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作為六朝古都,為何每個王朝都短命?

馬雪毅


開篇借用一句顧誠先生的名言:“統治王朝的建立和統治者的更替大抵都屬於偶然因素。只不過人們太習慣於把既成事實當作歷史必然,就本質而言,這同封建史籍中的‘天命眷顧’沒有多大區別。如果列舉在南京建都的政權來看,的確會發現“以南京為都的王朝都短命”這個現象,冥冥之中似乎真的應驗了中國古代哲學中玄妙莫測的“氣數”、“風水”,但是兩者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首先總結一下秦代以來超過100年的封建王朝以及都城:西漢-西安(214年)、東漢-洛陽(195年)、東晉-南京(103年)、北魏-大同/洛陽(148年)、唐代-西安(289年)、北宋-開封(167年)、遼-遼寧巴林右旗(218年)、西夏-銀川(189年)、金-阿城/北京/開封(119年)、南宋-杭州(152年)、明代-南京/北京(276年)、清代-北京(275年)。需要說明的是,每個政權的都城都不是一直是某一個城市,而是經過數次遷都,比如唐代都城不是一直都在長安,武則天曾遷都洛陽,後來遷回長安,唐末又遷都洛陽。一般提到的各朝代的都城都是此朝代建都時間最長或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城市。

綜上,我們發現除了南京、杭州外,壽命較長的王朝都在北方定都。杭州在歷史上作為都城只有兩次(吳越國、南宋),遠少於南京,所以每當北方政權取代南方政權的時候,人們很容易把賬算到了南京頭上。另外南京之所以給人以建都於此即短命的印象多半來自於歷史教科書中濃墨重彩渲染的太平天國和影視作品中出現率極高的中華民國。

其次來看一下定都南京的朝代。南京號稱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歷史上有很多朝代的確定都於南京:六朝、南唐、明前期、太平天國、中華民國。從以上各個朝代存在時間來看,的確存在時間不長,各政權具體存在時間下文列出,下面簡單分析一下在南京建都的朝代。

一、六朝

1 吳國(229-280)52年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司馬氏通過武力攻破南京城,結束了孫氏52年的帝王時代。相比於魏國46年,蜀國42年,定都南京(建業)的吳國是三國中存在時間最長的政權,如果橫向比較的話這已經是一個反例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孫權稱帝之前,包括孫堅孫策時期孫氏的大本營一直在吳郡(一說會稽),不在南京,稱帝后吳國都城也有過變動,但定都南京時間最長無需置疑:

①《讀史方輿紀要·南直七》:“三國吳曰京口鎮。漢建安十三年,孫權自吳徙治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號曰京城。十六年(211年),遷建業,復於此置京督為重鎮。”

②《三國志·孫權傳》:“十六年,權徙治秣陵。明年,城石頭,改秣陵為建業。”

③《三國志·孫皓傳》:“(公元229年)權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當年即遷往建業。

④《三國志·孫皓傳》:“(265年)九月,(孫皓)從西陵督步闡表,徙都武昌。”“(265年)十二月,皓還都建業。”

2 南朝(東晉-宋-齊-梁-陳)

看下南朝的存在時間:東晉(316-420)105年、劉宋(420-479)60年、南齊(479-502)24年、蕭梁(502-557)56年、陳(557-589)33年 ,除了東晉外各政權延續時間都不長,但是相比一下北方,同時代北方各王朝的平均壽命僅為27年:

實際上,相對於政權更替頻繁、民族仇殺不斷的北方,建都南京(建康)的南朝是南北朝時期最為穩定繁榮的區域,在此建都的五個王朝壽命並不短於同時代的北方。正因如此,在此時期南方的文化、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為唐宋之後南方經濟逐漸超越北方提供了基礎。

