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為何功成身敗?嬴駟為何將他處以車裂之刑且遭滅族?

秦朝之所以可以統一六國,稱霸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其實和商鞅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雖然最後商鞅死的非常的悽慘,可是商鞅變法卻一直在秦朝國內進行沿襲使用。立下汗馬功勞的商鞅,對於秦朝內部的建設有著極其大貢獻的,他為何會被車裂呢?

商鞅變法為何功成身敗?嬴駟為何將他處以車裂之刑且遭滅族?

秦孝公即位時,秦國是沒有什麼地位的弱國,所謂弱國無外交,“六國卑秦,不與之盟”,都看不起秦國,就連權力被架空的周天子也懶得搭理秦國。“諸侯卑秦,醜莫大焉”!於是,二十一歲的秦孝公嬴渠梁決定奮發圖強,他頒佈求賢令,決心變法以求發展。商鞅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到秦國,並且很快得到秦孝公的重用,主持變法。

衛鞅通過一系列政治、法律和經濟的改革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史記》裡說,商鞅變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

商鞅變法為何功成身敗?嬴駟為何將他處以車裂之刑且遭滅族?

商鞅

經過衛鞅兩次變法,秦國國力強大,奠定了秦國西方霸主的地位。之後秦孝公令衛鞅掛帥,率領秦軍收復了以前被魏國侵佔的失地河西,大大提高了秦國的政治地位。衛鞅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而獲封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故被稱之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駟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發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外逃受阻,被迫潛回封邑商,發動邑兵攻打鄭縣。秦王發兵討之,商鞅戰敗後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之刑示眾。

商鞅變法為何功成身敗?嬴駟為何將他處以車裂之刑且遭滅族?

商鞅死後,秦惠文王繼續執行商鞅的新法,且下令不準任何人反對或試圖修改新法。那麼秦惠王為什麼要殺商鞅?是因為輕信公子虔的話還是為了洩私憤?

實際上,秦惠文王之所以要殺死商鞅,表面上來看是要順應貴族的想法,給貴族重新登上秦國權力舞臺的機會。但事實上,這只不過是以緩兵之計,想要用商鞅的死來安撫躍躍欲試的貴族們,同時安撫自己憤懣不平的老師,為他進一步的推行變法爭取機會。

商鞅變法為何功成身敗?嬴駟為何將他處以車裂之刑且遭滅族?

秦惠文王

一:商鞅死後,變法繼續進行

商鞅死後他的變法並沒有停止,甚至在秦惠文王的推動之下,商鞅的變法在秦國實施的更加順風順水。在秦孝公時期,因為秦國積貧積弱已久,變法推行的並不是十分的順利,那個時候貴族對於秦國發展的阻攔還比較嚴重,百姓們也處在那種“有功無賞,有田無耕”的狀態之下,並不能夠為秦國整個國家的發展提供多少力量,所以在秦孝公時期變法其實是磕磕絆絆地進行的,雖然到了後期確實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那畢竟只是一個開始。

二:安撫貴族以致削弱貴族勢力

當時與商鞅站在對立面的人是贏虔,贏虔是什麼人呢?他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哥哥,也是秦孝公能夠登上秦國王位的主要推動者,實際上,贏虔的治國能力以及他的軍事能力並不比秦孝公要弱,不過可惜的是,贏虔是秦獻公的庶子,在身份地位上是沒有資格去登上秦國的王位的,贏虔也十分明白這一點,所以與其與秦孝公爭得頭破血流,不如由自己做主將其推上王位,那麼他將是秦孝公繼位的大功臣,是秦國最大的貴族。

商鞅變法為何功成身敗?嬴駟為何將他處以車裂之刑且遭滅族?

贏虔

可是讓贏虔沒有想到的是,秦孝公繼位之後,便任用了商鞅進行變法,而商鞅變法的核心便是革除貴族的權力,讓貴族失去對秦國發展的控制。這就讓贏虔的地位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後來贏虔又成為了秦惠文王的老師,那時年輕的秦惠文王還是秦國的太子,卻觸犯了秦國的法典,可商鞅變法在那個時候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法治的概念正在被人們漸漸地接受,如果這個時候不能讓人們看到皇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話,那麼商鞅的變法就會成為一紙空談。

可以說,作為秦國舊貴族的首腦又作為秦惠文王曾經的老師,在秦孝公死後,他在秦國的地位可以說是無人能及。因此,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貴族與商鞅有著恩怨糾葛的話,那麼秦惠文王或許還能從中調和,可是商鞅的死對頭卻是贏虔,一個剛剛繼位的秦惠文王無法招惹的人。

三:商鞅權力太大

《戰國策》中曾記載了這樣一段話:說“孝公欲傳位給商鞅,以繼秦國大業。君上傳位,是何等的地位與殊榮?雖然只是客套話,但所造成的影響我想就不言而喻了吧。秦孝公給了商鞅形態國君的權力,由於商鞅對秦國的巨大貢獻,於是孝公便將秦國最好的封地商於之地給了他,稱“商君”。因此嬴駟忌憚,在所難免。這也是幾千年來歷史發展的規律,當君主的最怕臣子和自己分權。因此,在嬴駟即位後,第一件事就是殺商鞅收權。這樣一來,既平息了老貴族的怒火,也鞏固了自己的權力,而他後來又藉著商鞅事件進一步打擊了老貴族的勢力。可謂是“一石三鳥之計”。

商鞅變法為何功成身敗?嬴駟為何將他處以車裂之刑且遭滅族?

商鞅

所以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地位更加穩固,也為了讓秦國的發展更加穩定,為了秦國不再承受像之前那樣被貴族影響的磨難,為了能夠讓秦國先輩們的努力不功虧一簣。所以他必須除掉商鞅。

商鞅變法為何功成身敗?嬴駟為何將他處以車裂之刑且遭滅族?

或許秦惠文王與商鞅之間或許曾經發生過摩擦,但是對於這樣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來說,他能夠選擇去推行商鞅的變法,就表明著他是認同法治制度的,所以如果說他是因為自己的私人恩怨將商鞅逼上絕路的話,也是說不通的。

我們通過這樣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到,成為一位君主或許並不是一個多麼光彩的事情,他們雖然在萬人之上的無人之巔,他們雖然掌控著一個國家發展的命脈,掌控著很多人的前途與命運,但是在很多時候,他們也是擁有諸多無奈的,他們身上揹負著很大的責任,揹負著一個國家發展的重擔。

商鞅變法為何功成身敗?嬴駟為何將他處以車裂之刑且遭滅族?

我們作為普通人,如果自身的痛苦與糾結沒有人去理解,都會痛不欲生,更何況一個被國家的發展所束縛的君主了。所以在當我們去面對一些歷史事件的時候,不能夠僅地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去看待問題,更要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君主作為國家統治者的自身考量。

而不是單純的通過一件事情的表面現象去看待一個社會和一位君主,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分析出一個更加貼合曆史事實的結論,也才能看到一個有血有肉的君主形象,才能夠更好地理解他們那些無奈的舉動,更好地理解他們所選擇的發展道路。



各位看官,喜歡歷史的麻煩記得點贊關注轉發哦~


商鞅變法為何功成身敗?嬴駟為何將他處以車裂之刑且遭滅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