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用户106829991156


在儿童时期,孩子的社交能力直接影响其人生的社交生涯。那么作为家长可以怎么样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呢?

一、孩子天生就具备社交能力

孩子天生就具备社交能力,社交最基本的方式就是沟通,在于表达和接收信息。对于每一个人而言,与生俱来的沟通方式就是声音,包括了哭和嘤嘤叫,而视力则是接收信息的一个直接途径。

随着孩子长大,身体条件逐步完善,沟通方式就会增加了摸滚打爬咬,声音的表达方式也从哭和嘤嘤叫增加到笑以及相应的语言系统。

二、孩子自身的社交能力是如何发展的?

孩子自身的社交能力,个人认为分为自然增长和学习增长两个方面。

自然增长方面,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条件的完善而逐步成长,请参考第一点。这种增长不需要外人的干涉,孩子也在无时无刻的进行着,但随之自然发展,其社交方式很可能变得扭曲。就如一些孩子,在群体中格格不入,要么自私,要么强势,要么懦弱,当然也有可能是往正常方向发展。

学习增长方面,则是孩子在周边环境的影响下(包括人、事、物),根据自己的理解,所见所得所时间来增长。孩子天生具备观察和学习的能力,但他们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被动同样很可能让孩子得到错误的认知,从而使用错误的方式。

三、人为的干预

如果不干预孩子认知,随孩子自行发展,那么孩子往不好的方向去发展的几率就会增大。所以人为的干预非常重要。

在自然增长方面,我们或许无法干预太多,但是在学习增长方面,家长则可以很好的对孩子进行引导,引导孩子往正向的方向。

四、怎么干预?

任何一个技能的学习,都是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都是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必然要遵循这一个规律。练习,就成了其中最重要的方式。

而在社交方面,最好的练习方式,对于孩子而言莫过于“过家家”游戏。

这个游戏进行了场景模拟,给予孩子在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的状况下,练习陌生的技能,不会让孩子感到难受,同时也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也让父母更直接的了解孩子的社交情况。

例如模拟客人到家里来的情况,孩子是会给客人递水还是不喜欢这个场景,这些都给出信息让家长得以知悉,从而有了指导方向。

而过家家的另一个好处,是培养孩子的情商。情商跟智商一样,对孩子的未来有着莫大的影响。


熊孩子专治


在平常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有一些问题让家长困惑不知所措。

比如:孩子很聪明,但有时却又显得比较独特,生活中总是会爱发脾气、爱哭、爱闹,在小小的团体显得孤僻;因为总是爱惹到别人,招来他人的不喜欢;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总是分散,不能够很好的集中精神等。

对于这种情况,父母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孩子或许是「触觉失调」了。

人类的感官中,触觉系统是人体分布范围最大的感觉系统,通过触觉,我们能够判断事物的软硬、冷热、粗糙滑顺。

人类在胚胎期,有三层结构,最外层日后发展成皮肤及神经系。因此人类的触觉和神经体系是相关的,触感便是神经组织最重要的营养,触觉的敏锐度会影响大脑辨识能力、身体的灵活及情绪的好坏

触觉功能不佳的孩子最常见的表现是:

在家和在外判若两人,粘人、爱哭、怕生、胆小、孤僻、坏脾气、固执、挑食、偏食、咬人等,这些进而影响孩子的情绪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而触觉过度敏感的幼儿:通常反应较快,IQ也较高,但由于情绪无法控制,EQ等方面的能力均很差,更需要有计划加以协助。

所以,非常值得家长们关注的一点就是——触觉功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

想象一个场景:

<strong>

一个孩子特别怕别人靠近他、碰他,或者动不动“坏脾气”就上头,请问这种类型的孩子在社交场合可以轻松自如吗?会有自信吗?能顺利认识到新朋友吗?能体验到社交带来的快乐吗?

