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從古琴名曲《梅花三弄》淺談“古琴音樂美學”

前言:古琴曲《梅花三弄》名氣很響亮,它不僅是“中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也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在中國音樂界一直擁有崇高的地位。

古琴,又稱瑤琴、七絃琴,是中國傳統撥絃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也是“琴棋書畫”之首。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2003年11月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宣佈,中國古琴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

接下來,我就試著從古琴名曲《梅花三弄》入手,結合自己學琴將近十年的心得,淺談“古琴音樂美學”。我將從琴曲故事、音樂解題、細節處理三個方面來解析。


從古琴名曲《梅花三弄》淺談“古琴音樂美學”


01 琴曲故事:每首古琴曲的背後大多有一個典故,學琴之前的第一個功課是明白琴曲的“前世今生”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國古典樂曲中表現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已廣為流傳。全曲主要表現了梅花潔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滿中國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根據《蕉庵琴譜》所載,它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被改編為古琴曲。

每首古琴曲的背後大多有一個典故,或者一個動人的故事,《梅花三弄》也不例外。

在《晉書·列傳五十一》和《世說新語·任誕第二十三》裡,都曾記載了這段典故:東晉的時候,大將軍桓伊功名顯赫,十分熱愛音樂,有“笛聖”的美稱。有一次,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乘船到京城去,看見桓伊從岸上經過。王徽之就讓侍從去和他說:“聽說您善於吹笛,請為我吹奏一曲吧。”桓伊是當時東晉著名的大將軍,但他沒有擺將軍的架子,即刻下車,為王徽之吹奏了三弄笛曲,吹完後一言不發,就上車走了。

晉代的笛子就是現在的簫,“三弄”就是同一主題的三次變奏。後來,後人就將這首笛曲改編為廣為人知的古琴曲《梅花三弄》。

這段典故里,桓伊和王徽之從頭到尾沒有說一句話,卻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

那個時代,人狂言野,魏晉名士的瀟灑磊落、不拘小節,都在這一曲《梅花三弄》中了。

我們學每首古琴曲之前,第一件事就是去了解藏在它背後的所有故事和典故,只有明白了琴曲的前世今生,我們對於曲意的把握才能瞭然於胸,接下來的學習才會事半功倍。

比如我們要學習古琴曲《胡笳十八拍》,如果不去深入瞭解蔡文姬這個人物和她跌宕的人生經歷,那麼就彈不出曲中的徹骨悲涼。所以,學琴之前的最重要的功課一定是去弄懂琴曲的“前世今生”,這個步驟直接決定學琴效率。


從古琴名曲《梅花三弄》淺談“古琴音樂美學”


02音樂解題:要用想象力去表現寫意的樂曲主題,古琴音樂是典型的標題音樂

《梅花三弄》的樂譜最早見於公元1425年的《神奇秘譜》,到了清代它又被改編為琴簫合奏曲。

現在古琴界關於它的演奏大多有兩個常用譜本,一個來自虞山派《琴譜諧聲》(清周顯祖編,1820年刻本)的琴簫合譜,它的特點是節奏規整,宜於合奏,被琴界稱為“新梅花”,另一個版本則來源於廣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譜》(清秦淮瀚輯,1868年刊本),它的特點是節奏自由跌宕,更側重突出梅花剛健挺拔的氣質,特別是曲終前音樂突然從F調轉入a角調,令人耳目一新,被琴界稱為“老梅花”。

《梅花三弄》在各大古琴譜中都有出現,比如《楊掄伯牙心法》中這樣描述它:“梅為花之最清,琴為聲之最清,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韻也。審音者在聽之,其恍然身游水部之東閣,處士之孤山也哉。”

這段描述是對《梅花三弄》精闢的解讀,梅花和古琴屬於同一種事物,一個是凌霜之花,一個是清絕之聲,我們在演奏《梅花三弄》的時候,最好能想象出這樣一幅畫面:寒冬,你在西湖的孤山,看到萬頃梅花凌寒綻放的驚豔······

