產能,廣汽本田哪兒來的自信?

在今年這種災難式開場的情況下,還能愁產能不足的車企絕對是“幸福”的。

3月29日,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廣汽本田”)宣佈,2020年4月1日,廣汽本田將正式完成對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的吸收合併,後者更名為廣汽本田廣州開發區工廠。

完成吸收合併後,廣汽本田將新增年產能5萬輛。在現有黃埔和增城兩個廠區,三條整車生產線和一個發動機工廠之外,加上新增的廣州開發區工廠,廣汽本田正式進入“四線生產”時代。

不懼下行壓力,堅持擴充產能,廣汽本田哪兒來的自信?

從大眾等跨國車企巨頭近年在華增資擴產的步伐看,2年時間,足以建設一個年產30萬輛的現代化工廠,而深受產能不足困擾的廣汽本田卻用兩年時間,幾方更改股權只增添一個年產5萬輛的生產線。

這種有悖“行業”常規的做法,卻“非常”之日系,“非常”之廣汽本田。

此本田中國非彼本田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廣汽本田此次吸收合併的本田(中國)非彼本田中國,大家印象中負責本田在華業務的本田中國正式名稱為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2004年成立,位於北京,作為本田在中國區的業務總部,負責本田在華10多家合資公司以及獨資公司的運營管理。

而廣汽本田此次吸收合併的本田汽車(中國)成立於2003年9月,設在廣州,是中國汽車行業首個產品100%出口的整車製造企業。最開始,本田汽車中國是本田聯合兩家中方合資夥伴成立,股比為:本田技研(55%)、廣汽集團(25%)、東風集團(10%)、本田技研中國(10%)。

不懼下行壓力,堅持擴充產能,廣汽本田哪兒來的自信?

公開資料顯示,本田汽車(中國)總投資1.25億美元,具備焊接、塗裝、發動機組裝、整車裝配以及整車檢測等工序,擁有新車型中心、試車跑道等基礎設施,經營範圍為生產及出口銷售轎車及其零部件,轎車零部件的進出口業務及相關售後服務,並不具備面向國內市場銷售的資質。

這個志在集合中外優勢從事汽車出口業務的合資項目並未大展拳腳。2018年東風集團掛牌轉讓本田汽車(中國)股權時披露的信息顯示,2016年本田汽車(中國)營業收入為32億元,淨利潤-1.37億元;2017年1-10月,營業收入2.57億元,淨利潤1364萬元。

2017年12月16日,廣汽集團公告稱,將公司所持有的本田汽車(中國)25%股權通過公開市場對外轉讓,掛牌轉讓底價約為2.32億元。廣汽集團還表示,公司的合營企業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將通過公開市場受讓及協議受讓收購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100%股權,並進行改造升級。項目計劃總投資超過12億元,資金來源為企業自籌解決。

不懼下行壓力,堅持擴充產能,廣汽本田哪兒來的自信?

2018年1月1日,東風集團在上海聯交所網站掛牌出售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10%股權,價格為9487萬元。

廣汽本田近期的消息,意味著歷時2年多的吸收合併本田汽車(中國)一事最終塵埃落地。

廣汽本田謹慎擴產

從業界分析來看,此事最大的意義在於,廣汽本田通過此次吸收合併,新增5萬輛產能,緩解產能不足。銷量數據顯示,廣汽本田2016年銷售63.88萬輛,同比增長10.12%;2017年銷售73.06萬輛,同比增長10.8%;2018年銷售為74.22萬輛,同比增長5.1%;2019年銷售77.09萬輛,同比增長3.98%。如果不是產能不足,近兩年廣汽本田的銷量攀升步伐還可以更快。

廣汽本田黃埔和增城兩個廠區的三條整車生產線的總產能僅為60萬輛, 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的產能利用率超過120%。在2019年中國乘用車產能利用率跌至54%,不少車企都頭疼產能放空的情況下,像廣汽本田這樣把產能利用到極致的車企鳳毛麟角。

不懼下行壓力,堅持擴充產能,廣汽本田哪兒來的自信?

官方消息顯示,隨著廣汽本田第三工廠基本產能改造項目已經投產,產能由12萬輛/年擴大至24萬輛/年,再加上廣州開發區工廠5萬輛/年的產能,2020年廣汽本田將擁有77萬輛的總產能。

但77萬輛的產能,對於正處於強勢產品週期、新品不斷的廣汽本田而言,並不算充裕。如果沒有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廣汽本田今年依然是產能十分吃緊的狀態。

2019年年底,廣汽本田推出重磅新車皓影,與CR-V同平臺的實力背書,以及全新設計和更新的科技配置、務實定價等因素,該車上市後很快便月銷過萬。根據本田中國媒體大會上發佈的信息,今年廣汽本田還將發佈中期改款冠道、凌派銳·混動以及全新一代飛度幾款新車,這意味著廣汽本田的產能壓力將進一步擴大。

不懼下行壓力,堅持擴充產能,廣汽本田哪兒來的自信?

另外,東風本田今年將推出兩廂思域。有消息稱,廣汽本田也有意引入思域兩廂,豐富產品矩陣,內部也專門立項進行了研究。但近期,廣汽本田內部人士稱,今年沒有引入思域車型的規劃。原因,一是引入新產品需要時間,從討論、規劃到確定往往需要幾年的時間;另外的原因則是,產能不足。

從家底看,無論是廣汽還是本田,都不缺給廣汽本田增資擴產的資金,即便靠合資車企自籌,拿出10-20億投資對於廣汽本田也不是多大負擔。但對於一向謹慎的日系車企而言,產能提前規劃、動輒幾十億建新工廠的大投資是有很大風險的,從3萬輛規模起步的廣汽本田,更是以小步快跑、滾動發展而著稱。

對於成立20餘年一直堅持精益生產、小步快跑的廣汽本田而言,產能緊張是常態,只要能保持穩定發展就行,相反大投資帶來的高風險才更可怕。而今年突如其來、給全球經濟帶來沉重打擊的新冠疫情,則表明了日系車企一貫的謹慎投資策略與危機意識,並非我們慣常理解的保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