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梅花三弄》是中國古典名曲?我怎麼只知道瓊瑤的梅花三弄

中國十大古典名曲

中國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陽簫鼓》、《漢宮秋月》、《陽春白雪》、《漁樵問答》、《胡笳十八拍》、《廣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為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高山流水》取材於“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種譜本。有琴曲和箏曲兩種,兩者同名異曲,風格完全不同。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曲中高山流水之意。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與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生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什麼?《梅花三弄》是中國古典名曲?我怎麼只知道瓊瑤的梅花三弄

《廣陵散》

《廣陵散》又名《廣陵止息》是一首漢族古琴名曲,屬於古代大型琴曲,它最早出現在漢代。其內容向來說法不一,但最多的是將它與《聶政刺韓王》琴曲聯繫起來。

據《琴操》記載: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志為父親報仇,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名揚韓國。韓王召他進宮演奏,聶政終於實現了刺殺韓王的報仇夙願,為了不連累母親,自己毀容而死。後人根據這個故事,譜成琴曲,慷慨激昂,氣勢宏偉,為古琴著名大麴之一。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漢族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鬥爭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廣陵散》在歷史上曾絕響一時,建國後我國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據《神奇秘譜》所載曲調進行了整理、打譜,使這首奇妙絕倫的古琴曲音樂又回到了人間。

什麼?《梅花三弄》是中國古典名曲?我怎麼只知道瓊瑤的梅花三弄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是一首漢族古琴名曲,有多種流派傳譜,其意在借大雁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瀟湘八景」之一。曲中描繪了一幅恬靜優美的水墨小品畫──黃昏將至,煙波浩淼的洞庭湖邊,岸邊一帶白沙,安詳恬靜,濛濛如霜。一群大雁從遠天飛來,在空中徘徊飛鳴,先有幾隻降落在岸上,仰首與空中的飛翔者相互鳴叫呼應,繼而雁群一一斂翅飛落。遠望去,雁群丶沙岸丶水波,都在愈來愈濃的暮色中漸漸睡去。

《平沙落雁》雖然出現較晚,卻是近三百年來流傳最廣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種琴譜刊載此曲。它之所以流傳甚廣,除了曲調流暢、動聽之外,還因為它的表現手法新穎、別緻,容易為聽眾理解。

什麼?《梅花三弄》是中國古典名曲?我怎麼只知道瓊瑤的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

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琴曲的樂譜最早見於《神奇秘譜》。樂曲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懷,來歌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全曲共有10個段落,因為主題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故稱“三弄”。

《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流傳甚廣,是傳統琵琶曲之一,同時也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樂曲描寫楚漢戰爭在垓下最後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最終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

《十面埋伏》為琵琶獨奏,樂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現出了當時劉邦取得勝利的號角,同時也表現了項羽被大軍包圍時走投無路的場景。

什麼?《梅花三弄》是中國古典名曲?我怎麼只知道瓊瑤的梅花三弄

《春江花月夜》(《夕陽簫鼓》)

談起《春江花月夜》,相信許多人都知道這首著名的民樂合奏曲。它那富有江南絲竹音樂特點的旋律,委婉優美;節奏流暢多變,極具東方的詩情畫意。

《春江花月夜》歷來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曾經改編為各種中西樂器的獨奏、合奏曲,亦有將其填詞用於戲劇之中,可謂是最廣為人知的中國傳統音樂。

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春江花月夜》是改編自一首著名的傳統琵琶文曲《夕陽簫鼓》。《夕陽簫鼓》又名《潯陽琵琶》《潯陽夜月》。是古代漢族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此曲以柔婉的旋律,安寧的情調,描繪出人間的良辰美景:暮鼓送走夕陽,簫聲迎來圓月的傍晚;人們泛著輕舟,盪漾春江之上;兩岸青山疊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蕩月,槳櫓添聲…

《漁樵問答》

古琴曲,曲譜最早見於《杏莊太音續譜》(明蕭鸞撰於1560年):“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

此曲反映的是一種隱逸之士對漁樵生活的嚮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羈絆。樂曲通過漁樵在青山綠水間自得其樂的情趣,表達了對追逐名利者的鄙棄。旋律飄逸瀟灑,表現出漁樵悠然自得的神態。

什麼?《梅花三弄》是中國古典名曲?我怎麼只知道瓊瑤的梅花三弄

《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漢族古琴名曲,據傳為蔡文姬作,為中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郭沫若曾稱該曲是一首自屈原《離騷》以來最值得欣賞的長篇抒情。《胡笳十八拍》是古樂府琴曲歌辭,一章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題是“文姬歸漢”。

漢末大亂,連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難中被匈奴所擄,流落塞外,後來與左賢王結成夫妻,生了兩個兒女。在塞外她度過了十二個春秋,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曹操平定了中原,與匈奴修好,派使節重金贖回文姬,於是她寫下了著名長詩《胡笳十八拍》,敘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

“拍”在突厥語中即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聲之故。表現了文姬思鄉、離子的悽楚和浩然怨氣。

什麼?《梅花三弄》是中國古典名曲?我怎麼只知道瓊瑤的梅花三弄

《漢宮秋月》

《漢宮秋月》是中國名曲,原為崇明派琵琶曲。現流傳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箏曲、江南絲竹等。

此曲旨在喚起人們對受壓迫宮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具有很深的藝術感染力。有的文章稱,此曲細緻地刻畫了宮女面對秋夜明月,內心無限惆悵,流露出對愛情的強烈渴望。

《陽春白雪》

又名《陽春古曲》,琵琶大麴的代表作。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現存琴譜中的 《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蕩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