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看好工商銀行

$工商銀行(SH601398)$$招商銀行(SH600036)$摩根大通的崛起和富國銀行的衰落,讓我意識到:最大的銀行一定是盈利能力最好的,或者說最好的銀行一定會成為規模最大的銀行。那麼,宇宙行會成為盈利最好的銀行還是招商銀行會成為規模最大的銀行呢?最近3年(Q3數據)存款增速,工商銀行是8.9%,10.2%,9.7%;招商銀行是9.6%,8.3%,11.4%。二者增速相當,看不出招商銀行在存款規模上趕超的跡象。

利息淨收入增速,工行是9.4%,10.4%,6.8%;招行是6.7%,9.9%,11.2%;

手續費佣金淨收入增速,工行是-5.4%, 5.7%,9.6%;招行是0.2%,7.5%,7.9%;

管理費用增速,工行是2.2%,1.5%,6.4%;招行是12.1%,14.8%,16.5%;

資產減值損失增速,工行是40.2%,30.5%,17.8%;招行是-8.0%,2.3%,0.2%;

工行在最有價值的手續費佣金收入增速方面已經超過招行,手續費佣金淨收入增速已經超過利息淨收入增速;而招行這三年淨利息增速明顯大於手續費增速,似乎與輕型銀行戰略背道而馳。而在管理費用增速方面,工行不到收入增速的一半,招行已經接近收入增速的2倍。

工行最近三年報表利潤增速上不去,原因在於加大了不良貸款的處置。減值損失佔總貸款的比例分別是0.9%,1.05%,1.13%;而不良貸款生成率這三年分別是0.60%,0.67%,0.66%。(注:2019年用的是Q3數據)工行2012年以來貸款結構做了巨大的調整,低風險的個人貸款佔比從26%提升到37%;高風險的製造業和批發零售業佔比由23.8%降至11.7%;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這也是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加大的外部環境下,不良生成率穩定在較低水平的原因。(從工行2019年半年報上看,除了個人貸款和基建類貸款外,其他行業的不良率都在增加,總體不良的下降,是調整貸款結構的結果)

工行不是一家以追求盈利為目的的純市場化經營的銀行,它承擔了太多的社會責任和政府意志,保持穩健是它的首要任務。反過來想,這也是它抵抗誘惑不犯致命錯誤的原因。上市以來,工行的市場份額從25%下降到11%左右,這兩年已經企穩,依然保持著宇宙行的地位。期待在互聯網時代馬太效應的作用下,工行能慢慢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

從核心現金利潤增長率上看,這3年工行是:24.1%,10.7%,13.8%;這些現金利潤遲早會在報表上反應出來的。這樣低雙位數的現金利潤增長率加上30%的分紅率,市場卻僅給6-7倍的市盈率,是不是想想就會笑?

我會持續關注工行和招行,跟蹤核心現金利潤(我自己定義的指標),客戶數量,存款,手續費和佣金淨收入,高風險貸款佔比,不良貸款生成率和不良貸款率等指標。

期待工行能夠達到並保持50%的分紅率,8%的現金利潤增長率,16%的淨資產收益率。

估計5年後工行的資本充足率將達到20%後,分紅率會提升到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