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達姆欠錢不還攻打科威特,下場如何?有何依據?

我說歷史啦


武器水平決定上限,人員素質決定下限。

聯合國軍在氣勢上就壓了伊拉克軍隊一頭。伊拉克作為一個沒有完整工業基礎的資源型國家,做為一個需要從美蘇中法美英進口武器的國家,怎麼可能與聯合國軍對抗?



伊軍和美軍在訓練上的差距巨大。當時參戰的美軍王牌部隊。

並且,美軍當時的王牌有一大部分都是從歐洲前線調到海灣地區的,其訓練程度何止幾倍於伊拉克軍隊。

聯合國軍準備充分。雖然伊拉克是本土作戰,但是聯合國軍反客為主。

阿拉伯國家普遍有錢,伊拉克在戰前也有很多先進武器。但伊軍打仗就是很弱。

美軍奪取空中優勢之後,伊拉克地面部隊完全暴露於美軍的空中力量之下,成為美軍戰鬥人員的目標。

“沙漠風暴”開始後僅十天,伊拉克損失了400多輛坦克,380輛裝甲車和數百門火炮。

空襲持續了近40天,伊拉克的空中力量受到重創,甚至有飛機逃往伊朗。

薩達姆的戰爭概念是落後的。

在海灣戰爭開始之前,薩達姆非常自信。他以為自己有數百萬受過伊朗-伊拉克戰爭洗禮的英雄8年,同時具有時間和地點優勢。打敗美軍毫無懸念。

他甚至在檢查部隊時自信地說:“美國的空中優勢無法贏得地面戰爭。越南戰爭證明了這一點。”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經過十餘年的發展,現代戰爭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接觸式機械化戰爭,而是一種以信息為基礎的超水平,全面的對抗,技術與現代化。

因此,在海灣戰爭期間,美國的空襲持續了將近40天,對地襲擊只進行了兩天。

聯合國軍比伊拉克軍要領先至少一個時代。

海灣戰爭爆發前,美國非常有自信,允許世界各地的人可以直接在電視前看到導彈擊中它們的目標或從軍艦上發射的實況轉播。

伊拉克空軍和海軍根本不在戰爭中發揮作用。伊拉克海軍被該港口的美國人徹底殲滅,超過三分之二的空軍飛機被美國殲滅。

空軍和海軍被消滅了,地面糟透了。薩達姆在信息戰的襲擊下完全喪失了對前線局勢的瞭解。


寫歷史人物志的金妹


薩達姆是當年反美反霸權主義的先鋒,須然是被美國人無道理的消滅掉,但是他在中東留下的反霸權主義精神是永遠的。


張brother95118541


薩達姆欠錢不還還攻打科威特,最終下場是多國部隊出兵打敗薩達姆,導致了伊拉克國力的空前下降,為後面的伊拉克戰爭薩達姆兵敗身死埋下伏筆。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出動十萬大軍,對科威特發動了閃電戰,迅速攻陷了科威特。在短短的十多個小時後,伊拉克宣佈科威特為命名為巴士拉省的第十九個省。由此,海灣危機全面爆發。

那麼,薩達姆為什麼要攻打科威特?

首先是經濟原因。1980年到1988年的兩伊戰爭,伊拉克耗資巨大,其中一大部分為阿拉伯國家的債務,尤為欠科威特的債務為140億美元。而伊拉克認為自己作為其它阿拉伯國家與伊朗之間的緩衝地帶,在兩伊戰爭中是在為所有阿拉伯國家而戰,因此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這些遜尼派國家應該免除伊拉克的戰爭貸款。然而科威特堅決不同意伊拉克的說辭,更要其抓緊歸還欠款。同時伊拉克希望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降低石油產量,抬高石油價格,以便自己贏利後償還債務。但科威特卻另有打算,它不但沒有降低產量,而是提高產量,維持油價下跌局面,希望以此來迫使伊拉克知難而退,來解決它們之間的邊境爭端。


其次是歷史原因。歷史上,科威特曾經作為伊拉克的一部分被統治一個時期,而薩達姆加大了這一“自古以來”的歷史敘述,企圖以此來增加伊拉克侵略並佔有科威特的合法性。

再次是薩達姆的“救世主”情懷。薩達姆一直有一個夢想,就是想成為阿拉伯世界的“共主”。一方面他反覆強調伊拉克和科威特被英帝國主義者分割的歷史悲情,宣稱佔據科威特是建立大阿拉伯聯盟的一步,即是重建巴比倫帝國的一步;另一方面他借用巴勒斯坦大起義,大力渲染科威特、沙特、埃及與西方國家的媾和關係,把自己塑造成了一個在中東世界反抗美國和以色列強權的阿拉伯英雄形象。

一切都是那樣的急迫而又合理,科威特必須為薩達姆的現實困難和宏圖偉略來祭旗!

薩達姆理想的戰爭是發動起來了,可他面對的是整個世界的憤怒和聲討。


1990年8月2日,聯合國安理會迅即以14票贊成,0票反對(也門未出席),通過了譴責伊拉克違反聯合國憲章,並要求其撤軍的第660號決議。1990年8月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661號決議對伊拉克施加經濟制裁。1990年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第678號決議:設定伊拉克撤出科威特的截止日期為1991年1月15日,並授權“以一切必要手段執行第660號決議”--一種授權動武的外交語言。但是,伊拉克並沒有執行聯合國的決議。最終美國在得到了安理會的授權後,聯合34個國家對伊拉克發動了一場戰爭,最終將伊拉克趕出了科威特。

薩達姆以閃電戰佔領科威特始,最終以狼奔豕突潰不成軍失敗終,其下場是很不堪的。

第一,薩達姆敗退科威特。震驚世界的海灣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重創伊拉克軍隊,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薩達姆最終只有接受聯合國660號決議,狼狽地從科威特撤軍,讓自己“中東雄獅”的形象一落千丈,從此走向下坡路。


第二,伊拉克軍隊傷亡慘重。整個海灣戰爭伊軍傷亡人數大約10萬人(其中2萬人死亡),8.6萬人被俘,損失飛機324架,坦克3847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艦艇143艘。伊拉克軍隊整體作戰能力損失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四十多個師被摧垮。伊拉克海軍在這次戰爭中完全被摧毀。

第三,經濟損失不可估量。海灣戰爭給伊拉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約達二千億美元。在海灣戰爭爆發前,伊拉克憑藉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收穫大量美元,使其經濟發展在中東地區處於中上水平,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接近四千美元,堪稱海灣富國,讓人稱羨。而在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後,伊拉克國內生產總值斷崖式墜落,僅達到戰前的三分之一,人均收入更是降至不足四百美元。


聯合國核查伊拉克化武

第四,戰後對伊拉克的武器核查,成為了2003年美英發動伊拉克戰爭的藉口。海灣戰爭後對伊拉克的經濟制裁依然有效,而取消經濟制裁的條件是伊拉克滿足聯合國進行的武器核查。為了檢查伊拉克是否遵守對它施加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彈道導彈的限制,聯合國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該委員會定期派出核查小組,檢查組在一些地方發現部分生物武器計劃的跡象,在許多其它地方也發現了不符合規定的疑點。薩達姆時而惱羞成怒,做出了硬懟聯合國的強硬行動。1997年伊拉克將所有檢查組成員驅逐出境,理由是美國利用這個檢查組來搞間諜活動。後來檢查組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重返伊拉克。如此反反覆覆,美英抓住了薩達姆言而無信的把柄,再結合美國反恐戰爭的需要,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就不可避免,薩達姆又一次成為打擊對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