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自由的莊子,其思想是否有消極避世之嫌?

崇尚自由的莊子,其思想是否有消極避世之嫌?

諸子百家領軍人物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百家爭鳴雖然名為百家,但是其參與的學術流派有成百上千家之多,許多學術流派的思想雖然曾經在某一時段引領潮流,可惜的是終究未曾得到發揚和繼承,就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崇尚自由的莊子,其思想是否有消極避世之嫌?

道家學術流派的奠基人老子

大浪淘沙後,只有寥寥數家學術流派得到了發揚光大,《漢書·藝文志》中記載"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雖然數量不多,不過這九家都是鼎鼎有名的大派,比如道家、儒家、法家、兵家等。這些學術流派均已構建完成自己獨立的思想體系理論,並且在華夏文明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更有被後世封建王朝當作治國之基石的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等。中國的許多文化發展之路、思想理論體系建設、和社會變革過程諸如此類的人文類事件中都能看到這些著名學術流派的影子。

比起積極入世的法家和儒家等學術流派,道家卻對權力不感興趣。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統的理論,並被莊子發揚光大,被稱作老莊之學。

和老子一樣,莊子也十分崇尚自由,拒絕了楚威王的出仕邀請,終生以發揚道家思想為己任。很多人質疑,如果莊子出仕,以道家思想治理國家,很可能會減少天下的戰爭,讓百姓安居樂業,因此認為他有消極避世之嫌。

其實,只要深入理解道家思想的核心和莊子的生平,以上質疑就會不攻自破。

崇尚自由的莊子,其思想是否有消極避世之嫌?

孔子問理於老子


道家真正的核心在於平等

道家的思想十分深奧,時至今日仍然有大量的學者致力於深入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內涵並且應用在社會生活中。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科學史學家李約瑟在他的《中國的科學與文明》

中寫道:

"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於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道家思想乃是中國的科學和技術的根本,對中國科學史是有著頭等重要性的,對整個東亞和東南亞的宗教、思想、文化都產生了較大影響。"

除了李約瑟外,從古至今許多著名的學術大儒和知識分子都對道家思想給出了極高的評價,道家思想因此也被稱為中華文化基石,是華夏文明偉大的產物。

崇尚自由的莊子,其思想是否有消極避世之嫌?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科學史學家李約瑟

道家看似深奧,其實並不遙遠,道家的理論體系奠定了華夏文明中的哲學基礎,引領了後世之人對事物內在規律的探索之風,對科學技術的發展也有重大的促進作用,道家經典對文學和藝術也有重要影響,比如中國山水畫中的天然去雕飾,其實就是受其影響發展產生的。

談到道家,就不得不談到老子和莊子,這兩位先賢大儒雖然人生經歷不盡相同,但是卻都不願意出仕,雖然兩人都曾經有過擔任基層小吏的經歷,但那是在年輕時代所擔任,在學術大成、聲名遠播後反而拒絕了許多出仕的邀請,一心發揚光大道家思想。

崇尚自由的莊子,其思想是否有消極避世之嫌?

將道家思想發揚光大的莊子

那麼道家的思想核心是什麼呢?那就是平等。道家的典籍眾多,思想理論雖然出自同源,但是極其繁雜,不易理解。概括來說,道家不以王權為重,道家認為宇宙萬物既然穩定的存在,那麼必然有符合其發展的規律,萬物生生不息、週而復始地運轉而不混亂正是因為事物都遵循著這種規律,也就是所謂的道。

道是一種混沌模糊,無法準確描述的狀態,無為而生,先於天地存在,衍生了萬物。儒家認為構成世界的元素是天、地、人,也就是所謂的"三才",而道家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道,既道、天、地、人"四大"

從這裡可以看出道家和儒家的區別,儒家認為世間萬物天最大,而王權的擁有者(國君)代表了天,可以被看做天的使者,所以國君比地大,更比人大,等同於天,是世間最大的,因此國君自然有統領萬民的權力;而道家則認為道最大,所以無論天下地上的萬物,不管是國君還是百姓,都是遵循道這一自然規律存在和運轉的,所以無所謂誰大誰小,這也導致了道家提倡平等,不重國君,從而確立了平等的思想核心。

崇尚自由的莊子,其思想是否有消極避世之嫌?

