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幾乎不發朋友圈的人,還有開啓僅三天可見的人是什麼心態?

用戶5967046027


小的時候第一次從門縫裡,看到高年級的哥哥姐姐手拉手,是不是會感到興奮?

而當你進入青春期,跟女朋友手拉手坐在公園長凳上的時候,看到路邊有三個小盆友在偷看你們,會不會覺得很反感?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每個人都有偷窺他人的想法,也都有避免被偷窺的願望。

究其原因,是人類在漫長進化過程中的生存本能:隱蔽自己,才能夠躲避猛獸追擊;偷窺獵物,才能夠出其不意,一擊必殺。

人類進化了幾十萬年,理性認知不斷上升,而自我保護的本能卻始終沒有消失。

進入信息時代也一樣,朋友圈其實是展示自我的舞臺,在上面可以收穫眾人稱讚的快樂,卻也可能被偷窺到不為人知的一面。信息是多元而龐雜的,一張圖片裡不止有你的笑臉,還有你家裡的陳設佈置,器件擺放,通過這些細枝末節的信息,觀看者推測出了你的生存環境、家庭條件甚至個人信息,這對你來說並不是什麼值得開心的事。

比如,工作上,你雷厲風行,下屬上司都覺得你是一板一眼的人,生活中你卻不修邊幅,然而你真的準備讓他們看到你的另一面嗎?

又比如,今天立下志向,這個夏天減重二十斤,秋天來了,你胖了二十斤,被人看到當初的誓言,臉紅不臉紅?

再比如,傷春悲秋的詩句你寫了一堆,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有才情,發在朋友圈,你媽看到了,直接一個電話:閨女,有啥想不開的跟媽說啊,是不是失戀了?……你頭疼不頭疼?

……

綜上,保護自己不被偷窺的本能,讓很多人選擇了三天可見;而想要偷窺他人的信息飢渴症,讓你提出了這個問題。


您對此還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您的點贊、評論、轉發,都是對我的鼓勵,支持我輸出更多內容。


看問題換一種角度,講觀點升一個高度,牆裂後是磚,我是專門引玉的拋磚人——牆笑裂

牆笑裂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同時這個人的心理也是在變化當中,他心裡所想的,和他所經歷的,都有一定的關係。人心隔肚皮,有的時候你覺得了解了一個人,其實你並不瞭解。因為和你交往的人各種各樣。而且表面上看對你很好的人,其實,心理在想什麼你心裡也不清楚。人的內心是一個複雜的整合體。現在手機通訊行業這麼發達,微信的功能這麼強大。人們每天都在發朋友圈,我們也在每天看別人的朋友圈。這些鋪天蓋地而來的信息有的時候讓我們眼睛有所紛擾。剛開始的時候,你也許覺得非常新鮮。但時間長了的話,你可能又說反感。


現在朋友圈裡的信息真的是各種各樣。你能夠從中提煉出一些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但是有的事真的是一些垃圾的東西。所以有的時候我們需要分辨。加上你平時工作特別的忙。有了一些鋪天蓋地的廣告,讓人非常的反感。所以很多人對自我保護的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剛開始的時候,你可能在朋友圈裡曬自己的幸福,刷存在感也好。慢慢的,你會發現別人會利用你,當你發現之後,有一種,挫敗感。你不理解別人為什麼這麼做?所以慢慢的你也會,整理自己的朋友圈。比如說通訊錄裡刪除一些不經常聯繫的人。或者是,主動的設置,不去看某個人的朋友圈。或者乾脆把自己的朋友圈限制在三天內。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是人們在看淡了,看清了一些事情之後的,一個正當的防衛。


發朋友圈的人,一是刷存在感,一種是刷幸福,還有一種是心理壓力的發洩。總之大家的心裡,想的是不一樣了。但是這畢竟是個人的一個自由空間。大家可以在這個空間裡很好的讓自己繪製出屬於自己的五彩繽紛的世界。所以說,朋友圈對外開放也好,對內開放也罷。對別人開放全部也好,半年也好,甚至三天也罷。這都屬於是個人的自由。

另外還有一些,從來不刷朋友圈的人。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比較有個性,不喜歡與人溝通和交流。喜歡在自己的世界裡面與自己溝通。這樣的人有優勢,一般來說,抗壓能力比較強。同時也喜歡孤獨。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種人比較忙。他們認為刷朋友圈,會浪費自己的時間。有時候這樣的人天生,缺少幽默感。有的時候,人不能把自己繃得太緊。在適當的時候需要放鬆。在朋友圈裡面發發自己的感慨也好,或者找朋友傾訴也好,這都是應該做的。好的心態對自己的身體是非常重要的。心態好一切安好!