那么,如何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正向的、积极的感觉情绪,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会交往?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如何通过游戏训练改变孩子的触觉接收器和处理器,引导孩子的触觉发展得更好。

1沙土游戏

运用玩沙、玩泥土的游戏,对孩子进行触觉刺激的训练。对触觉过于敏感或迟钝的孩子情绪稳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让孩子在沙土中尽情游戏,使孩子的全身都可以接触到泥土或沙土。

可以在纸上画出城堡雏形,涂上白胶, 洒上沙子,使沙子和白胶充分结合,待胶水晾干后,弹掉多余沙子即可。

也可以利用厨房中的搓丝板进行触觉训练,准备材料沙子、色粉笔、搓丝板。把彩色粉笔在搓丝板上搓一搓,产生细末,然后和沙子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使其染色。孩子们可以借助纸片等来铲起彩沙,来作画。

*温馨提示:喜欢户外玩的孩子,可以在沙地、泥浆、草地、碎石子地上做游戏,这对孩子的触觉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家长不要怕脏,反而要鼓励孩子玩,要与孩子一起玩,以激发孩子的热情。

2铃铛不响起

备一根长木棍,同样将铃铛系在木棍上,再将木棍放在两把椅子上,让孩子爬过去,也不能碰着铃铛。

最后在地上再设置一个障碍,要像走独木桥一样穿过去,多放几个铃铛,规则还是不能碰着它们。看孩子成功的完成任务到底要用多长时间?

3感官游戏袋

准备保鲜密封袋,洗发水或者沐浴露,婴儿油,填充材料,胶布等。

填充材料的不同也决定了不同的玩法。

在密封袋里装鲜花,用胶带贴在玻璃窗上,让孩子移动花朵,可以将相同种类的配对,也可以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密封袋里装紫色及绿色两种颜色的纽扣,用马克笔在袋子表面写上颜色,然后让孩子进行颜色的分类。

▼点击视频观看训练示范

4手脚作画

  • 手指作画

只需要在手指上涂上薄薄一层颜料,然后拓印。再用颜色笔加上几条线,就大功告成一幅用手指做的画。

  • 手掌作画

准备材料彩笔及画纸,首先把手放在纸上,按照手掌的轮廓画出手掌的模型,再根据孩子的现象力画出相应的图形及填色。

  • 脚掌作画

有空间的话可以尝试让孩子用脚掌作画,准备材料是泡泡包装纸、颜料、一些旧报纸或者是旧布料,在孩子的脚上套上泡泡包装纸,用脚掌蘸染颜料,在旧报纸及旧布料上作画。

5地毯翻滚

把胶带反面朝里缠在孩子身上,让他们尽情的在地上翻滚,把地上的小毛球之类的小物件粘起来。

6羊角球

让孩子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羊角,尽量用力把球坐扁,双脚蹬地往前跳动,带动羊角球随身体一起往前移动。


多特儿童专注力


孩子社交能力弱,如何提升孩子发的社交能力呢?

俗话说:幽默的人,左右逢源

郁郁寡欢的人,格格不入

形成这样一个强烈对比的性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多数家长可能会觉得是成长环境影响的,但心理学家会告诉你,从出生第一天。<strong>就中国大多数的教育模式是呈“倒三角”模式,三岁以前,孩子便会在这样一种模式下生活,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很多孩子在上学或步入社会无法适应,这种心理影响会贯穿孩子的一生,影响孩子的潜能开发。

如何拓展孩子的社交能力

  1. 多创造机会。现今社会很多家长的教育模式是,看似“危险”的地方不让去,“脏”的地方不让去,孩子没接触过的地方不让去,很多孩子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缺少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其实,家长可以和父母一起多参与各种活动,出去游玩都可以带上孩子,不用刻意教什么,孩子在玩中自然就会懂得其中的道理,多让孩子接触下不同的面孔,熟悉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让孩子增加参与的意识,扩大和同龄人的社交范围,学会和陌生人相处。