另外晉室南遷後的幾次朝代變遷都是通過禪(zheng)讓(bian)完成的,亦即王朝內部的鬥爭。比如劉宋代晉,蕭齊代宋,簫梁代齊,陳霸先代梁都是靠著攫取軍政大權後通過“禪讓”的方式得到政權的,這意味著這些朝代在更替的時候不是攻破了南京城,而是前朝皇帝迫於形勢“主動”遜位於後朝。雖然拆開來看宋齊梁陳幾個朝代都只有幾十年,但是它們的改朝換代並不像秦漢、隋唐、宋元、明清換代時那樣兩個政權之間發生了大規模的戰爭,由底層階級、地方政權或外來民族攻破京城,取代了原有政權,同時伴有大量的殺戮屠城以及整個文官武將集團甚至政治制度、服飾習俗的更換或變動,而是自身政權內部的高級將領在南京以相對和平的方式完成改朝換代,南朝整個的政治、文化相對穩定且有所傳承,基於此,南朝在很多時候一般被視為一個整體來研究。這樣來看,從東晉(公元317年)到隋滅陳國(公元589年)凡272年,如果視為一個朝代的話,對比一下後世的幾個朝代:唐朝289年,宋朝319年(南北宋都算上),明朝276年,清朝267年,在南京建都的五個政權延續的時間其實不短。

當然如果有人堅持說這幾個朝代不能合併,一定要單個的算時間,我也無法反駁,因為這樣的算法只能說是一廂情願,畢竟連國號都換了。但是南朝以禪讓形式的改朝換代的確具有很強的特殊性,主要的文官、武將基本繼承前朝,齊梁皇帝的姓氏都被沒換(本來就是親戚),前後朝之間的聯繫之緊密也是歷史上罕見的,將其視作一個朝代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即使分開來看,這幾個朝代壽命短並非是由於定都南京造成的,如果定都杭州、鎮江等地方說不定還不如定都南京持久。

二、南唐(937-975)39年

南唐的失敗最關鍵的是中主李璟時期對外戰爭的失敗,對後周割地求和導致實力大損;最後當後主即位時南唐已陷入內有外患中:國內課稅繁重,民多怨言,後主又不懂政治,朝政昏暗,國外北宋基本肅清了除北漢外的其他割據勢力,秉承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開始對南唐用兵,其亡國已成必然之局。

五代十國事情各政權平均存在年數為30.8年,南唐排行第五,屬於中上游水平,具體存在年數如下:

如表格所示,建都南京(江寧)的南唐在五代十國時期中存在時間並不短,屬於割據時間較長,影響較大的政權。

三、宋以後

宋以後建都的王朝包括明前期、太平天國、中華民國。有意思的是,這幾個政權的覆滅都與北京有關。宋以前中國的大勢是北方經濟強於南方,而宋以後是南方經濟強於北方,所以朱元璋能夠兼併群雄,驅逐北元;洪秀全能夠割據半壁,自稱天王;蔣介石能夠據此北伐,實現統一。

所以宋以後,如果能佔領南方,在經濟人口上就佔有了很大的優勢,是有條件建立長久的大一統政權的。但是有條件、有優勢不代表著必然,所以發生了永樂逐建文,湘軍破天京,共黨勝國軍等,這是有另外的原因,比如自身做出重大的戰略性錯誤等等,與建都南京無關。

綜上,個人認為在宋以前定都南京的王朝之所以覆滅的主要原因是北強南弱的基本形式,南方定都的王朝無法與北方中原王朝抗衡,包括經濟、人口、物資等;宋以後滅亡主要是其政權自身的問題,與建都南京無關。


傲嬌噠豌豆莢


先後在南京定都的六朝,主要是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東吳、東晉、劉宋、蕭齊、蕭梁、南陳六個政權,但是,這六個政權其實並不完全都是所謂的“短命政權”,所謂的定都南京短命論,其實是一個並沒有嚴謹數據支撐的誤會。

我們不妨一個個的梳理一下定都南京的六朝之“命”:

