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太后劉娥,從農家女到一國之母的艱辛之旅

巾幗英才扭乾坤,一代女皇絕古今;雖為嫵媚入宮闈,卻因智謀贖尼身;孤鳳展翅騰龍位,弱女揮手伏眾臣;功過論爭千秋去,無字碑上遍詩文。——《女皇》黃光任

前言

乾興元年(公元1022年),在懊惱與愁苦之中掙扎的宋真宗,終於在留下一道遺詔之後閉上了雙眼。

在這道承載著北宋王朝未來命運的紙卷中,赫然寫著“皇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正是如此短短的十個字,最終書寫了北宋王朝一段特殊的歷史,更映照了一位“宋代武后”從平凡到不凡的一生……

平凡女子,遭遇了不平凡的開始


《清平樂》太后劉娥,從農家女到一國之母的艱辛之旅

《清平樂》的上映,令觀眾們再次將眼光拉回到了千年之前北宋,一個富庶繁榮而又崇尚文化的王朝。但劇中令人印象最深的人物並非是仁愛恭謹的宋仁宗,相反,卻是不苟言笑、與仁宗皇帝並列而坐的劉太后。

劉太后,名劉娥,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后,一個命運悽苦,卻又不甘於命運擺佈的奇女子。

劉娥祖籍四川,童年時期父母雙雙亡故,只能嫁給一個叫龔美的銀匠,在丈夫捶打銀器之時,她的工作只是搖擺花鼓,用特殊的鼓點旋律招徠顧客。

如果不是命運的捉弄,劉娥可能會一輩子在花鼓的鼓點聲中熬成老太婆,然而歷史似乎與她開了一個極大的玩笑。

由於丈夫生意不景氣又十分好賭,故此在走投無路之下,將她賣給襄王府內一位張姓給事。襄王府給事見劉娥聰慧可人,旋即又將其獻給時為襄王的趙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趙恆竟然發瘋似的愛上了眼前的這位民間女子。

即使此舉受到了當朝皇帝宋太宗的反對。趙恆的愛,似一團熱火,緊緊的將劉娥包圍在其中,至死不渝!

真愛無敵,宋真宗演繹痴心絕對

《清平樂》太后劉娥,從農家女到一國之母的艱辛之旅

趙恆最終還是接手了父親的皇位成為宋真宗,並將自己的愛無條件獻給了劉娥。

然而宋真宗仍然有一個大煩惱,劉愛妃已過不惑之年,肚子卻仍不見動靜。在他看來,自己可能真的沒有“兒子命”,想想五個已經夭折的皇子,以及自己與愛妃的一把年紀,宋真宗不免悵然若失。

劉娥雖是一介民間女子,但是宮闈之間的內鬥卻令她時刻保持警惕。在“母以子貴”的封建王朝中,妃嬪想立足於後宮,必須要有未來的倚仗,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想方設法誕下皇子。

無奈之下,劉娥最終下了一步“險棋”,將侍奉自己的李姓宮女獻給皇帝臨幸。恰恰是這一次“豪賭”,令劉娥的一生有了莫大的希望,宋真宗不但臨幸了這位宮女,而且還在十個月之後誕下了皇帝最後的骨肉。

毫無疑問,在皇子誕生之日,劉娥當即將其抱入自己的寢宮撫養,畢竟懷裡這個孱弱的孩子,是她日後爭奪權力唯一的砝碼。

對於劉娥的愛,令宋真宗默許了她的過分做法,從此之後,這位名為趙禎的小皇子,只知道有一個劉氏母后,而不知其生身母親究竟為何人?直至劉娥撒手人寰。

不得不說,劉娥是幸運的,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態勢中,她獲得了勝利,雖然宋朝已經沒有了諸侯,但是大大小小的皇妃以及滿朝文武,都要對其畢恭畢敬,因為她是宋仁宗趙禎的“生母”,是未來統治者最親密的人,沒有人敢不識時務的輕易挑戰她的權威。

