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將軍居然是清朝的恩人,他又沒有投降清朝

鄧子龍(1531-1598),一說(約1528—1598)明代抗倭名將。別號虎冠道人。江西豐城杜市鎮鄧家村人。魁偉敏捷,驍勇善戰。萬曆二十六年(1598),日本大侵朝鮮。鄧子龍奉命援朝,倭寇遁逃。在露梁海戰中,年近古稀的鄧子龍奮勇直前,不幸陣亡。朝鮮為之立廟,世代祭祀。鄧子龍遺體歸葬豐城。然遺體有其身無其首,其首級已被倭寇割去,於是用沉香木雕刻首級合殮。

明朝的將領居然被清朝供奉於廟堂。

明朝的將軍居然是清朝的恩人,他又沒有投降清朝

鄧子龍塑像

《清朝野史大觀》中有一則《迎祭鄧將軍》,寫的是順治帝出東直門迎鄧將軍神位於大內供奉,順治帝對如此大張旗鼓迎奉一位前朝將領感到大惑不解,便問手下大臣誰知道這個鄧將軍是何許人也。一位近臣說,這位鄧將軍,就是萬曆年間援朝殉難的副將鄧子龍。1900年庚子事變,慈禧太后下令榮祿進攻東交民巷各國使館,私下與聯軍保持關係的榮祿不想得罪列強,就找了一個絕好的藉口:清廷的堂子就在御河橋東交民巷使館區,若炮擊使館,勢必危及堂子的安全,堂子中有清室視為保護神的鄧子龍的廟宇。榮祿正是利用皇室對鄧子龍的敬畏心理,達到了避戰目的,果然,慈禧放棄了炮轟之舉。

明朝的將軍居然是清朝的恩人,他又沒有投降清朝

努爾哈赤

鄧子龍與努爾哈赤是什麼關係?鄧子龍是一個漢族將領,為什麼成為滿族皇室崇敬的對象?劍川翻出史料《嘯亭雜錄》給記者破解了這個謎。據考證,努爾哈赤欲起兵攻明,經常親自微服到遼東一帶偵察,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努爾哈赤被一支派往朝鮮的過路明軍抓獲,交給了開赴抗倭前線的副總兵鄧子龍。努爾哈赤過人的膽識,深受鄧子龍的讚賞。鄧子龍便放走了這位後來開創了一個新王朝的開國大帝。

明朝的將軍居然是清朝的恩人,他又沒有投降清朝

為了報恩,努爾哈赤為在朝鮮陣亡的鄧子龍立了廟,並把鄧子龍的神位放入了清室最重要的聖殿“堂子”中祭祀,隨著堂子遷往北京,鄧子龍的神像一直在尚錫神亭中安放,直到清末,所以堂子又稱“鄧將軍廟”。

當然,歷史只是任由開國皇朝粉飾的小姑娘。《清朝野史大觀》記載的只是野史,事實到底如何。我們不得而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