  2. 不干涉孩子。孩子是很容易被塑造的,尤其是幼儿,塑造性很大,可以让孩子尽量自由、放松的游戏、玩耍,少对孩子进行批评,多多鼓励孩子,增强他的自信。当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孩子相处时,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可能是害羞不熟悉;当孩子不愿意主动称呼他人时,家长也不要勉强,否则会让孩子更加恐惧;孩子不愿意在他人面前表演时,家长的胁迫,会使孩子更加紧张,以后便会更加沉默

  3. 观察孩子。刚出生的宝宝,他的社交能力正处于社交发育期,遇到陌生的人和环境时,都会找到熟悉的人寻求保护,如果宝宝显露出特别害怕的情绪时,家长就要花些时间去培养和引导。

家长需要注意的细节

  1. 遇到陌生人先不急抱孩子,孩子对他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会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和不安全感,他会因这些压力哭闹。可以先将孩子抱在怀里,大人们聊天的同时宝宝就能熟悉他们,慢慢的他的恐惧心理就会消失,便能更好地融入。


  2. 让孩子和家长一起熟悉环境。刚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孩子自然会感到害怕,会寻求最熟悉的人的帮助,这时候您需要陪伴你的孩子,和孩子一起认识新环境,让孩子多用触觉去感受,等熟悉以后就能放开玩耍了。

  3. 让孩子适应分离。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完全在手上的东西就是不属于自己的,所有很多东西你要让孩子和你有个短时间的分别,慢慢的和其他人建立其信任,这样孩子有了安全感,自给自足的意识之后便不会只缠着你一个人了。


SherlingH


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社交能力的培养也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是对于孩子的社交能力的培养,家长可以试着从这几个方面来培养:



1、走出去。

陪伴孩子走出去,不要老窝在家里。只有走出家门才能看见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环境。

哪怕是到公园或者游乐园玩,这都是锻炼孩子社交能力的地方,可以鼓励孩子多和别的小孩玩,家长这个时候就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你的鼓励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张开嘴。

走出去很简单,但是想让孩子张开嘴很难。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看见一些孩子即使在大人的陪伴下,也恐惧着张嘴说话。这个时候,还是鼓励和陪伴,鼓励孩子张开嘴,鼓励孩子和别人的交流。

3、展现自己。

可以把孩子的一些朋友集合在一起,组织一次小小的活动。每个孩子准备一个节目,可以朗诵,可以唱歌,哪怕是讲个笑话。这个时候,家长们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观众。

4、鼓励与成长并存。

在任何一个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细节里,鼓励都是最好的良药。当然也不能少了家长的榜样,家长的榜样也是孩子社交能力的一个基础,你的一句话,一个行为,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我是一名有一儿一女的宝妈,毕业于教育类专业。喜欢读书,喜欢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路上,我们一路携手,共同成长。

余争的世界


ICPS 第一步:通过和孩子玩字词游戏,帮助孩子思考问题

对孩子来说,游戏往往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父母要在游戏中教会孩子使用六组重要的字词,用能够帮助孩子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的方式与孩子谈话。这些字词游戏都能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玩的很灵活,不需要很正式,不需花很长时间,不需要选择地点。

父母要在游戏中教会孩子使用六组重要的字词,用能够帮助孩子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的方式与孩子谈话。这些字词游戏都能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可以玩的很灵活,不需要很正式,不需花很长时间,不需要选择地点。

①是/不:<strong>田田是小女孩,不是小男孩。

②和/或者:能够帮助孩子在以后遇到问题的时考虑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立刻接受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冲动的想法。如,“香蕉和苹果一起买。不行,只能选这个或者那个。”

③一些/所有:这两个字词会帮助孩子理解,一个解决办法可能在某些时候管用,但并非在所有的时候都管用。如,“所有的玩具都是红色的吗?不是,一些是粉红色的,一些是黄色的。”

④之前/之后:是思考后果时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能让孩子认识到,“我打了他之后,他才叫我绰号的。”

⑤现在/以后(稍后):能帮助孩子处理无法立刻得到想要的东西时的失望情绪,能帮助孩子学会等待,让他们思考,“我现在不能玩那个玩具。我可以以后再玩儿。”

⑥相同/不同:这两个字词能够帮助孩子思考:“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感受。”而且,他们会明白,相同的问题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更高级的几组词汇,当孩子能够熟练的使用这些高级词汇的时候,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多了起来。

①合适的时间/不合适的时间:这一对词,能够帮助孩子了解到,时机是成功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你在我跟朋友还没结束电话之前叫我玩是合适的时间吗?”