文史大世界


最近越來越多的人把朋友圈設置成僅三天可見

為什麼大家突然就變得這麼注重隱私了

僅三天可見隱藏著什麼心態?

有人說是因為羞恥感

覺得自己以前太傻了

也有人說是因為朋友圈的壓力

怕自己以前發的東西

讓人感覺“原來她是這樣的”

於是今天我們徵集了粉絲來聊:

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是什麼心態?

(以下內容來自讀者)

過去的自己永遠是傻逼

三天前的自己,連我都不想認識。

@匿名

擔心新的朋友與自己三觀不符,

以前表達的東西可能會有損我的形象

@減肥十斤再改名

不想被觀察、被評價

不想自己的心事被他人偷窺查看

@夜夜er

我現在的生活,可以和你共享,

但是我的過去,就不要再提了

@渣渣

我發P的美炸天的自拍

發五星酒店的定位

發各國旅遊的風景

只是因為我曾經那麼窮

那麼醜,也那麼自卑過

現在擁有這一切以後

就想迫不及待的告訴別人

但是我也痛恨這一切,痛恨得到這一切的代價

也痛恨這麼虛偽的自己,所以那些過去就別再出現了

@Hello summer

我只是懶得刪,又不想關閉朋友圈

@一十九

我不想被朋友圈裡的隻言片語定義,

我希望大家可以多見面

@琪琪

因為立了太多flag,怕被打臉

@張先生

沒什麼想法,

就是想試試新功能,覺得好玩

@綠綠

對我來講,設置三天可見這個功能一下恢復了社交本身,真的特別好。

因為相比於直接刪掉朋友圈,僅三天可見有個好處就是可以有反悔的餘地。那些冒著傻氣不捨得刪但又不太好展示給其他人的朋友圈,僅三天可見,其實就能幫我們留下來,在某個日頭溫暖的午後,可以面帶微笑一一翻閱。

每個人的朋友圈都有很多不太相干的人,連送水的大爺都有你的微信,通訊錄的人越來越多,但很多人發朋友圈的頻率卻越來越少。每條朋友圈你都要想很久,能不能發,適不適合,慢慢的都不太想發了。如果屏蔽又會讓對方很難堪,所以三天可見,就成了兩全其美的方法。

而且有些言論確實不太適合新朋友看到,我們擔心那些吐槽,那些照片,會給人一種奇怪印象“沒想到她竟然是這樣的人”,害怕那些隨口出來的隻言片語成為關係殺手,所以三天可見其實是在保全關係啊。

有些人會說“陌生人都能看到你十張照片,但我只能看到你三天的動態”,其實網上一個動態能證明什麼呢?我們明明可以面對面的交談,你卻非要通過網上那些沒有表情的朋友圈認識我。如果你想知道,那就發個消息,我們坐下來慢慢聊。

其實啊,三天可見的朋友圈沒那麼重要,如果你願意現在和我看風看雲看海看山,又何必執著於我以前那些讓我感到羞恥的過往呢?畢竟,我們擁有的是現在啊。以前那個不夠好的我已經升級迭代成為你面前的這個人了,又何必執著我過去經歷了多少次失敗命運呢?我只是想給你看到,最好的我啊。

朋友圈三天可見,真的就這麼簡單。

我沒有設置三天可見,但我覺得這個功能真的挺好的。它會讓人在想懈怠想鬆弛的時候,一下就能回到自己的自留地。不用去刪朋友圈,不用簡單粗暴的直接關閉朋友圈,就在按下確認鍵那一刻,你就能長吁一口氣,看到自己內心的寧靜。

