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一道命令,使他自立為王長達67年,劉邦和劉徹都沒辦法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是偉人的詩詞,成就大業固然需要文韜武略,可是沒有健康的身體也是不行的。

國父曾經說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被很多人奉為至理名言的話是有道理的。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為什麼是最大的王者?其中與他活得久有很大的關係,他熬死了曹家三代人,熬死了劉備和諸葛亮,熬死了孫堅和孫策,成為了三國後期無敵的存在。

而周朝的姜太公八十多歲才遇見周文王,沒有一個好身體怎麼能夠活那麼久還在河邊釣魚?

秦始皇的一道命令,使他自立為王長達67年,劉邦和劉徹都沒辦法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要比活得長,顯然中國歷史上沒有人能夠活得過彭祖,畢竟人家活了八百歲

但是活得長還要有建樹,那這樣的人在歷史上還真的不常見。所謂英雄氣短,紅顏命薄,自古以來人生都有些缺憾的。

除了我們的偉人之外,司馬懿算得上是一個,但是還有一個人顯然比他們要長壽,還要逍遙快活

這個人生於秦朝,熬死了秦始皇、劉邦、呂后、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在103年的生命歷程中自立為王67年之久,是一個超神的存在。

秦始皇的一道命令,使他自立為王長達67年,劉邦和劉徹都沒辦法

司馬懿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活

他就是秦國的將軍趙佗,秦始皇的一道命令,讓他在南越國逍遙了67年之久。

“北拒匈奴之險,南取百越之地”賈誼《過秦論》總結的秦始皇的兩大軍事行動。北拒匈奴指的是大將蒙恬向北方前進討伐匈奴,而後修築長城將匈奴阻擋在外。

南取百越則是指我們今天的主人公趙佗,秦始皇在平定了匈奴之後開始將重心移到南方,趙佗將軍被派遣到百越也就是今天的江浙、海南、閩粵等南方地區,去收復當時生活在南方的原始居民。

秦始皇的一道命令,使他自立為王長達67年,劉邦和劉徹都沒辦法

大將蒙恬在北方修築長城

百越之地民風剽悍,而且氣候較為溼熱,在當時的人看來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

這種看法直到宋代依然存在,歐陽修、蘇軾等人在被貶到南方之後無一不是痛哭流涕,生怕有去無回。

歐陽修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寫得可憐兮兮,而蘇東坡也只能安慰自己“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實際上這些地方在當時環境都相當險惡。

因此秦始皇在趙佗攻下南越之後命令他駐守此地,不要回到中原

秦始皇的一道命令,使他自立為王長達67年,劉邦和劉徹都沒辦法

將軍趙被派往南越鎮守此地

秦二世胡亥繼位之後,秦末開始了大規模的動盪,趙佗為此不得不誅殺手下的秦朝官員,將南越地區的守軍全部替換成了自己的親信。

而中原混戰時期群龍無首,各地的割據政權紛紛佔據地盤,在這種情況下趙佗也參與了進來。

帶領著鎮守南越地區的守軍和自己收服的南越土著部隊,趁著動亂蠶食了一部分的領土,擴充了南越地區的領土

公元前204年,趙佗在南越地區稱帝,自立為“南越武王”,成為了一方割據政權。

秦始皇的一道命令,使他自立為王長達67年,劉邦和劉徹都沒辦法

胡亥之後,秦末開始了大動亂

兩年之後的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垓下打敗了項羽之後,建立了西漢王朝完成了中原以及北方地區的統一。

平定了中原之後的劉邦要求趙佗稱臣,而歷經了戰亂的趙佗也無意於地位高低,他只想逍遙地做一方的統領。

接受了劉邦冊封之後的南越國正式成為了漢朝的附屬國,在長達十餘年的時間內與漢朝和睦共處

事實上這也有著一部分的客觀原因,劉邦此時的注意力被北方的匈奴人所吸引,他騰不出手來武力解決南越國。

秦始皇的一道命令,使他自立為王長達67年,劉邦和劉徹都沒辦法

垓下之圍使得劉邦取得了完全勝利

但是劉邦的和親政策實施之後,匈奴與漢朝“約為兄弟”,此時執掌大權的呂后開始以武力解決南越國

呂后是一個頗有心計的女人,她要攻取南越國做的第一步不是出兵,而是切斷了南越國與漢朝之間的商業往來,想以此打壓物產頗為貧瘠的南越國。

但是南越國王趙佗並未因此屈服,呂后這才派兵攻打南越國

漢朝此次出兵頗為失敗,來自中原的漢朝戰士到了南越之後水土不服,戰鬥力急劇下降,只能撤兵班師回朝。

秦始皇的一道命令,使他自立為王長達67年,劉邦和劉徹都沒辦法

劉邦之後呂后執掌朝政

而趙佗見呂雉背信棄義,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再次自立為“南越武帝”。

漢文帝之後南越國又再次向漢朝納貢,直到漢武帝建元四年趙佗以103歲的高齡去世,南越國才開始被漢朝派遣的大臣管轄。

趙佗之所以能夠在南越國自立為王,除了和當地惡劣的氣候環境有關,漢朝初年所面臨的匈奴問題也是關鍵因素。

忙著和匈奴打仗或者議和的漢朝皇帝,只能接受南越國稱臣而偏安一隅的現實,而不是用武力去完成征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