和道家思想有關的書法作品

道家的平等思想也導致了後來道家的繼承人不願意參與國事,道家弟子認為,天下烽煙四起,戰火不斷,百姓的生活十分艱苦,這個世道已經沒有救了。

但是這種現象的產生也是正常的自然規律,也是在道的範疇之內,所以不用刻意制止,即使自己出仕,用道家的思想作為國策去治理國家,也只是能讓一個國家發生改變,無法改變道的規律;

相反,讓這種狀態持續下去的話,那麼在時機成熟的時候,道自然會做出選擇,改變這個世界,這就是所謂的無為而治。

崇尚自由不應楚威王之聘

到了莊子的時期,更是崇尚自由,縱情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很多人甚至懷疑他頭腦不正常,老是做出瘋狂舉動。不過他雖然崇尚自由,做了許多常人很難理解的事情,但是他在學術方面的貢獻十分突出,聲名遠播,楚威王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治國良才,於是積極地邀請他入朝為官,但是都被莊子回絕了。

崇尚自由的莊子,其思想是否有消極避世之嫌?

莊子喪妻,鼓盆而歌

莊子晚年喪妻,他的好友惠子聽聞,急忙帶著喪禮趕過去弔唁,他本以為莊子會十分悲痛,傷心欲絕,結果進了他家一看,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

莊子非但不悲傷,反而打開雙腿坐在地上,瞧著盆快樂的歌唱。惠子看到這一幕很是生氣,於是和莊子產生了爭吵。據《莊子·至樂》中記載: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崇尚自由的莊子,其思想是否有消極避世之嫌?

莊周夢蝶

這只是莊子許多瘋狂行為中的一件事,但是仔細品讀他對此事的解釋,不得不承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從上述的材料我們可以看出,其實惠子和莊子在這件事中,誰都沒有做錯,只是二人的理念不同。在惠子看來,為親人逝世而悲痛是人的正常感情的體現;而莊子認為妻子的死是正常的自然規律,和世間存在四季變化一樣,理所應當,自己無力改變。

這也是他崇尚自由的具體表現,符合道家的思想。而悲傷作為一種人類自然存在的感情,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只不過莊子現在不想做出悲傷的表現,在他自己看來這只是一件普通的小事,但是在外人看來,這件事卻十分奇怪。

崇尚自由的莊子,其思想是否有消極避世之嫌?

楚威王非常希望得到莊子的幫助

筆者認為,當時的楚威王屢次懇請莊子出仕,也是有其自身的政治需求。楚國國力雖強,但是關鍵的問題是內部舊貴族的勢力過於龐大,對王權產生了嚴重的威脅,這是由於貪婪的既得利益的舊貴族群體對利益和權力的追求沒有止境導致的。

道家雖然沒有像儒家一樣喊出克己奉禮的口號,但是安貧樂道,潔身自好,在天地間泰然自若生活的作風對舊貴族的貪慾能起到天然的剋制作用。即使莊子無法提出具體的治國政策,但是如果他順應楚威王的意思,在朝堂上佔有一席之地後,只要他站在哪裡,楚威王就可以藉此發揮,消弱舊貴族的勢力,將權力和財富回收到楚國王室的手中,這也是楚威王屢次懇請莊子出仕的重要原因。

解讀老子思想並傳達世人

不管楚威王是帶著什麼樣的目的去求自己做官,莊子始終不為所動,實際上,他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過楚威王的提議,因為在他心裡,有著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解讀老子的思想,並將道家的精髓傳達給世人,發揚光大。

崇尚自由的莊子,其思想是否有消極避世之嫌?

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道德經》

老子將畢生的精華融入到了經典著作《道德經》之中,此書已經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老子在此書開篇就向世人宣告了道的存在。據《道德經·道章·第一章》中記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段文字非常難以理解,時至今日都有眾多不同的解釋。而且在接下來的篇章中,比上述文字更加深奧、詰屈聱牙的概念比比皆是,對於飽學之士來說都難以一窺究竟,對普通百姓來說更是視同於天書。

不過老子從來沒有像孔子一樣授業解惑,講學釋道,這正是他無為之治的一種體現。老子願意將自己的思想以文字的形式展示給世人,但是至於世人是否理解,在他心裡都不重要,該理解的一定會理解,不理解的就隨他去吧。

崇尚自由的莊子,其思想是否有消極避世之嫌?

