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蓝海”还是“死海”,九死一生的生鲜电商

“羚羊如果跑不过最快的豹子,肯定会成为豹子的美餐”。优胜劣汰,是自然界最正常不过的生存法则。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市场竞争,尤其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中,如果品牌无法在同一品类中做到数一数二,就需要考虑重新洗牌。

是“蓝海”还是“死海”,九死一生的生鲜电商

电商领域最后一片蓝海

近几年,随着电商行业遭遇天花板,生鲜电商这块电商市场“最难啃的骨头”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2013年,可以称作国内生鲜电商发展元年,当年的交易额达到了130.2亿元。并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都保持着高速增长。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便利蜂、每日优鲜等新晋品牌异军突起。相关数据显示,仅2015年新成立的生鲜电商就有260家,生鲜电商市场迎来了风口论。尽管如此,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生鲜商品的线上渗透率仅为3%,远远低于服装等其他快消产品30%的线上渗透率,被媒体和投资人称为电商领域最后一片蓝海。

是“蓝海”还是“死海”,九死一生的生鲜电商

盈利难,生鲜电商的困与惑

时至今日,生鲜电商大战已经进入下半场,一切看似即将尘埃落定。大品牌开始了最后的冲刺,小玩家要么夹缝求生,要么被并购,更多的只能遗憾死去。虽然在前景看好的情况下,生鲜电商市场看起来依然一片繁荣,但实际来看,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品牌却寥寥无几。众所周知,生鲜电商的成本非常高,仓储冷链和物流体系的投入以及供应链的打造等硬成本支出给盈利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更别提还要面对高额的损耗了,生鲜电商的利润率非常低,这块骨头确实难啃。一组公开数据显示:生鲜电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有95%亏损,其中有7%是巨额亏损,有4%实现账面持平,只有1%实现了盈利。 在2016年的那场寒冬,很多生鲜电商没有撑过那波“倒闭潮”,含恨告别市场,“蓝海”一时间变成了“死海”。


是“蓝海”还是“死海”,九死一生的生鲜电商


生死局中的挣扎:放缓线上布局,期望线下求生

但是面对数千亿的市场预期,谁也不愿轻言退出。在玩转过一遍B2C、C2C、O2O的众多模式后,生鲜电商品牌发现线上目前仍然难以突破,似乎还是线下更靠谱一些。于是,很多品牌将目光重新投向线下,曾经的线上流量之争一时间变成了线下门店的扩张之争。

阿里首先单刀直入,大力扶植盒马,不仅把盒马鲜生的品牌改成了盒马,还在今年7月完成了在22个城市开出171家门店的全国性布局;超级物种紧随其后,在全国开设了80余家的线下门店;京东7FRESH小试牛刀,放言未来3-5年在全国铺设超1000家门店;就连苏宁旗下的苏鲜生也踌躇满志,宣称到2020年,完成300家线下门店的布局。


是“蓝海”还是“死海”,九死一生的生鲜电商


然而线下的流量大饼真的有那么容易吞入腹中吗?现阶段来看,这种“门店+电商”模式的落地过程,可谓困难重重。用户的习惯需要培养,而且还是一个不短的周期,而目前的绝大部分生鲜电商还处于烧钱培育期,据不完成数据统计,2018年国内的22家生鲜电商企业共融资近120亿元人民币。仅仅是2019年的第一个季度,生鲜电商企业已经融资13笔,融资约3.9亿元人民币。可以说目前的生鲜电商,还是一个资本角逐的时期,舞台上只剩下大品牌的较量,小玩家甚至失去了参战的资格。而在高额的消耗下,大品牌是否能有足够的耐心等到“花自盛开,清风自来”的那天?也只能边走边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