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中國外貿出口企業該何去何從?


疫情之下,中國外貿出口企業該何去何從?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從爆發伊始到現在,已經過去將近三個月的時間,中國境內憑藉人民政府的強大領導,以及社會上下的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終於從疫情的魔爪中逃離出來,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並呈愈來愈好之勢,相信距離完全恢復至以往的日常生活形態並不會太遠。人們也從一開始擔心的生命危險轉向了其他,比如,社會經濟的復甦問題。隨著各企業的有序復工,各項數據正在慢慢恢復,相信再堅持一陣,這個春天依舊還是鳥語花香,充滿生機。

但對外貿市場而言,一切似乎並不能那麼篤定。海外疫情的意外爆發,打破了外貿行業的各項部署,不由讓深植於這一行業的外貿主焦慮萬分。我們先來看下之前相關的政府報告:

據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介紹,受疫情疊加春節因素影響,今年中國外貿生產企業復工晚於往年,加上物流運輸不暢,人員國際往來受阻,導致訂單的履約率下降,進出口受到一定的影響。1至2月,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4.12萬億人民幣,下降了9.6%。其中,1至2月份的出口呈現了兩位數的降幅。

不可否認,從2020開年起,外貿形勢就面臨嚴峻的挑戰。而當前海外疫情的爆發,更像是雪上加霜。許多中小出口企業面臨的甚至是生存的問題。疫情之下,它們又該何去何從?

"開源節流"無疑是一個極為不錯的辦法。這點,無數開明智慧的前人已經向我們演示過活生生的成功例子,毋需多言。

在外貿圈,何謂"開源"?熟稔於此的外貿人士或許一問便知,自然是訂單需求。而這次疫情引發的"退單高潮"便讓2020年的外貿企業吃足了苦頭。

疫情之下,中國外貿出口企業該何去何從?

(圖片源於網絡)

那些交付了定金的企業還好一些,沒收到的就只能白白忙活一場。

想要開源,離不開一個好的採購平臺。

疫情之下,中國外貿出口企業該何去何從?

GOVBUY作為國內唯一提供全球發達國家政府採購服務的專業平臺,深耕與美、加、新、澳等發達國家的合作,每日更新近千億美元的政府採購訂單,致力於讓國內企業更便捷的獲取各國政府採購訂單,同時免於繁瑣的政府採購流程和資質要求限制。相較於其他平臺,主要優勢有三:

採購信息均是實單,政府源頭保障,提高拿單效率;

政府信譽,付款及時不拖欠,讓貨款有保障;

國內外協調,提供標書翻譯服務和與政府溝通事宜,確保給企業拿下訂單。

簡單來講,只要企業產品和報價沒問題,依託於GOVBUY平臺,企業訂單需求擴大並不是難事。

此外,將部分外貿訂單需求轉向國內內銷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畢竟中國市場潛力巨大,還沒有到達飽和的程度。

"節流"一說,在於外貿企業削減各項不必要的開支,提升企業經濟效率,

要義在於精而簡。

疫情之下,中國外貿出口企業該何去何從?

外貿形勢的頹靡並不是針對所有的出口產品類別,部分產品反而逆勢增長,比如近期供不應求的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物品,必要時,企業生產類型可以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