每個人都有會有說傻話、情緒化的時候,我們以前一定都在朋友圈說過一些不好笑的段子,發過一些尷尬的自拍,立過一些flag,那些自己可能在那一瞬間是美好的,我們表達了自己,紓解了自己,但那一刻的情緒卻不是很適合一直留著。

因為那些太情緒化太焦慮的心情,可能會讓你覺得很矯情很負面很反感。但你又會礙於朋友的情面沒辦法屏蔽我,讓你感覺很為難,並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們願意藏起來,不讓你為難。希望你能體諒,也能成全。

那些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吧。何況那些走失的愛人,那些信誓旦旦的諾言,都像是一個巴掌,我們自己記得就好了,讓更多人知道只會徒增煩惱。所以設置三天可見真的不是高冷不是想引起注意,只是因為我們那顆驚慌焦慮又沒有安全感的心,在給自己找一點退路;只是因為我們脆弱我們孤獨,就突然想在某一刻退居到自己的洞穴不被打擾。

那些我不想講的話,不想說話的東西,就讓它爛在我的心裡,我並不是對你有什麼意見,請你諒解。


創意風向標


談談我的想法:

我就是題主所說了幾乎不發朋友圈,並且開啟了三天可見的一種人,那麼是什麼樣的心態促使我這樣做呢?

首先我想說一下,本人曾經也是積極活躍在朋友圈裡的,大量的時間都是用在刷圈上,當心情好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出去吃飯時,逛街時,聚會時,不停的拍拍拍,說說說,發發發,每天刷圈點贊,瞭解朋友們的動態,不亦樂乎。

本來是很喜歡這樣的感覺,也很受用的,可是漸漸的發現朋友圈已經不再是朋友圈,而是變成商業圈,廣告圈,秀幸福的圈子,秀紅包的圈子,秀餘額的圈子,即便偶爾發發自己的心情和感受也會覺得很彆扭,好像在抱怨生活過的不太好一樣。

朋友圈漸漸變的沒有了意義,即便我在朋友圈裡發著各種美照和好心情的圖片,我就是好心情的嗎?發著各種雞湯和正能量我就是正能量的嗎?當然不是,而我越來越不喜歡活在朋友圈裡,一個虛擬的圈子裡,太不真實,積極的消極的太多無用的信息,會產生一些莫名的情緒,而我不想被一些無聊的情緒左右了自己原本的生活。

我覺得我是因為成熟了吧!生活過的是自己的,好與壞自己知道就足夠了,想要記錄生活,朋友圈真心不是一個好地方,說白了朋友圈更像一個光明正大互相攀比的公共平臺,極其無聊。偶爾刷一下朋友圈,什麼也看不到,刷了很久都是商品,微整,砍價,面膜,代購,而且朋友圈裡真正瞭解你生活的朋友也只有那個幾個而已。

所以我越來越少發朋友圈,沒有什麼特別的心態,只是不想發,安靜過自己的日子就好,不想把自己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刷無聊的信息上,生活需要有距離,人和人的相處需要真實的相知和相遇,你從朋友圈裡能夠真正瞭解一個人嗎?如果不能朋友圈對你又有什麼意義?


我媽剛剛學會用朋友圈,她很開心,她那雀躍的心情就好比當初的我一樣,但是現在的我,更想活在現實裡,而不是圈子裡。

愛思考,愛心理,我是萱語心陳。


萱語心陳


看到標題我第一反應就是:我也是這樣。其實玩微信這麼久,我都不怎麼設置這些,我也是今年初突然想看一個朋友的朋友圈,發現顯示僅三天可見,心裡還在想這傢伙發生什麼了突然設個權限,但是慢慢的我也開始設置僅三天可見。

我覺的剛開始玩微信的時候都是好友之間相互加,蹭著新鮮勁大家都是最近心情狀態怎麼樣,去了哪裡玩了什麼都是立馬的曬出來。但是慢慢的進入職場擴大了自己的社交圈,微信已經是大家通用的的社交工具了。這個時候你可能為了辦事方便加了一個人,也可能是和朋友一起吃飯認識的人加了一個人,時間久了你發現微信裡的聯繫人越來越多,但是你們卻談不上多麼熟。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活的碾壓,你可能和以前的你有了很多變化,但是微信我們還得繼續使用,還得繼續加人,這時候你開始慢慢保護以前的自己不被現在的人窺見,也慢慢的發的少了。現在信息時代發展得很快,認識人的手段和方法也變得多和快捷了,有時我們會感覺自己像是在社會中裸奔,時間久了就學會了隱藏自己。





雜談怪人


我就是幾乎不怎麼發朋友圈的人...