我個人最喜歡的解讀是《枯木禪琴譜》中的解說,十分別具一格:“曲音清幽,音節舒暢,一種孤高現於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須從容聯絡,方得其旨。”

古琴音樂是充滿想象力的藝術,也是寫意的表達。那想象力和寫意從哪裡來?歸根結底,這一切都是從你的指下開始,就像彈《梅花三弄》,你的腦海中必須要想象出梅花,然後你的鼻尖似乎也有梅花泠泠綻放的寒香,這樣一想象一結合,你的琴聲中,自然有了梅花的味道。


從古琴名曲《梅花三弄》淺談“古琴音樂美學”



說完了解題,我們再來說說《梅花三弄》的樂曲主題,很顯然,這首8分多鐘的琴曲,是在反反覆覆的表現不同時期的梅花,以泛音段主旋律在低、中、高不同徽位上重複三次,故稱“三弄”。

在《樂府詩集》卷三十“平調曲”與卷三十三“清調曲”中各有解題,提到相和三調器樂演奏中,以笛作“下聲弄、高弄、遊弄”的技法,與琴曲中“三弄”似有相通之處。琴曲中採用完整重複三段泛音手法並不多見,故有“處處三疊陽關,夜夜梅花三弄”之語。

簡單來說,樂曲前半部分用三段泛音來描繪梅花的清雅高潔,而後半部則用漸快的曲調和音色的層次變化,來表達梅花在寒風中迎風搖曳的堅毅不屈。

古琴音樂是典型的標題音樂,這一點在《梅花三弄》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神奇秘譜》中詳細記載了它的小標題:

一、溪山夜月。二、一弄叫月,聲入太霞。

三、二弄穿雲,聲入雲中。四、青鳥啼魂。

五、三弄橫江,隔江長嘆聲。六、玉簫聲。

七、凌風戛玉。八、鐵笛聲。

九、風蕩梅花。十、欲罷不能。

這些小標題的背後,每一個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魅力所在。

我每每彈《梅花三弄》時,腦海中總會浮現出這些標題,總會先閉眼,凝神細想幾分鐘後再彈,不要小看這幾分鐘醞釀的過程,出來的琴聲完全不一樣,因為指下多了一縷梅花的氣息。


從古琴名曲《梅花三弄》淺談“古琴音樂美學”

《梅花三弄》的減字譜古譜


03 細節處理:所有藝術,都離不開細節,從結構、主題、意象、演奏技巧,到處都是細節

說完了琴曲故事和音樂解題,我們來說說細節處理。

所有藝術,都離不開細節。不管傳統的書畫藝術還是流行的影視藝術,真正讓觀者難忘,真正打動人心的時刻,往往也都是因為細節。在古琴曲的演奏中,也不例外。

在《梅花三弄》的開頭,有一個優美的引子,這個引子要彈得紮實飽滿,要將梅樹的那種蒼勁之感彈出來,所以在具體處理時,應演奏得平穩舒緩,千萬不能急躁。

接下來,整首《梅花三弄》主要可以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半部分的音樂形象又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清雅高潔的梅花神態,主要

以晶瑩剔透的泛音段落來表現,這段優美流暢的曲調循環出現了三次,分別在樂曲的第二、第四和第六段,也就是被我們稱作“一弄”、“二弄”和“三弄”的段落。

這三弄不能做同樣的處理,要把樂曲的層次感和梅花不同的開放狀態彈出來。具體來說,第一弄的梅花還未開,是含苞待放的模樣,所以要彈得婉約朦朧,要彈出梅花的“幽靜之美”。第二弄,梅花已經開了,不過是初開時的樣子,所以它的演奏速度要比第一弄時快,也不能太快,我的演奏心得是這一段要彈好,必須要把握住梅花含蓄中帶點奔放的感覺。至於第三弄的梅花則是全開了,所以這一弄的演奏速度和音樂情緒,都要比之前兩弄強烈很多。第三弄的梅花是豔烈的,是用花開來高歌自我的靈魂,是我自開來我自敗的瀟灑。