②如果/那么:是对行为的后果进行思考的第一步,这是成功地解决人际关系所必需的。如,“如果我这么做,那么我的朋友可能会不开心。”

③可能/或许:小孩子常常会想当然地以为别人也会跟他们一样喜欢上同一种东西,这一对词可以用了帮助孩子发现其他人的喜好。如,“他或许喜欢吃苹果,或许不喜欢。”

④为什么/因为:这两个词,能帮助孩子理解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如,“我摔倒了,因为我跑得太快了。”

⑤公平/不公平:帮助孩子在做出决定时尊重他人和自己的权利。如,“如果一件东西属于学校,可一个孩子占用了它,其他孩子就不能玩,这是不公平的。”

这些字词看似简单,其实我们深入背后想一下,这些字词可以教会孩子全面的考虑问题,原来问题的解决,不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有很多可行的方法,处理问题要考虑原因,后果,他人感受,公平性等等。

<strong>

ICPS 第二步:理解他人的感受

家长要帮助孩子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养成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我们陪孩子看图片或者动画片的时候要经常问孩子,图片中的人是什么感觉?图片里的人心情如何?在生活中教孩子观察他人的感受,让孩子能够识别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等情感类词汇。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他自己以及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评判孩子的感受。

玩偶游戏是强化ICPS概念的极好途径,用玩偶、用布娃娃、毛绒玩具,画上脸的袋子或者是袜子,编些故事,用不同声音来表现。比如说,可以与孩子一起玩猫狗玩偶对话的游戏:

玩偶狗:我想我要哭了。

玩偶猫:为什么?出了什么事吗?

玩偶狗:其他的狗狗都到外面玩儿去了,可他们没有叫上我一起去。

玩偶猫:(转向孩子)你觉得狗狗现在会有什么感觉?

孩子回答:伤心。

玩偶猫说:是的,伤心,还有什么事会让你感到伤心呢?

养成一个拿玩偶游戏的习惯,来帮助孩子表达感受,并编排出跟他们自己和他人感受有关的故事。

ICPS 第三步:寻找多种解决办法

为帮助孩子明白,解决一个问题不止有一个办法,家长可以假设一个场景,组织孩子玩角色扮演、玩偶游戏或找办法游戏。

比如说,妈妈跟姐姐和弟弟一起用角色扮演游戏来还原一个两个孩子抢游戏机的场景。

妈妈可以问两个孩子:我们做什么可以让两个孩子一起玩呢?

姐姐:每个孩子都拿出一个玩具,一起玩儿。

妈妈:很好,姐姐想出了第一个办法。弟弟有不同办法吗?

弟弟:我要冲她尖叫,直到她让我玩为止。

妈妈:这是一个不同的办法。可以试试,要看能不能行得通。还有第三个办法吗?

弟弟:我可以借她看我的卡通书。

妈妈:还有第四个办法吗?

姐姐:可以轮流玩……

在游戏过程中,你会发现,孩子想到的办法比你多,同时你给孩子选择后,当孩子把“妈妈觉得我应该”变为“我主动选择”的情景时,他更容易找到并且接受解决办法,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自己思考了解决办法。

寻找解决方法的基本步骤就是:

1.家长提出问题或者让孩子提出问题。

2.告诉孩子,要想出很多不同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3.把想出的主意都写下来。(即使孩子可能还不识字,他们也喜欢看着家长把他们说的话写下来。)

4.问孩子第一个解决办法。如果这个办法与问题相关,就重复一遍,并肯定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要提醒孩子,目标是想出很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5.问孩子另一个解决办法,以此类推。

