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見的興亡同步——清朝崛起時,正是明朝衰亡時

清朝的崛起,並不是滿人的實力有多麼的強大,而是大明朝己經進入了衰亡期……明末政治腐敗,又逢陝西旱災——1628年,一場大旱災,造成了陝西大饑荒,致使饑民動亂……從這時起就已經敲響了明王朝的喪鐘!

很少見的興亡同步——清朝崛起時,正是明朝衰亡時


於崇禎元年七月,王嘉胤,楊六,不沾泥等在陝西府起義,自崇禎元年到崇禎三年,先後有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舉起義旗。就連部分邊關官兵,因軍餉未到位,都倒戈向了義軍。

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舉事,振臂一呼!曾自成一旅,帶著農民兄弟戰陝,晉,豫,鄂。崇禎十六年取武昌,自封大西王,隨著湘贛農民的群起響應,勢力如日中天,順勢取了四川,在成都建立政權。

正值農民義軍鬧得轟轟烈烈的時候,崇禎急令統領三邊的總督率軍圍剿。說穿了義軍再勇,不過是烏合之眾,軍隊比較鬆散,盲目性就是貼在他們身上的標籤,加上他們的訴求非常簡單。

邊關總督楊鶴分析後,便採取了“剿撫兼施的方針,行動中以撫為主……還是卓有成效的——義軍紛份投誠。無奈明廷經濟蕭條,根本養活不了這些投誠的農民軍。”沒過多久,農民兄弟們又隨著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組合成36營,反攻大寧,隰州,澤州,壽陽……

很少見的興亡同步——清朝崛起時,正是明朝衰亡時


起義軍與明軍持續近17的戰爭,並沒有消滅掉明軍的主力。

主力部隊的盧象生,洪承疇,劉廷,袁崇煥,祖大壽,熊廷弼,何綱,杜松,龔念遂等……這些將帥都是在邊疆抗擊清軍時陣亡的。因此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才能順暢地攻城掠地……

直至李自成攻佔北京到吳三桂放清兵入關,再到滿族征服漢族,是在一場場血淋淋的屠殺中與同步混戰中,戲劇化進入興亡同步階段的。

很顯然明清之戰,是大明王朝極盡全力在維護國家的完整和統一,其間鎮壓農民起義,是為了防止民族分裂,也是為了抵卸外敵搞好安內工作。抗擊清朝(後清)侵擾邊關的時,損失慘重,損失了許多猛將,從而導致了農民武裝的壯大。

李自成,張獻忠,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動搖了明朝政府的根基,他們搖著打擊黑暗統治的旗號,贏得了天下民眾的心。不過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朝鋼不立,政體不明,立足未穩,就獨斷專行,以致內部積怨,分崩離析。後來清軍入關,一擊即潰並不沒有讓人們感到意外。

李自成集團如此這樣短命的政權,在歷史上並不少見……不足道也!不過,曇花一現時卻給大清做了嫁衣。若是李自成沒有攻入北京,吳三桂也不會借題發揮,放清軍入關。

很少見的興亡同步——清朝崛起時,正是明朝衰亡時


滿清入關,雖說是借吳三桂之手打開了入侵漢人天下的通道,更重要的是,滿清在這種複雜形式下,充分利用了漢民族內部矛盾,拉攏和分化了明王朝各方勢力,然後趁火打劫,各個擊破……

——清朝崛起時,正是明朝衰亡時。清王朝是踏著漢人的鮮血建立起來的,滿族人怕明朝人繼續抗清,怕農民起義軍殘部東山再起,於是實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先殺窮人,後又殺富人,僅遼東地域,就殺了300多萬遼民。

破錦州盡殺城中民眾,婦孺不漏,侵入濟南城,城中壘屍不下13萬。破楊州濫殺軍民80餘萬。佔湖南湘潭屠盡全城生靈。破廣州亦是如此,不分男女統統屠殺……直至將大明朱家宗親與反清軍民和農民義軍殘部全部剿滅止。整個演變過程是在興亡同步的格局中完成的。

很少見的興亡同步——清朝崛起時,正是明朝衰亡時

在東方帝國為延續封建皇朝鬧的混亂不堪的同時,不算遙遠的西方世界卻悄悄地進入了新時代的文明社會。

當時歐美西方國家已經進入資本主義時代,而與歐美同時代的東方帝國,卻還在閉關鎖國中繼續著封建王朝的輪迴更替……

延續了數千年的封建體制,是一張利益集團的溫床,維護了極少數人的利益,也滿足了既得利益者的貪慾,不幸的是腐敗之氣風化了政體。於是乎!政體一天天潰爛,結果就是民不聊生……

所謂官逼民反也就成了一種自然現象——沒活路橫豎就是一個死,因此不怕死的人也越來越多——不給窮人活路,窮人就會揭竿而起開始革命,戰火就是這樣燒起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