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龍:文武雙全戰倭寇,古稀上馬定江山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兩個"子龍",名垂青史,一為三國趙子龍,一為明朝鄧子龍。前一個子龍為亂世中的常勝將軍,後者為抗擊外族的民族英雄!對於趙子龍,大家再熟悉不過了,我就不再贅述了。今天我為大家帶來鄧子龍的故事,歡迎關注。

鄧子龍:文武雙全戰倭寇,古稀上馬定江山

鄧子龍,江西豐城(今江西豐城新莊鎮鄧家村)人,字武橋,號大千,別號虎冠道人,明朝名將、傑出的抗倭將領、軍事家、民族英雄。鄧子龍少有大志。26歲那年,他藉故鄉劍氣典故之意,賦《磨劍口占》一首:"磨就青蛇鬥氣雄,神光長射曲江東。張華去後無消息,千百年來起臥龍。"以此寄託其遠大的抱負。鄧子龍考中武舉後,開始其40多年的軍旅生涯。

鄧子龍所處的時代,正是明朝面臨內有外踝、由盛轉衰的歷史轉折時期。當時中國沿海飽受日本倭寇侵擾,鄧子龍毅然投身到轟轟烈烈的抗倭鬥爭中,率領江西官兵進駐福建泉州一帶,先後轉戰福建和廣東沿海,英勇抗擊倭寇十餘載,歷經大小數百戰,屢立戰功,令敵聞風喪膽。

萬曆二年(1547),濱海地區的抗倭戰爭基本結束,鄧子龍被調回江西,先後任撫州把總、鄱陽守備。萬曆四年(1576),鄧子龍率兵在江西銅鼓一帶平定了寧州大溈山民亂,次年於寧州銅鼓石設銅鼓營。萬曆六年(1578),鄧子龍由銅鼓營守備升任浙江參將,巡視寧波一帶海防;萬曆九年(1581年),鄧子龍奉命入黔任武靖參將,一舉平定"五開兵變",從此威名遠揚。 萬曆十一年(1583),緬甸率軍進犯雲南。明神宗命鄧子龍率軍3000名馳援雲南。鄧子龍到達前線後,積極進行防禦作戰,並配合隨後到達的劉綎部乘勝追擊,長驅直入,攻下緬甸副都阿瓦,沉重地打擊了緬甸軍的囂張氣焰。大聖歸來後,為雲南保山的湖心亭撰聯:"百戰歸來,贏得鬢邊白髮;三軍散盡,剩存湖上青山。"

鄧子龍:文武雙全戰倭寇,古稀上馬定江山

萬曆二十六年(1598),日本大侵朝鮮。重獲任用的鄧子龍出任明朝水師副總兵,奉命援朝抗倭。在露梁海戰中,年近古稀的鄧子龍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後因所乘艦船中敵火器而燃燒,不幸陣亡殉國。人民感其英勇,為他立廟祭祀。

鄧子龍:文武雙全戰倭寇,古稀上馬定江山

鄧子龍墓,位於其世居故里——豐城市杜市鎮茂溪獅子鄧家村前的一塊坡地,前直立著大理石材質的墓碑,碑石正中鐫刻著"明愛國將軍鄧子龍墓"字樣,兩邊刻有對聯:"忠肝垂萬古,義膽照千秋"。

鄧子龍:文武雙全戰倭寇,古稀上馬定江山

正是因為有鄧子龍這樣民族英雄,才有了我國這漫長的歷史長河和璀璨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