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來生,請不要再嫁給魯迅先生了……

有的女子作為時代先驅,如鑑湖女俠秋瑾,和朱安年歲相差無幾,並且祖籍也是紹興山陰,她就十分渴望走出家庭,建立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

但更有像朱安這樣的舊式的較底層的女子,只希望自己嫁個好人家,安安靜靜過一生。

如果有來生,請不要再嫁給魯迅先生了……

但是生為女子,先驅也罷,保守也罷,她們遭遇的命運風暴都不會少,秋瑾是主動迎擊,而舊式女子是被動承受罷了。

最常見的便是婆婆的苛責和虐待,丈夫的冷落與遺棄,難產帶來的生命無常,當然,更有那個時代無法避開的戰亂以及由此衍生的經濟上的破產。

這樣的境況,郁達夫的《蔦蘿行》、老舍的《月牙兒》裡都有沉重的描述。

但是,不管朱安何種命運,如果沒有魯迅或者魯迅一直是那個破落家族的平庸長子,那她一定會淹沒在大時代的浪潮裡。

如果有來生,請不要再嫁給魯迅先生了……

事實上,魯迅生前,世人也是大都知道魯迅和許廣平相戀,卻沒人瞭解隱藏於魯迅背後的她。

魯迅逝世後,很多記者大約為了博人眼球,帶著一種探秘心理,爭相報道他的遺族。

當時的《世界日報》刊登了題為《周夫人敘悲懷》的文章,《北平晨報》刊登了題為《中國名作家魯迅夫人訪問記》等,把一直寂寞的生活在西三條的朱安推到了大眾目光下。

可以說,魯迅沒有認可的,世人給了她。

魯迅19歲,朱安21歲的時候,由兩家長輩出面定了婚。

因為周家已敗落,作為家中長子,魯迅要擔起生活重擔,所以他外出求學以求得謀生本領,後又留學日本,一去就是7年。

魯迅對舊式婚姻非常牴觸,但紹興舊俗,退婚對雙方家族來說都是很沒面子的事,對女子更是滅頂之災。

魯迅退而求其次,寫信要求朱安:一放腳;二進學堂讀書。

但朱家卻表示,腳已經定型了,放不了;女人進學堂,那是不符合規矩的事兒,不能去。

朱安的性子就是這麼柔順,父母的教導比天大。她想不起要跟上新潮丈夫的腳步,繽紛的世界對她也構不成衝擊和誘惑。

1906年夏,魯迅被母親騙回國,和朱安結婚了。

婚禮上,魯迅像個提線木偶任人擺佈,可拉著朱安的手入了洞房之後,從此再也沒有碰過她。

朱安走進了陰冷沉悶的婚姻圍城。

儘管如此,朱安還是抱著希望,她曾說,“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

她細心地照料著她的大先生,魯迅的換洗衣服都經由她手洗淨、熨平,因為魯迅不和她說話,擅長烹飪的她,只能從他吃剩的飯菜中判斷愛吃的東西。

魯迅犯肺病時,胃口很不好,朱安便託孃家小弟為魯迅買來鹽煮筍和茴香豆。

聽稍有恢復的魯迅突發奇想,想吃“稻香村”的糕點,朱安就立即邁著小腳,走了很多路才找到那家鋪子。

住磚塔衚衕期間,魯迅每次在家寫文章的時候,她就去攔鄰居小孩。她的理由是,先生需要安靜,聲音太吵會影響他。

1927年,魯迅搬到了上海,和許廣平開始了他的新生活。

初聞這個消息,朱安很失落,但後來聽說許廣平懷孕了,她又開心起來,說,“我有兒子了,以後不用當孤魂野鬼了”。

1936年魯迅逝世,作為魯迅的妻子,朱安有權利要求分割魯迅的遺產,但是她沒有,也沒有慫恿周老太太一起做這件事。

在她貧困得過不下去時,她曾想賣掉魯迅在北平的藏書,但這完全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

如果有來生,請不要再嫁給魯迅先生了……

許廣平答應寄生活費後,她取消了這個計劃。有人想以魯迅名義接濟艱難度日的她,她便寫信給許廣平,表示,“寧自苦,不願苟取”。

“周先生對我並不算壞,彼此間並沒有爭吵,各有各的人生,我應該原諒他。”

這是朱安去世前的一天,對前來探望的記者說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