從古琴名曲《梅花三弄》淺談“古琴音樂美學”



前半部分的兩種音樂形象除了清雅高潔的梅花神態,還有一種是肅殺的“嚴冬”形象。在樂曲中,主要表現為用渾厚堅實的散音、按音交替來勾畫出霜晨雪夜,萬物凋零,天地蕭疏蒼茫一片中,唯有梅花傲骨錚錚在怒放。這幅畫面,永遠是《梅花三弄》的底色,也是彈好《梅花三弄》的根本,更是《梅花三弄》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把握。

《梅花三弄》的後半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第五段,是全曲高潮的前奏,而第七段,則是高潮正式開始。之後的第八、第九段更把全曲推向了高潮。這三段中,無論是在音調還是節拍上,與之前的三段泛音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不僅如此,頻繁的音區變換也使得後半部分的旋律線條大起大落。

從演奏技法上來看,後半部分也極其靈活多變,

不斷採用長鎖、短鎖、輪指、跪指、撥刺和滾拂等等加深音樂情緒的手法,形象地刻畫出梅花在狂風暴雪中嘯傲枝頭,凌寒而開!無論如何雪壓霜欺,那枝梅始終瀟瀟一枝清豔,佔盡風流,那枝梅即使被積雪打壓,也永不退縮!

第十段開始,樂曲情緒漸漸平穩,與開頭的散音部分相應和最後的泛音部分,可以理解為月華初照,清輝遍地,那枝梅又重生,年年歲歲,不被時光打敗。所以在演奏的時候,要彈得飄逸空靈,一切都歸於沉靜,所有的風蕩梅花、凌雲戛玉之聲都已走遠,只剩了滿園梅香悠遠······

《梅花三弄》是一首大型的琴曲,要演奏好並不容易,但如果從它的結構入手,一步步分析下來,會事半功倍,簡單很多。

整體來看,此曲是從“散起”到“入慢”,然後不斷加速,節奏和指法也變得越來越複雜,整體結構一氣呵成。到了第十段,用了古琴曲中十分常見的“入慢”,泛音的尾聲部分則將節拍放慢,一切簡化,最終結束,實現了整體結構的渾然一體,和大多數古琴曲的旋律發展手法一樣。

古琴音樂的美學中包括樂曲結構的一氣呵成和細節處理的靈活多變,這兩個關鍵點,在一曲《梅花三弄》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從古琴名曲《梅花三弄》淺談“古琴音樂美學”


結語:

梅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僅僅是一種花卉,更是一種精神意象。它因為自身的清雅高潔和傲世獨立的精神,也成為中國文人最喜愛的花卉,在歷代文人的心中,梅花更是一種心靈寄託!

所以,我們在演奏《梅花三弄》時,絕不僅僅是在彈音符,而應該將梅花經冬不凋、笑傲嚴寒的氣韻化入指下,想象風雪與梅花在不停地對話,只有這樣,才能彈出真正的《梅花三弄》!

梅花開的時節,若有時間,不妨放下瑣事,去西湖的孤山賞一回梅花,看一場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賞一番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只有真正去聆聽梅花的心聲,指下的梅花才能開。

總結看來,古琴音樂美學,包含了琴曲故事的豐富底蘊,音樂解題的細緻入微,還有細節處理的靈動傳神,這三點,是構成古琴音樂美學的根本。



作者簡介:瀟湘清塵,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河南省青少年作家協會會員,以古琴和文字為此生道場,讀者盛讚其文“如梅一樣孤芳傲潔,看後令人回味上癮”。已出版故事合集《精怪物語》,散文集《時光染紅了流年》和長篇古言小說《明朝有意抱琴來》等多部作品正在籌備出版中。曾經受邀去大學和馬雲創辦的雲谷初中為學生開設故事創作講座,好評如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