6.如果很快就想不出解决办法了,要继续深入研究,问孩子:“你说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你做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

ICPS 第四步:考虑后果

仅仅有解决办法是不够的,孩子还要学会考虑后果。考虑后果这步就是要帮助孩子思考如果采用了某个办法,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因此,只有当孩子知道事情是按照某种顺序发生的时候,他们才能明白后果的意义。

我们可以用以下游戏,帮助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考虑人际交往中的后果。

–之前和之后字词游戏:教孩子用之前和之后的句式来描述一件事。

–故事接龙游戏:和孩子编一些故事,让孩子进行接龙。

–如果……可能会发生什么游戏:帮助孩子想象各种可能的后果。

书中第100页给出了一个特别典型例子,妈妈假设的场景是,男孩乔伊想喂教室里的仓鼠,可是女孩吉尔正准备喂仓鼠。

妈妈:乔伊怎样才能得到喂仓鼠的机会呢?

姐姐:我知道,他可以问她可不可以两人都喂一些。

妈妈:这是一种办法。弟弟有不同办法吗?

弟弟:他可以把女孩推开。

妈妈:好,让我们思考一个这个方法,假设男孩把女孩推开了,让我们看看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妈妈拿出纸,在中间划一条线,把弟弟的回答写在左边)

姐姐:她可能推开他。

妈妈:好的,我把所有的可能写在右边。现在,我们一起想想可能发生的更多事情。

姐姐:女孩可能会哭。

妈妈:好的,写下来。

弟弟:她可能会告诉妈妈。

妈妈:好,也写下来。如果男孩把女孩推开,女孩可能有什么感觉?

弟弟:生气。

妈妈:你能想个不同的做法,使得他们继续做朋友吗?

弟弟:他可以借她卡通书看。

妈妈:那就试试吧。

因果思考的步骤:

1.提出问题或者让孩子提出问题。

2.像往常那样引导孩子提出多种解决办法。

3.在遇到有助于询问出后果的解决办法时,停下来。

4.把这个解决办法写在纸的左边。

5.宣布你要编另一个关于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的故事。要求孩子们做出多个不同的回答。

6.把每个回答都列在纸的右边,在解决办法和每个回答之闻画一条线。通过考虑后果来评估解决办法,对于爱冲动的孩子来说,显得特别重要。他通常的做法是想出一个办法,马上就付诸行动。练习这种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思考的技巧,会极大地改善孩子和其他人的交往方式。

妈妈没有说教,鼓励弟弟思考办法、考虑女孩的感受,并考虑这些办法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最后总结起来,一个完整的ICPS对话包括四部分,能够帮助孩子:

1. 明确问题所在。

2. 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感受。

3. 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4. 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在练习时,家长要注意以下问题

1.ICPS是孩子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大人要解决问题。所以大人要控制自己替孩子解决问题的惯性,要相信孩子,他们具备着解决问题的潜力。要让孩子思考,家长只应该提问,引导出孩子的看法,是什么导致了问题的产生?他对这种情况有什么感觉?对如何解决问题有什么想法?以及如何将想法付诸实施,孩子认为可能的后果会是什么?要避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

2.把重点放在思考过程上,而不是具体的结论上。ICPS的目的是教给孩子一种能帮助他们处理一般人际问题的思考方式,如果家长急于判断孩子的想法,甚至赞扬一种想法,就可能会压抑孩子进一步思考其他解决办法。而批评会让孩子不愿意再自由的说出内心的想法。这两种情况下,孩子都会从思考解决办法和考虑后果,转向选择一种能获得家长所赞同的做法。

3.当家长在情绪中,以至于想不起来ICPS对话时,就会回到老的对话习惯中去。因此,如果你自己很生气时,最好推迟做ICPS对话。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让孩子先回自己的房间去,等稍后你们都平静下来时再开始ICPS对话。