孤兒寡母,並不代表軟弱可欺

果不其然,宋真宗駕崩之後,趙禎被順利推舉為皇帝。

然而“皇帝尚且年幼”,朝中大事仍然由“太后權同處理”,這是宋真宗臨終的交代,更是朝中臣僚無可推翻的事實。

國君早逝,朝中只剩孤兒寡母,此時是政治集團中心最空虛的時刻,也是諸多野心家爭相上位的最好契機。

前有後周柴氏之鑑,後有清末愛新覺羅氏之覆轍,大宋王朝的開闢者趙匡胤,正是由此而起,“皇帝總統”袁世凱亦是趁機乘虛而入,歷史就是如此雷同,唯獨不同的是孤兒寡母,他們其中的一些人也並非都是任人宰割的俎上魚肉,比如劉娥與趙禎。

所謂“女子本弱,為母則剛”,剛剛攜手登上國家最高權力寶座的劉娥母子,意外的掀起了一次史無前例的王朝改革大風暴。

為了維護權力的正常交接,劉娥沒有民間女子家長裡短的習氣,而是用柔弱的肩膀幫助趙禎扛起了一片天,一片江山社稷與億兆黎民的天。

《清平樂》太后劉娥,從農家女到一國之母的艱辛之旅

韜光養晦,一擊必中

劉娥初登太后寶座之時,北宋朝廷的官員圈中已經暗流湧動,以丞相丁謂為首的官僚勢力,開始試圖掌握朝政。

在丁謂的眼中,劉娥不過是一民間女子,一不知禮法,二不通政事,而趙禎又年幼無知,自己完全可以左右北宋的政治走向。

誠然,丁謂的目的達到了,雖然他曾經在先帝臨終前再三保證“數有異議,乃是謀危宗社,臣等罪當萬死”。太后的“軟弱”,幼主的“可欺”,頓時令丁謂變得頤指氣使,朝中百官懾於權勢,只能隨聲附和,屈服於其淫威之下。

然而風光一時的丁謂如何也不會想到,一雙陰冷的眼睛卻在狠狠地盯著它,猶如一條蓄勢待發的毒蛇,準備在他鬆懈時給予致命一擊。

在古代封建社會時期,為皇帝選擇陵寢,是僅次於新皇帝登基的頭等大事,因此,時隔半年之久,宋真宗陵墓選址問題也被提上了日程。

毫無疑問,丁謂作為朝廷中的“一把手”,自然要在此插一腳,而此時一個人卻站了出來,他便是雷允恭,一個虛榮心極強的當紅太監,他請求全權辦理此事。

丁謂忙於政務,享受著權力所帶來的快感,自然樂得將此事推給別人,可是他卻想不到,正是這一不經意的決定,最終令他狠狠地摔了一跤,並且從此再沒有爬起來。

在大修陵墓之前,宋真宗的葬位已經確定,然而此時雷允恭卻根據風水師的測算,提出再將其向上挪動一百步,則更加有利於子孫。

然而這一建議同時也具備了相當大的風險,因為時間倉促,難保百步之外的地下沒有地下水,要知道,陵寢最忌水入,更何況此為帝陵?於是,雷允恭便前來詢問丁謂,丁謂給出的答覆很明確,允許將陵址上移百步。

結果出人預料,修墓工人僅僅挖掘到一半深度時,大量的地下水便相繼湧出,迫使工程迅速停工。如此大事,朝中百官自然議論紛紛,雷允恭作為山陵使,責任自首當其衝,而丁謂作為“主謀”,自然也逃脫不了干係,隨即在太后的懿旨下被迅速充軍發配,永不錄用。

可令人奇怪的是,從丁謂掌權到失勢,一切都過渡的如此自然平靜,似乎是早已經設計好的劇情。丁謂的疏忽、雷允恭的毛遂自薦、太后劉娥的雷厲風行,似乎都指向了同一個目標,這部大戲的“總導演”,可能正是劉娥本人!