東吳

孫權建立吳王國(稱王)是在公元222年,建立吳王朝(稱帝)則是在229年,但東吳的前身江東孫氏政權割據江東的歷史則是從公元195年便開始的,所以,整個孫策-孫權-孫吳政權的歷史則最多可以追溯到公元195年,那麼作為一個在稱王以後才定都南京前身建康的政權,它的壽命其實有(280年-195年=)85年,將近一個世紀,所以江東-東吳政權不僅僅是三國之中最為長命的,即便在中國古代的所有亂世之中,也已經算長命政權了。

即便只算吳王國或吳王朝的歷史,(280年-222年=)58年、(280年-229年=)51年,相比魏王國的(266年-213年=)53年、魏王朝的(266年-220年=)46年,以及季漢王朝的(263年-221年=)42年,均要長一些。

【南京石頭城遺址公園:東吳第一軍事要塞石刻】

東晉

從公元317年到公元420年,維持了103年的統治,單純從時間長度來看,是所有定都南京的政權中,時間最為長久的一個。

劉宋與蕭梁

劉宋作為南朝第一代,持續了59年的歷史,蕭梁作為南朝第三代,也保持了55年的歷史,兩者的壽命均超過半個世紀,相對於同時期更多的只能保持20-30年光景的政權已屬稍微不那麼短命了,即便放到整個中國古代史的尺度來看,南朝的宋與梁二朝之時間長度,均已超過五代十國中五代之總和(960年-907年=)53年,未必算一個短命王朝,否則開封作為一個曾經當過五代中梁晉漢週四朝國都的城市,情何以堪?畢竟開封只當過五朝首都,除了北宋便都是10年上下的短命鬼,難道開封也能說就是短命王朝的都城麼?


【南京博物院藏龍紋線刻磚雕】

蕭齊與南陳

蕭齊一朝是南朝四代中最短暫的一個,只維持了(502-479=)23年的統治,而南陳則維持了(589-557=)32年的統治,這兩朝才是南京六朝中真正能夠算得上短命的王朝。

【南京博物院藏南朝帝陵神道獸】

綜上,定都南京的所謂“六朝”之中,就有1個超過一個世紀的王朝(東晉)、3個超過半個世紀的王朝、2個四分之一世紀上下的王朝。如果再加上一個曾經定都南京並始終以南京為陪都的明王朝(兩個多世紀)的話,僅僅從概率上看的話,比起有1個超1世紀王朝與4個10年上下王朝定都的開封,以及始終都是些不超過半個世紀王朝定都的成都,那麼南京還真心算不得全是短命王朝來定都。


寒鯤




南京之所以被稱為六朝古都,是因為前後有三國時期的東吳、兩晉時期的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的宋齊梁陳四朝在此建都。六朝時期的南京,當時稱建康,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達百萬,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衣冠南渡使漢民族在南京保存了華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南京城和羅馬城並稱為“世界古典文明兩大中心”,以建康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南京也成為南朝歷代選擇都城的不二之選,但至於說在此建都的都是短命王朝,這隻能說是亂世當中的一個縮影而已。



六朝所處的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古代有名的亂世,除其中西晉有幾十年短暫的統一外,六朝與北方的一些漢族或非漢族的政權,形成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這段時期,各路人馬為了爭奪政權當上皇帝,在異民族之間、在統治勢力之間、在父子兄弟之間,不斷地進行著血腥的、你死我活的殺戮和爭鬥。政權頻繁更替,其實就是這個亂世的一個代名詞。南朝如此,北朝同樣如此,西魏傳國23年,東魏16年,北齊28年,北周24年,比之南朝的東吳69年,東晉102年,南朝宋59年,齊23年,梁55年,陳32年,可以說是有短之而無不及。