4.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遇到了让他非常生气或者苦恼的问题,不要马上试图用ICPS。等孩子冷静下来,他才可以思考发生了什么事、有什么感觉,并且可以思考用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再开始。

5.要对孩子有耐心。要多花些时间陪孩子玩游戏,鼓励孩子在有问题时运用ICPS的思考技巧,要注意观察、倾听孩子在思考自己的问题时显露出的运用这种方式的迹象。

可能会有家长担心ICPS会不会太繁琐?其实恰恰相反,ICPS是非常灵活的,完全可以融合到生活中的各种场景。ICPS虽然有四个步骤,但并非一定需要经历所有的步骤。比如说,当亚历克斯打了他的小伙伴,妈妈只需问,这是一个好主意吗?你能想一个不同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吗?如此简短的提醒,可能就足以帮助孩子想一个更积极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可能有的家长会觉得ICPS并不是很容易学会,确实,这是跟孩子谈话的一种新方式,需要时间和不断的练习才能成为习惯。因为东西方语言差异、表达习惯不同,完全对照演练会非常别扭。我认为,家长们也没必要每次对话都用这种方法,那样会显得不自然。我在今天分享一开始时列举的常见问题可在178页查询到ICPS对话范例,这些对话范例和游戏活动都可以作为ICPS的操作手册,时不时拿来翻看参考,和孩子一起操练ICPS。

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愿家长们多些时间与孩子一起快乐的游戏,多些时间陪伴孩子学会表达、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收获意想不到的喜悦。


新东方家庭教育官方号


孩子的性格来自家庭,父母的教育决定孩子的性格,我们发现有的孩子性格活泼,社交能力强,有的孩子则显得木讷,害羞不敢在别人面前说话,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优秀,但是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呢?

1.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平时说话礼貌,待人客气不说脏话,对孩子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夫妻关系融洽,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自然会心情愉快,性格开朗,否则孩子会自卑,自闭。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多让孩子与陌生人说话,比如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

4.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多带孩子参加社交体验,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人。

5.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多带孩子出去旅游,增长孩子的见识。

孩子的社交能力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引导,父母一定要多给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我是侯妈,欢迎关注我,每天分享教育知识,有问题可以给我私信,我们一起讨论.


侯妈家庭教育


榜样是最好的老师。

不要老师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而是自己身体力行,孩子自然会学习。

第一,培养孩子开朗友好的性格

首先是尊重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先天的特性,不要勉强。

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培养孩子开朗友好的个性。

怎么来培养呢?

答案是家长自己要做到开朗友好,不仅对孩子关爱有加,还要对家里人都有真正的关系、尊重和爱。

唯有家庭和谐、充满友爱的家庭才能真正培养成开朗友爱的孩子。

而一个开朗友爱的孩子,社交能力一般都不会太差。

第二,适当多走带孩子走出去

多带孩子开展些户外活动,亲子游戏。

活动中有很多同龄小朋友,自然而然玩着玩着就慢慢做朋友了。

尤其是活动持续时间和周期比较长且需要团队配合的那种。

第三,鼓励孩子融入集体

有些孩子可能刚开始苦恼,孩子都这样,不愿意离开父母。

这时候要慢慢鼓励孩子融入集体,而且要有耐心,在旁边给予支持和照顾即可。

一点一滴,孩子从同伴或集体处获得了好的反馈之后,慢慢就更容易融入这个群体,与大家交朋友了。

第四,平时的相处中展现自己好的一面

这是最关键的,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父母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就要充分展现一些“宜人性”的性格特点,比如真诚、友好、善良、乐于助人,等等。

无形之中,这些就会成为孩子的榜样示范,孩子也慢慢会具备这些性格特点,无疑有助于他的社交。


冯起升


孩子的行为来自对大人的模仿,特别是对自己身边人的模仿。

我们观察孩子就会发现,那些父母本身喜欢交朋友的,他们的孩子社交能力和情商相对都比较高,走到哪里都能快速的融入群体。

在以往的咨询案例中,遇到问“自己孩子不合群怎么办”的家长,沟通发现,通常他们自己也是不合群的,性格比较内向的,甚至有一些有社交恐惧的,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机会模仿家长交朋友的状态,久而久之,社交能力就弱了。