相濡以沫是莊子寓言中的代表性作品

莊子就是理解老子思想的人,他不貪戀權力,在天下為仕的時代隱居著書,潛心研究道學。後成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之學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其著書十餘萬字,大多都是寓言,寓言是一種將道理融入在故事之中的文學形式,其特點就是貼近生活,讓人便於理解。

從此,道家的複雜思想被莊子變成了通俗易懂、老少皆宜的民間故事,此舉極大拓寬了道家思想的傳播渠道,讓道家理論從虛無縹緲的複雜理論變成了貼近百姓生活的日常事物,莊子也因此和老子並稱為道家之祖。

崇尚自由的莊子,其思想是否有消極避世之嫌?

莊子隱居的南華山

筆者認為,莊子在道家學派的發揚光大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巨大作用。曾經有人認為孔子是天下最有學問的人,但是夫子卻說,自己當年曾經在學業上有疑問,於是問道於老子,所以老子才是天下最有學問的人。但是老子的學問既不是為國君帝王服務的,也不是為黎民百姓服務的,他的思想是對世間萬物的歸納總結,其思想深度遠遠超出普通人的理解範疇,這也導致了道家思想雖然高高在上,在華夏文明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但是發揚光大者卻後繼無人。

道家思想從來沒有面臨過消失的危機,因為在老子心中,即使道學無人問津,也是天地間的規律導致的,沒必要大驚小怪,而是要順應這種規律。但是莊子卻希望將道家思想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對道家思想產生興趣,並且投入到對這種思想的學習和研究中去,所以他窮盡一生之力,寧可揹負世人不理解的眼光,也要使道家發揚光大,真正成為一個學派而並非只是一種難以理解的思想。這也是他不肯出仕的重要原因之一。

崇尚自由的莊子,其思想是否有消極避世之嫌?

武俠小說中常見的逍遙作風就來自於莊子的著作中


結論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莊子的學術深度和遠播名聲足以支撐起他擔任楚國或者別國的高官,而且道家弟子雖然崇尚自由,不過也沒有明確像墨家一樣反對出仕。但是莊子並沒有接受楚威王的邀請,反而是一生過著清貧的生活,寄情自然之美,專心研究老子的思想,並且著書立作,勸誡世人不要為了人工而毀滅天然,不要為了世故去毀滅性命,不要為了貪得去身殉名利,謹守天道而不離失,這就是返璞歸真。

雖然有人提出莊子應該出仕,去拯救天下飽受戰火摧殘的百姓,認為他具有改變這個世界的能力。並且認為他屢次拒絕楚威王的邀請實際上是一種消極避世的體現。可是人各有志,莊子雖然沒有做官,但是他選擇了用道家思想來勸導世人消除過度的慾望,避免爭鬥。

這一點有點類似於儒家的做法,儒家選擇了四處宣揚克己奉禮的理論,並且期待上至國君帝王下至黎民百姓都能接受自己的理論。而莊子作為道家的代表人物,選擇了將老子的思想進行解讀和發揚,讓世人在瞭解道家思想後親自來選擇是否接受這一思想。

崇尚自由的莊子,其思想是否有消極避世之嫌?

莊子墓前的莊子雕像

莊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為創立的"道"。在他的思想體系中,自然和人是彼此對立的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就是人為創造的事物,是和自然規律相悖的。"人"、"為"兩個字組合到一起就是一個"偽"字,是難以在天地之間立足的,因此他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在這種思想理論支持下,他認為所謂的政治制度,禮節規律,仁義勸導(尤其是儒家的宣傳)都是不必要的,是逆天而行的,雖然眼下仍然存在,不過實際上很難長期存續的。

平心而論這種想法也是有其偏激的一面,不過對於莊子來說,這個理由足夠說服自己不去做官。他自始至終秉持著道家的平等核心思想,雖不以國君為重卻大力發揚學派,因此被稱作老子之後道家第一人,這也是一種積極入世的表現,是他在青史留名的重要原因。


參考文獻

1《中國的科學與文明》 李約瑟

2《莊子·至樂》

3《道德經·道章·第一章》

文章內容來自今日頭條:鈞儒說史 獨家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存在疑義,請聯繫刪除。)我們將持續為大家輸出精彩的原創文章,歡迎小夥伴們訂閱轉發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