在南京建都的六朝始終都沒有問鼎中原,或被內臣篡位,或被北朝所亡,跟當時南方的經濟環境也是有很大的關係。這段時期剛好處於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開端,南京古都,江南魚米之鄉,繁華之地,富庶程度遠遠超過了戰亂的北方。但富庶之地更易滋長奢靡之風,也容易消磨奮鬥者們的雄心壯志。沉溺酒色,荒廢政事,幾乎是六朝末代君王們的通病。魏徵評論陳後主就說:“後主復扇淫侈之風。賓禮諸公,寄情於文酒,暱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軸。謀謨所及,遂無骨鯁之臣,權要所在,莫匪侵漁之吏。政刑日紊,屍素盈朝,躭荒為長夜之飲,嬖寵同豔妻之孽。危亡弗恤,上下相蒙,眾叛親離。”這就很容易給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有了可乘之機,因而不是被內臣所篡,就是被北方政權所亡。不進則退,這也是亙古不變的發展規律,王朝短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六朝在南京建都,雖然都較為短命,這只是亂世時代的縮影,卻為中國歷史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六朝承漢啟唐,創造了極其輝煌燦爛的“六朝文明”,在科技、文學、藝術等諸方面均達到了空前的繁榮,中國南方得到巨大發展,開創了中華文明新的歷史紀元。


羽菱君


“南京”的古代稱呼很多,有石頭城、江寧、金陵、秣陵、建業、建鄴、建康、秦淮、升州、蔣州、應天、南都等等。


那南京為什麼會稱為“六朝古都”呢?


因為南京曾經做過吳國、東晉,以及南北朝時期的宋、齊、梁、陳的都城,這些朝代把都城終生放在這裡,所以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


另外南唐、南明、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也曾經建都在南京,所以南京又稱為“十朝都會”。



為什麼說在南京建都的這些朝代都是短命王朝呢?


看看這些數字就明白了:吳國存在了69年,東晉存在了103年,宋存在了59年,齊存在了20年,梁存在了55年,陳存在了32年。


超過一百年的也就東晉一個,其他都在50年左右徘徊,所以在南京建都的王朝被稱為“短命王朝”所言不虛。


那這些”短命王朝“為什麼這麼短命呢?


一、兩個故事


其中一個原因與楚威王和秦始皇有關。


1.楚威王埋金斷龍氣


一天楚威王到了金陵後,站在山上望向西北方向,看到了濃濃龍氣。心想這裡出了龍氣,我楚國的基業就會受到影響啊,於是就問身邊的術士怎麼辦。


術士建議在出現王氣的山下面埋黃金,這樣就能斷了龍氣,楚威王馬上照辦。


自此南京原來出龍氣的風水便被黃金破壞掉了。


2.秦始皇挖山斷龍脈


秦始皇在第五次東巡路過金陵邑時,馬上被那裡虎踞龍盤的氣勢吸引,想起之前術士曾說東南有天子之氣,所以他斷定這金陵邑便是這龍氣所在。


於是秦始皇便命人挖斷紫金山,疏通淮水貫穿金陵邑境內,以衝洩這天子之氣,並改”金“為”秣“,這樣便黃金變草料,”金陵“變”秣陵”了。


至此,南京的龍脈也被破壞殆盡了。



二、不符合“正統“思想


我們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在黃河流域,自夏商周至漢唐,這些王朝都建都在北方的長安或洛陽。


對於統治者和人民來說,定都北方符合他們根深蒂固的正統思想,否則會失去民心。


比如晉朝,西晉建都在洛陽,東晉建都在建康(南京);東晉初,祖逖”聞雞起舞“,立志北伐,就是想收復黃河流域的中原失地。


北宋建都在應天府(商丘),南宋建都在臨安府(杭州);南宋的宗澤在彌留之際沒有忘記的只有“北伐”一事,連呼三聲”渡河!“,才與世長辭。


綜上所述,也許風水的故事聽起來有些玄而又玄,但不可否認的是,定都北方的思想已根植於世人的腦海,即使北方地區被少數民族侵佔了,臨時定都南方的人民也不忘北上收復失地,這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執念!