家长想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家长先改变自己,趁周末假期几个关系好的父母相约遛娃,或者邀请朋友来家里做客,父母如何待人接物,以及如何与朋友相处等种种行为,就落在孩子眼里。

孩子在父母交朋友的气场中受到良好的启发,自然也能顺利愉快的和其它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成为社交小达人。


甜甜圈伐木累


曾在一所专门研究于孩子特殊行为的教育机构中工作,有不少家长问,平时在家里开朗好动的孩子,为何一遇见陌生人就不愿意开口说话,说半个字都觉得困难有的甚至是躲在父母身后不敢露面?社交能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离不开朋友。有些人觉得自己不善于表达,成年后表现的社交能力强弱其实在孩童时期就已经体现出现。那么,如果想要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那就要深刻地了解它的含义。

㈠社交能力的四个能力:

①表达能力;②良好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③应变能力;④理解他人的能力

外向的孩子活泼开朗、积极与他人成为好朋友,但缺点则是容易造成过度的自信与强势。内向的孩子在社会中则处于被动的生存状态,他们一般过于在乎他人的想法,时常处于弱势,但优点是善于倾听与配合他人。

外向不相当于具备社交能力:与人交流除了主动开口说话,也包括了眼神交流、微笑等,话多并不意味着社交能力强。社交能力的关键是在于否能够考虑别人的感受。

㈡影响社交能力的因素

与先天因素有关:触觉功能不完整(感统);先天气质(可以通过早教去强化)

触觉发育不良:刨腹产的孩子相对于顺产的孩子,其触觉发育不良的比例相对较高。主要表现为情绪过度敏感、防备心强而造成社交能力的弱势。粘人、胆小、容易发脾气、害怕甚至是逃避与陌生人接触。对触觉发育不良的孩子,无论是顺产或剖腹产,家长都可以对孩子进行早期的抚触(按摩操等),促进孩子从小的触觉良性发展。

先天气质:包括性格的内向、外向。

社交能力还与家庭因素有关。这里的家庭因素包括家长的教育理念、父母之间的相处方式、家庭氛围等。

㈢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良好的社交能力的表现:友爱、团结、互助、欣赏他人、乐于与同伴分享、主动邀请别人参加活动。

不良的社交能力的表现:言语或身体的攻击、不诚实、爱批评或嘲笑别人的短处、不守规则、忽视他人的感受。


众说纷谈


方法/步骤

1/3

现代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两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孩子从小就是掌上明珠,宝中之宝,所有的爱都在孩子身上。所以,要想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对孩子的爱要节制,决不能溺爱。先不说现在很多的溺爱,社会上很多家庭造成的悲剧,导致后悔莫及啊。如果过多的溺爱容易使得孩子自私任性,在与其他孩子交往的过程中,容易以个人为中心,这样很难在交际中得到真正的肯定。

2/3

其次就是在孩子的家中还外面交际中,不要过度的去参与干涉孩子的自由,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主,为孩子铺好路。这样孩子的成长和锻炼都是很不好的。如果你过多保护和干涉孩子的交际,你要知道,你不可能一辈子都保护他,孩子总有独立的一天。这样当孩子独立交往的时候,容易造成孩子认为周围的人和外面的世界都是没有安全的,这种不安全感会影响到孩子的顺利交际。

3/3

中国有传统,很多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教育很是严格,容不得孩子有半点缺陷,不断的否定孩子的成绩,希望孩子不断再进一步,追求更好的成绩,导致孩子压力很大,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压力下,明明做得很好了,却达不到要求。久而久之,除了压力的巨大,还会对孩子的自信心造成影响,这样的孩子容易在与人交往的过程胆怯自卑,缺乏自信,因为他一直被否定和鞭策着,所以他很害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