我不發的原因非常簡單:不知道發啥。其實也知道發啥,因為我朋友圈絕大多數都不是相熟的朋友,有的是工作相關、網友等等,朋友圈中管理層、老闆們發自己公司、產品新聞很正常,我朋友圈中絕大多數玩朋友圈的老闆們、管理者們都不怎麼發生活,你可以理解他們自己公司、產品的廣告。

全部都是廣告。

他們的狀態和我有些類似:他們的朋友圈其實已經不是私密空間而成了媒體,所以他們就和微博一樣多是發自己企業、產品廣告,我從沒見過幾個老闆、管理層在朋友圈發自己個人生活狀態的...

都是工作狀態。

可以簡單理解為他們通過朋友圈強化自己的社會屬性,朋友圈不再是私密而是公眾空間的時候,他們是不可能發佈除工作、社會輿論等公共輿論外個人內容的。

我的情況也類似:要麼我屏蔽絕大多數人保留自己的私密空間,但是這種行為並不禮貌,要麼我就持續不斷髮布自己公司、產品的廣告信息,就當成公共空間一樣。至於感想啥的在朋友圈並不適合。

開啟僅三天可見就非常正常也非常容易理解了:因為朋友圈的內容是具備時效性的,比如你前些年的感想、交往的人、朋友聚餐等等信息都具備時效性,讓人順著往下看並不一定適合展現給所有新加或者期望獲得這些信息的朋友,設置三天可見就非常正常。

這時人們發佈朋友圈的心態已經從當時情境中脫離而考慮其他意義,而不是分享當時的狀態、情緒了。


王凱


原因只有二個字可以概括:裝逼

我老婆在前些日子也是這樣,偷偷的開啟了朋友圈僅三天可見,後來被我發現了,我痛罵她一頓,先兵後禮,再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我說:朋友圈是維持當下社會冷漠的社交互動的唯一產品,你這樣做,無疑是把自己從僅有的那點人脈當中往外推,許久不聯繫的朋友,你們可能沒有在微信裡說過話,但他有可能通過你的朋友圈,在瞭解你的近況,假如哪一天你需要他們的幫助的時候,可能發個朋友圈,就有忠實的朋友響應,但你自己拒之門外,人是相互的,別人也沒有幫助你的必要,自絕後路矣...

可能你覺得這個功能很酷,但其實做法是代表了一種悲哀及無知,我公號的用戶都是微商居多,所以我對微信的每一次功能的更新,更加敏感,每一次微小的改動或者增加功能,都在圈內能產生不小的蝴蝶效應,而你用來裝酷的“三天可見”,對真正的朋友而言,是不如不見...

而開啟這個功能的,都是女性居多,女人是感性的動物,她都沒有做過理性思考,就是覺得功能更新,好玩,這類人註定是社交生活中的失敗者,說實話,任何一個稍微成功的人,都不會看到這功能,更別提能通過微信獲取到點什麼...


用戶72861462585


看到你的提問,我回頭去看了下,發現自己朋友圈最後一條信息是上個月26號,也就是過去了21天了(如下圖),從5月初到昨天一直處於休假中,在成都、西安、漢中耍,但朋友圈一條都沒發,不發的原因,朋友圈太熟悉了,沒有必要讓熟悉的人知道你在外面遊山玩水,不想讓別人知道你的最近出行,想讓自己低調出遠門,再低調遊玩。



想想三四年前,基本不玩朋友圈,真的覺得沒啥意思,一個同事曾不小心統計,我一年只發12條朋友圈信息,剛好每個月一條。好吧,三年前,給了個小領導後,單位的一些信息,要求必須轉發,而且領導帶好頭轉發,還得讓部門轉發,才陸續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現在只要是單位沒做硬性要求的,基本不玩不看朋友圈了,我想,不玩不看朋友圈,有幾個原因:

1.垃圾信息太多。朋友圈從2011年到現在,7年過去了,有效信息、無用信息、廣告和心靈雞湯的內容一直被霸屏,從未改變過。有的人,天天發廣告,發自己的微商產品(這種人,三次以上,屏蔽),還有的人,每天發一些心靈雞湯,更多的人,發一些單位工作垃圾信息,以及天天發負面情緒,這群人,帶給你的不是正能量,而是負能量,生活壓力夠大,我為何每天還要去接收負能量?讓自己也成為垃圾人?

