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給文化禮堂管理裝上“智慧大腦”

2018年9月,溫嶺市開發了“溫嶺禮堂”App,建立了文化禮堂活動項目賦分體系,依託總分部管理系統,開展“月競賽”“月達標”活動。一年多來,各家農村文化禮堂掀起比學趕超的熱潮,溫嶺市迎來了“百花齊放”的盛景。通過對農村文化禮堂的“智能化”管理,整合溫嶺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資源,農村文化禮堂成為鄉風文明建設這一“靈魂工程”的主抓手和主陣地。

温岭给文化礼堂管理装上“智慧大脑”

每月一“考”,掀起比學趕超的熱潮

精彩紛呈的“村晚”、妙趣橫生的“春泥活動”、每月的指數排名……點開“溫嶺禮堂”App的首頁,就能看到各家農村文化禮堂的最新通知、政策、通報和活動集錦。動態排名表根據各村文化禮堂管理員上傳的活動圖文,自動生成了積分和排名,市民們可以直觀地查看到全市文化禮堂排名。

“項目賦分體系對文化禮堂開展的每項活動予以分門別類,根據活動難度、規模、影響力、教育意義設置不同分值,實現每個活動的差異化賦分。比如,辦一場‘村晚’可以得到8分,辦一場文體活動能得到0.5分,辦一場‘春泥活動’可以得到1分,對於質量好的活動還會適當加分。每月統計出來的分數,可以客觀反映文化禮堂的活躍程度和活動質量。”市委宣傳部文化科科長金方波說。

為了引導各村文化禮堂多辦活動,辦好活動,我市持續開展文化禮堂“月競賽”“月達標”活動,對積分靠前的文化禮堂進行獎勵,對積分靠後的文化禮堂進行通報、指導。

投入使用至今,智能化管理系統展現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各家文化禮堂不僅比活動數量,還比活動質量。

温岭给文化礼堂管理装上“智慧大脑”

監控之下,活動數量質量雙提升

在“月競賽”中,有不少“尖子生”脫穎而出,也有不少“後進生”突飛猛進。“通過這套管理體系,我們可以有效監督每一個村的活動開展情況。針對分數相對較低的村展開指導,協助他們提高活動的質量和數量。”金方波說。

從“月競賽”開始到2019年2月,澤國鎮天皇村的得分一直停留在0分。澤國鎮文化禮堂的相關負責人找到村兩委班子瞭解原因,並商量提升辦法。隨後,該文化禮堂迅速更換了管理員,經過一個月的幫扶調整,在2019年4月份的競賽中拿到了129分,排名上升至全市第11名。

“在常規的自動化賦分體系之外,針對有特色、有創新、有社會效益的活動,我們會進行適當加分,鼓勵文化禮堂在提升活動數量的同時,想方設法提升活動質量。”金方波說。在加分規則的激勵之下,我市文化禮堂的活動質量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為了在“月競賽”中獲得更優異的成績,我市各家農村文化禮堂的創意層出不窮,新鮮有趣的活動也越來越多。

“春泥活動”是每家農村文化禮堂都會舉辦的常規活動,每舉辦一場就可以獲得1分。在去年的豐收節,新河鎮六閘潮村文化禮堂卻憑藉一場“春泥活動”斬獲了4分。當天,駐堂講師帶著村裡的孩子和家長參觀了文化禮堂的農具展示廳。小朋友將稻草製作成小推車,由家長拉著賽跑。在稻田邊的打卡隧道里,孩子們回答了農作物相關問題,“過關斬將”。在駐堂講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學習了割稻草,再將稻草編成玩具帶回家。這場活動受到孩子們的喜愛和家長們的好評,一連舉辦了三期。

温岭给文化礼堂管理装上“智慧大脑”

鼓勵創新,讓文化禮堂“二次飛躍”

近兩年來,我市農村文化禮堂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這套“智能化”的管理體系,也離不開一群優秀的管理人才。在2019年的系統排名中,前30名的農村文化禮堂,新河鎮佔了9家。其實在“月競賽”剛剛開始時,新河鎮的成績並沒有那麼理想,有了這樣的變化,就不得不提到新河鎮文化禮堂分部的工作人員金永堅。

2018年11月,金永堅入職成為新河鎮文化禮堂分部的工作人員。一開始,各村文化禮堂活動不接地氣,人氣不足。“為了活動而活動,脫離質量的數量毫無意義。以前,村民們是衝著小禮物參加活動,而現在,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參與的熱情。”金永堅說。

什麼活動會吸引老百姓?這成了金永堅每天思考的問題,他一面在網上搜羅好創意、好點子,一面實地走訪新河鎮的每家文化禮堂,瞭解百姓的需求。

温岭给文化礼堂管理装上“智慧大脑”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8年11月,新河鎮文化禮堂的平均分拿下全市第三名;同年12月,新河鎮包攬了第一至七名。

金永堅認為,加入一些創意可以直接提高活動的質量。在新河鎮的文化禮堂管理員群裡,金永堅經常會分享一些點子與案例,盤點、展示近期舉行的活動,管理員們也會展開頭腦風暴,激烈討論。

疫情期間,元宵晚會在微信上舉辦,通過微信窗口,表演者在家表演,觀看者在家就能觀看豐富多彩的“村晚”節目;年俗文化節,村民們其樂融融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清明節,舉辦“清明崇先禮”活動,號召村民摒除陋習……新河鎮各家文化禮堂創意活動一個接著一個。

新河鎮各家文化禮堂的改變,是我市近年來高標準、高品質地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一個縮影。“智能化”管理,給文化禮堂管理安裝上智能的“大腦”,由數據支撐起文化禮堂考評,是我市提升文化禮堂供給品質、滿足群眾多元需求的一項創新舉措,也是對農村文化禮堂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共建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這將吸引更多群眾走進文化禮堂,讓文化“活”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