千史千尋


‘南京是古都,歷史上曾用過金陵、建業、建康、應天等名。

其實,細算下來,定都南京的不止六朝,共有十個政權,所以南京也稱“十朝都會”,雖然帝王家都愛這座城,但很遺憾,這座城實在沒有“帝王氣”,這十個政權都很短命。

三國時孫吳政權第一個定都南京,但是隻存在了59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就讓西晉給滅掉了,掀開了定都南京政權的短命歷史。

東晉:104年,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南朝宋:60年,公元420年-公元479年

南朝齊:24年,公元479年-公元502年

南朝梁:56年,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南朝陳:33年,公元557年-公元589年

南唐:39年,公元937年-公元975年

明朝:53年,公元1368年—公元1421年(遷往北京後,另算)

太平天國:12年,公元1853-公元1864年

中華民國:38年,公元1912年-1949年(後退守臺灣至今,另算)

辛亥革命之後,新政權還為定都一事發生過極大分歧,孫中山個人鍾情南京,但其他人提議北京, 就是對南京帝王風水的懷疑和非議,擔心中華民國也是短命王朝。

1912年2月14日,臨時參議院召集會議,投票決定定都一事,結果為:北京:20票;南京:5票;武昌:2票;天津:1票。

孫中山很很惱火,要求重新投票。黃興配合孫中山,出言威脅:"明日再不按先生意願行事,我立即派憲兵將議員綁了出來!"後來在威逼之下,出席會議的27名參議員才改變了態度:南京:19票;北京:6票;武昌:2票。

中華民國政府定都南京的複議案,得以通過。孫中山儘管不信邪,但歷史就是這麼詭異,國民黨在南京也就呆了38年。

南京的王朝都短命,後人附會說是,南京風水不好。

第一種說法是,春秋戰國時期,楚王乾的,南京先是被吳王佔據,後來越王趕走了吳王佔了南京,再然後楚王又打敗了越王,南京歸了楚國。

楚王過來巡視,上了獅子山,覺得風景美極了,但就是王氣太盛,表示擔心。

又有邪惡的巫師出主意嗎,說可以在獅子山下埋黃金,用黃金鎮壓此地的王氣,可保不再出帝王。

楚王讓人就這麼幹。

按皇家規制,地上的建築物稱為宮,地下的建築物稱為陵,埋黃金的地方就叫“金陵”了。金陵因而得名。

還有一種說法是秦始皇使壞,他斬斷地脈,斷了龍氣。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南京,被這裡虎踞龍盤的氣勢所吸引。但是,陪同左右的兩個方士常生、仙導都沉默寡言。

秦始皇問何故,這兩人危言聳聽,說南京地形險要,氣勢磅礴,乃龍脈地勢,王氣極旺,五百年後會新出天子。

秦始皇當然就不高興了,他自稱始皇帝,就是想兒子是二世,孫子是三孫,子子孫孫永為天下一統的皇帝,怎能能允許南京有新的天子呢。

他讓兩個方士想對策。

兩個方士說,城東南有座方山,頂部平坦如官印,人稱天印山。天印,上天賞賜的官印,決定了本地的王氣和命運。只要斬斷了方山的龍脈,再引淮水貫穿全城,王氣和命運就全沒了。

秦始皇一聽又高興了,說幹就幹,命人削山引水,所以方山被截,淮水過城。

古代王朝選擇首都,地理位置才是首要因素,西安、北京、開封、洛陽等古都,與南京一樣,都是依山傍水,易守難攻。 而南京之所以成了特例,還真可能就是歷史的意外。

再說,政權定都,也當然會考量風水。比如,蔣介石就認為南京風水極好,江南富饒,還有長江天塹,最後還是敗退臺灣,根本原因還是腐敗透頂,人心向背。

事實上,任何朝代的存滅與興亡,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結果。


猛哥V


要回答這個問題,看以南京為首都都是哪些王朝,他們的共性。從三國時間孫權建都秣陵今南京開始,後面的東晉 宋齊梁陳 南唐 明(明成祖遷都北京) 太平天國 中華民國。

南京的建都來不開孫權的決策,通過赤壁大戰後曹操無力南下,孫權也無法取得對曹魏勢力得進攻,多次攻打合肥不成,與西邊的形勢形成三′天下之勢。換句話說,南京是江東最好的選擇,他的勢力也只覆蓋南方。