當然,我們還只是限於猜測,在任何史料記載中,都沒有記錄該事件的另一面。不過從此之後,劉娥的異常表現,似乎驗證了這一切。

《清平樂》太后劉娥,從農家女到一國之母的艱辛之旅

震懾百官,唯我獨尊

丁謂終於被扳倒了,一代權相,經歷過波譎雲詭的政治風雲,最終有氣無力的趴伏在了一位農婦的腳下。

所幸,他的勢力還在,只要“青山在”,丁謂不怕“沒柴燒”,然而,劉娥接下來的一把火,卻將丁謂的“柴”全部化為烏有。

丁謂得勢之時,百官對其爭相巴結,紛紛上書表明忠心,而在此時,這些信件都被搜出,擺在了劉娥的面前。

也許劉娥讀過《三國志》,亦或是從村中老人的口中聽說過三國的故事,她終於做了一次曹操,命人將書信全部焚燬,割斷了百官對丁謂的最後一絲留戀,也燒燬了丁謂所有的夢想。

劉娥的“獎勵”遠遠沒有結束,在大臣們紛紛感激涕零之時,太后立即頒佈了一道“推恩令”,允許各位官員連同家屬沐浴皇家的恩賜,前提是每人列出一紙親屬名單。

可當官員們將親屬名單一一呈上後,劉娥卻再絕口不提此事。只是後來百官才聽說,在太后寢宮的牆上,張貼著百官親屬的花名冊,一旦有官員舉薦人才,太后都要親自查找一番,若是被推薦之人的名字出現在牆上,則一概不允。

劉娥的此番做法,不僅從根基礎上斬斷了官僚集團體系的滋長,更為皇權的絕對權威奠定了基礎,宋仁宗皇位的順利交接多賴於此。

友邦可善,禮法難逾

《清平樂》太后劉娥,從農家女到一國之母的艱辛之旅

對朝廷內部的諸多作為,令百官群僚見識到了太后真正的凌厲手段。與此同時,友邦的遼聖宗也感受到了寡嫂的不凡。

在檀淵之盟簽訂之後,宋遼之間保持了多年的和平,宋真宗的去逝,令兩國之間的關係再次變得微妙起來。

為了表示對宋真宗的哀悼,遼聖宗特命使者前去弔唁,可是在使者提出要面見太后之時,劉娥卻以“於禮不合”的藉口,拒絕與之相見。

劉娥的舉動,再一次向遼聖宗表明了態度,“哥哥”服喪期間,“弟弟”不可面見寡嫂,此舉一方面繼續承認關於檀淵之盟訂立“兄弟之國”的條約,另一方面則是強硬的警告遼聖宗要恪守本責,擺清自己的位置。

忐忑不安的遼聖宗終於放下心來,不僅在國內為宋真宗建立百日道場全國舉哀,還修建了一座“衣冠冢”,以示對“哥哥”的懷念。

劉娥此舉帶來了連鎖效應,西夏党項李德明也隨即主動上書,口口聲聲稱自己是“趙德明”,並在西北之地為大宋亡故皇帝舉行悼念儀式。

一介女流之輩,承載了一朝國祚之危,在最艱難的時刻,她挺身而出,以馭己之術、馭臣之術、馭番之術,撼動了千百年來人們對於女性的固有認知。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往今來,能做到此四點的女性幾乎屈指可數。

《清平樂》太后劉娥,從農家女到一國之母的艱辛之旅

更可貴的是,劉娥始終恪守了一位太后的本分。在將權力交付給趙禎之後,曾一度堅持要著袞服入祖宗宗廟拜祭,而袞服卻是非帝王不可穿著之服飾。劉娥的心中一直有一個夢,一個自己都不敢做的千秋大夢!

前朝武則天曾揮袖壓服眾鬚眉,登上了權力的巔峰,而她的能力與功績卻完全不在武之下,卻因為先帝之託與社稷之重,遏制住了心中最後的權力慾望。僅僅這一點,便足以令禍害李唐皇室的武則天為之感到汗顏。

結語

不得不說,宋仁宗欠了劉娥一個天大的人情,一個他一輩子都換不清的人情。我們不知道這位為大宋江山傾盡心血的太后,會在宗廟中如何祈禱?但可以肯定的是,當袞服盛裝在身後,她必然會十分滿意,因為這身衣服很“合身”,起碼,很合她的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