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技】之五十:依據性通感

【詩技】之五十:依據性通感

最新、最實用的詩歌實戰技術:選一首令人難忘的好詩,用一分鐘時間,把一個詩歌技巧講明白。如要快速解讀,請直接跳到技法部分即可。

狐狸的秋天

詩/紅土

在秋天

一出門就碰到狐狸

它狡猾的笑

鬆軟的毛

它的狡猾掛在樹上

像蘋果一樣紅,像蘋果一樣甜

它狡猾地愛著你,像蘋果裡的壞蟲子

【詩技】之五十:依據性通感


技法:

【依據性通感】通感大家都熟悉,形式比較多樣,其中很大一部分通感是給事物賦予其不具備的某類感覺特徵,比如說,陽光很甜,鋼琴曲很鮮豔……這是作用於具體事物,還可以作用於抽象事物,思索有點冷,恐懼是腥的(當然這些例子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理解成擬物,這點我們不糾結)。

通感形象生動、趣味無窮,這是好的。但有個問題,很多朋友的通感憑空而來,缺乏依據。就拿剛才的例子來說,你憑什麼說陽光是甜的,你嚐到它了?憑什麼說鋼琴曲鮮豔,你看到它了?憑什麼說思索是冷的,你摸到它了?你又憑什麼說恐懼是腥的,你聞到它了?通感寫不好容易跑火車。今天我們講一個好辦法。

依據性通感,是指在詩歌創作中,通過具有某類感覺的事物配合通感的使用,給通感以依據。通過此技法,可以使詩歌既形象生動、思維發散,又基礎牢固、真實可信。

剖詩:


它的狡猾掛在樹上

像蘋果一樣紅,像蘋果一樣甜

為了把技法說清,我先把這兩句詩提縮一下:

狡猾掛在樹上

很紅,很甜

如果單看這兩句,給狡猾“紅”“甜”的感覺特徵憑空而來、立足不穩。詩人是怎麼處理的,我們不妨往前看:

在秋天

一出門就碰到狐狸

它狡猾的笑

有了這三行,狡猾很紅很甜就好理解了。狡猾是誰的狡猾?是狐狸的狡猾,因為狐狸是紅色的,所以狡猾是紅色的,就會很自然不突兀。狡猾是狡猾的什麼?是狡猾的笑,因為笑可以是甜的,所以狡猾是甜的,也很自然。

造句:


1.

一般通感:

陽光很甜

依據性通感:

陽光穿過甘蔗林,很甜

太陽從甘蔗林升起,陽光很甜

2.

一般通感:

鋼琴曲鮮豔

依據性通感:

油畫師的房間湧出鮮豔的鋼琴曲

3.

一般通感:

思索有點冷

依據性通感:

冰雕低頭托腮

思索有點冷

4.

一般通感:

恐懼是腥的

依據性通感:

魚群被鉤掉了鱗片

恐懼是腥的

5.

宋·石柔《絕句》

來時萬縷弄輕黃,去日飛球滿路旁。

我比楊花更飄蕩,楊花只是一春忙。

注:石柔,宋朝人,他一生遠離故土,輾轉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輕黃==淡黃 飛球==楊樹籽

1)詩人借揚花的隨風飄蕩,不能自主,抒發自己離別家園,往來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或表詩人借殘春飄蕩的揚花,抒發自己輾轉仕途的無奈和鄉思。重點在旅愁、離情、意思相近即可)。

①詩人借物(景)抒情,託物言志。借花的隨風飄蕩,不能自主,比喻自己離別家園,往來仕途不得安寧。將旅愁離情融合在具體形象之中,貼切感人。

②對比烘托:“來時”與“去日”的對比,更突出了駐留時間的短暫,奔波的辛勞,楊花“一春忙”與我“更飄蕩”的對比,更加顯得深沉感人。

③通感:顏色無輕重,但能在人們心中有輕重感。濃重的顏色會使人感到沉重。而楊花的黃色淡到若有若無時,便使人感到“輕飄飄”的感覺。詩人運用通感的手法,用觸覺來描寫視覺感受,突出楊花隨風飄蕩不能自主的無奈。或答:此處的“黃”借代楊花。楊花隨春風飄蕩,給人一種輕飄飄的感覺。一個“輕”字便可體現出這樣的一種感覺。

[今譯]我比那隨風輕揚的楊花更飄忽不定,楊花的絕飛離散,僅僅忙一個春天。

[賞析]

“楊花”,楊樹籽,表面具毛,狀同柳絮,古人常以楊稱柳、楊,柳通用,如司空圖《暮春對柳》:“縈愁惹恨奈楊花,閉戶垂簾亦滿家”。在古典詩詞中,則用以表達某種愁緒,如北魏胡太后《楊白花》的“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蘇軾《水龍吟·和章質夫楊花韻》的“似花還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路旁,思量卻是,無情有思”。詩人不僅把自己轉徙流離的生涯和“飄蕩”的楊花比,而且超出傳統手法的窠臼,要同楊花比出個程度,在結構上遞進一層,使其鬱積於心的客愁鄉情通過著力反襯,顯得格外深切動人,從而取得從正面說難以獲得的抒情效果。第二句,用點即點的手法收束全詩,至於何以要說“楊花只是一春忙”,這以後還有什麼話未說,作者有心留下一段空間,由人猜想。

感悟:


詩對修辭有三個貢獻:一為創造,二為改造,三為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