第二個重要時間,西晉永嘉南渡,南京和南方廣大地區迎來重要發展機遇,北方的領土已經被佔領,司馬睿與王導 王墩二人在江南立穩腳跟,後期和北方諸政進行交戰,不亂如何,雙方都沒有絕對的實力吃掉對方,長久保持南北對立的格局。

第三個 南朝 宋齊梁陳 劉裕推翻東晉王朝,開創宋 (劉宋) 但面對北方的敵人 鮮卑人創立的北魏,軍事上佔不到便宜,當然鮮卑人軍事實力強,兼劉宋自毀長城,雙方仍然保持平衡狀態。直到隋朝滅亡陳國,天下重新大一統。

第四個 明朝 明朝是中國唯一一個北伐成功的王朝,定都沒有,當然北元依舊有些很強的實力,朱元璋先後派遣大將征伐,北元成了游擊隊,後朱棣時五出漠北,主要的敵人仍然在南方,到明朝中期仍然是個大問題,瓦刺 和韃靼。

定都南京的朝代除明朝外都是短命王朝,從剛開始就決定其命運,屬於在北方被敵人打殘,剩餘在東南一隅重新建立政權,北方政權過於強大,兼後面的皇帝不成器,白白葬送了大好河山。

當然選擇北方定都原因一個是,主要的敵人都處於北方 匈奴 柔然 鮮卑 突厥 契丹 女真 蒙古 在北方定都天子守國門,成本會降低很多。另一方面,南方在宋之後,經濟水平 文化已經領先北方,定都北方可以有效平衡勢力。


是你的小可愛呀3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有七千多年的文明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六朝古都”是唐代之前的稱呼。唐朝人許嵩在《健康實錄》一書寫了六個朝代,分別是:東吳、東晉、以及南朝的宋、齊、梁、陳因而得名。十朝都會,指的是前面六個朝代,再加上南唐、明、太平天國和中華民國,都先後在南京定都,因此得名。

南京最早在此建都的是孫權,取名建業,被晉滅掉以後,改稱建鄴,後又改為健康。

為什麼都喜歡在這裡建都,這裡風水好啊,西北鄰長江,東鄰紫金山(稱金陵也許與此山有關),西面鄰清涼山,北面是玄武湖,依山傍水,山水環抱,此地建都再好不過。

關於短命的說法,非常奇怪,東吳六十九年,東晉一百零二年,南宋五十九年,南齊實二十三年,南梁是五十五年,南陳三十二年,明朝五十年就遷都北京,太平天國只有九年。短命肯定有歷史的原因,比長的短'比短的就長了。

關於短命之說,有一個傳說,說是秦始皇到金陵出巡,看到這裡不錯,隨行的官員說這是龍脈,以後這裡必出皇帝。想要破此局,就要斬斷龍脈,使帝王之氣不再長'就不會長命。再引進淮水,把帝王氣沖走,所以六朝都很短命。這只是傳說'具有迷信色彩,可信可不信。


紫陽師傅


一千個人回答,一千種不同的答案。但最終還是尊重歷史。

南京號稱中國最佳風水寶地,這座王氣旺盛的古城,曾定都於此的六個王朝,卻都是短命不久的。東吳69年,東晉102年,南朝宋59年,齊23年,梁55年,陳32年,明初定都於此,一世而終,僅僅50餘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僅維持了9年。如此一塊風水寶地,為何建都的王朝都如此短命?

南京,也稱金陵。關於“金陵”這個名稱,有一個傳說:公元229年,吳王孫權建都南京,後來被越王佔領,再後來被楚王佔領,楚王在獅子山上駐軍,他命人埋了一大批黃金,說是這樣就可以用黃金鎮住這裡的帝王氣,意味著南京只有楚王一個不再出其他帝王。古人把建在地上的建築為“宮”,皇室地下建築叫“陵墓”,那黃金埋在地下自然就叫“金陵”。但這就是一個傳說,具體來歷是因為此地與華陽金壇的山脈相連接,取一個金字而得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也是最後一次東巡。他神氣活現地巡遊雲夢,浩浩蕩蕩地浮江東下時,遠遠的就看見了陽光下王氣氤氳的金陵,秦始皇一眼便被這裡虎踞龍蟠的氣勢所吸引。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一生統一六國後,一直在苦苦追尋長生不老之術,身邊也有精通風水的方仙術士左右陪伴。然而陪同的兩位術士卻這樣說:金陵地形險峻,虎踞龍蟠,王氣極旺,乃龍脈地勢,五百年後會有天子坐鎮!