想起十年前,結交的兩幫子朋友,一個幫是:天天喝酒,不醉不歸,經常喝的第二天起來不知道咋樣回去的。另外一個圈子人更多,七八個,也是經常喝酒,即便不喝醉,也是抱怨單位如何的不好,生活如何的悲催,感覺世界上就是她是最命苦的人,最後這個圈子男女關係更是混亂,感覺都是些不正常的人,最後果斷退出,我為何每天要跟這些充滿負能量的人一塊?朋友圈也如此。

2、朋友圈太熟悉了。全都是朋友同事和親人,不發信息,就是不想讓太熟悉的人知道自己的近況,尤其是長輩,你發個信息,他們關心你,比關心自己還關心,有時候,問的話,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3.性格使然。有些人做事低調,他們認為,踏踏實實過自己的日子,不想曬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心情,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做好,把家庭感情經營好,比曬朋友圈重要。有一句話,喜歡曬幸福的人,往往不幸福,幸福生活不是曬出來的,是經營出來的。秀恩愛,死的快。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很不巧我是這兩種人。微信剛上線近三天可見我就開了,我來說說我的原因。


1、微信已經不是私人交流平臺,而是工作平臺。

微信好友太多了,不想刪之前發的內容,三天可見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不發朋友圈同理,分組可見太麻煩,轉Facebook了。


2、半年前的自己是傻逼,我自己都煩,不想礙別人的眼。



3、怕傷害了玻璃心的傻X

微信中總有一些玻璃心的“朋友”。分享幾個例子吧:一個朋友家裡親人去世,她發文悼念,下面有人留言讓她別傳播負能量;大學畢業三年為了轉型我考了MBA,拿到錄取通知書開心的髮圈想要分享這份喜悅,下面有人留言說我在該結婚的年紀卻開始上學很傻X',還有人嘲諷我是學霸;平日裡我喜歡烘焙和旅行,曬照後下面有人評論,“你活的真瀟灑,有錢啊,不用對孩子負責”。


不發朋友圈是因為怕發現昔日的朋友現在變成了傻X。



4、不想讓你通過朋友圈瞭解我

朋友圈只是我想展示出來的一面,但不是真實的全部的我。如果你想和我做朋友,我希望可以離開電子產品,離開社交媒體,面對面的去溝通去了解。


最後,微信只是一個溝通媒介,無論朋友圈是不是三天可見,真正的朋友都一直在身邊。別太把微信當回事兒。


你覺得呢?


長智齒的刺蝟


只有兩個答案:

答案一:這種人一般有兩個微信,一個用於工作,一個用於生活。

如果你被TA加入工作中的微信,而這個工作微信基於各種人際和職場心理,TA是不會在朋友圈裡碎碎唸的,當然看不到TA發朋友圈。

答案二:這種人一般有兩個微信,一個用於泡你,一個用於親朋。

如果你被TA加入泡你的微信,而TA又不想把你帶進TA的生活中,讓你知道TA生活上更多的點滴,那麼,你當然看不見他發的朋友圈。

另外,朋友圈設置三天可見,不是什麼大事情。

每個人都有傾訴的慾望,有的人比較愛表現,傾訴慾望也比較強烈,但有的傾訴帶有負能量作用,又不想用這種負能量打擾親朋,於是在朋友圈中碎碎念一下,當作一個發洩口。發洩過後,既想給生活做個記錄,又不願意讓它長期留在朋友圈圍觀者中的視線裡,那麼,設置三天可見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有時候,當我們回過頭看一看三天前的自己,看一看在三天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會為三天前自己的智商、情商各種輾壓,完全可以腦補那些在看了你的嘮叨且沉默不語的圍觀者是如何一種心態,所以,設置三天可見屏蔽三天前的自己,也末嘗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