秦始皇本就高傲,自己是始皇帝,子子孫孫,理應皇脈相續,一姓帝國千年萬年,生生不息,他豈能容忍嬴姓之外還有別的天子出現?秦始皇頓時大怒,要方術出良策解決。

術士指向遠方方山,要求截斷方山,他認為方山地處金陵東南,頂部平坦如官印,人稱天印山。天印,自然是上天賞賜的官印,決定了金陵之地的王氣興衰和吉祥命運。斷了方山龍脈,就是阻隔了金陵的王氣。再引淮水貫穿金陵,通達長江,讓這條秦淮河衝盡王氣,就無法孕育下一代天子了。

秦始皇一聲令下,立即行動。方山斷裂了,淮水貫穿了,幽靜的秦淮河默默地流淌,流出了十里秦淮河,六朝金粉地。

說來也巧合,此後,但凡在此建都的王朝都很短命。


不過史實記載,南京地處長江出口,位置特殊,屬於交通要塞,歷來又是南北交流的大都會之一,不論政治經濟文化都算是全國一流水平。因此每逢朝代更替,南京必定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如此一來,便導致戰亂不休,冤魂不止,侯景之亂、湘軍屠城、倭寇屠殺等都是屍骨無數,想想歷史上更是沒有哪個都城遭遇過如南京般多的屠城。

當然定都南京的幾個王朝,都沒有問鼎中原、統一中國的決心和實力。也許正是這幾種種原因,使得六朝短命而亡。

我是熱愛護膚熱愛文學的王小九,對於這個問題你們怎麼看?


茉莉花開19


朝代壽命長不長既要看絕對也要看相對,秦漢以來百年以上的王朝其實不多,其中北京有兩朝,西安有兩朝,洛陽和南京、開封、杭州均有一朝。南京短命王朝是多些,但其它古都也不少,比如西安,開封、洛陽等,北京朝代都相對較長,而杭州嚴格來說只有一朝(算上五代吳越國是兩朝),並不具有比較意義。最短命王朝也不出在南京,而是在西安,為時僅三年。而南京南朝四代雖不長,但其政權改變比較平和,也均未改國都,實際可視為一朝。相對同時期的北朝,南朝四代平均壽命也更長,北朝就北魏長些。明代是從南京遷都北京,並未滅亡。而且明朝實行的是兩京制,終明一代南京都有京的頭銜,同樣設六部內閣國子監等這些首都才有的機構。南唐是五代十國裡較長壽的,孫吳在三國裡立國最長,天國在農民起義政權裡為時最長!這樣看南京的王朝並不特別短命


王茅


不是南京短命王朝,是有很多中國王朝短命,也包括你的家鄉同樣在這個短命的王朝裡,當然不如南京。明朝純漢族大一統 在南京就很長久。這純是地域黑。

南京是貫通南北東西的樞紐特大城市,扼長江龍之咽喉,連接長江南北,工農商學兵全面發展,周圍是平原魚米之鄉,物產豐富得天獨厚,將越來越重要,會越來越強盛。

南京是全國必須重點投入發展的大都市,防止南北東西差距擴大。

以南京的強盛,連接南北東西。這具有極重要的戰略意義。

曾後悔沒有早大發展上海,同樣,看出來了發展南京的戰略,繁榮大江南北,特設江北國家新區。

南京的強盛,便於以南京為主要區域的東部戰區,在政治經濟與軍事等主要方面平衡連接節制東南區域與西南區域,是為了國家的統一發展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