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哪些抗倭英雄被戚繼光的光環所掩蓋了?

  • 倭寇英雄之胡宗憲

明朝有哪些抗倭英雄被戚繼光的光環所掩蓋了?

胡宗憲(1512—1565年),漢族。字汝貞,號梅林,徽州績溪(今屬安徽)人,明朝抗倭名將。胡宗憲於嘉靖十七年(1538年)中進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被授官為山東青州府益都縣縣令,累遷浙江巡按監察御史,為官二十九年,忠心為國,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

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4年),胡宗憲針對倭寇“去來飆忽難測”、“海涯曼衍難守”,沿海地區隨時可能遭受倭寇焚掠的情況,決定建立沿海防禦系統。組織人員把沿海倭情、地理形勢及抗倭措施編成《籌海圖編》,指導抗倭鬥爭。“繕甲造艦”,修造戰船千艘,多置火器,配備佛郎機、鳥銃、火磚、噴筒、火箭等,由俞大猷、戚繼光分率巡洋。福建沿海設立哨兵,置烽火門、小埕、南日、浯嶼和銅山五大水寨,派駐軍隊捍衛海岸。浙江沿海設海鹽、澉浦、乍浦三大水寨,招募蒼山、福清等船78只佈列各港口,以四參將六總兵統之,“不拘警報有無,而親出海洋,嚴督各總戮力用命,以遏海寇於方來”。

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正月,柘林倭寇犯乍浦、海寧,陷崇海,殺死官兵多人。胡宗憲奏請“正失事諸人之罪”。巡撫、指揮、參將、把總以指揮無方,臨陣脫逃,“各坐罪有差”。胡宗憲疏請對王鵬害數百姓其“宜重究以彰大戒者也”。對抗倭有功官吏則不次超擢。知縣楊藏、千戶周勇、監生喬鏜等作戰有功,“獎賞有差”。吏員吳成器“敢死善戰”,“量改郡職”。唐順之戰功卓著,遷僉都御史。即使對同一人,亦賞罰分明。同年七月,倭寇攻破杭州北新關,提督李天寵貽誤軍機被胡宗憲彈劾。同年十月至十一月,倭寇分掠紹興府各縣,李天寵率軍斬擒300多人。胡宗憲上疏“請錄巡撫都御史李天寵……等功”。

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八月,胡宗憲調兵進攻佔據東沈莊的倭首徐海,倭寇窮兇極惡,保靖、河朔官兵先後為其所敗。此時,胡宗憲“擐甲厲聲叱永保兵左右列,大呼而入,瞰壘下擊”,大敗倭寇。同年十一月,倭兵侵犯會稽,報沈莊慘敗之仇,來勢兇猛,“官兵莫能御”,胡宗憲督促將領盧鏜迎戰,被他以士兵疲勞宜稍事休整為由拒絕,形勢危急。宗憲不顧敵眾我寡,“夜召親兵襲破之,達旦,諸營方知,入賀,鏜大慚服”。在抗倭戰鬥中,胡宗憲常“輒自臨陣,戎服立矢石間督戰”,置生死於度外。倭寇圍杭州時,他又“親登城監視,俯身堞外,三司皆股慄,懼為流矢所加,宗憲恬然視之”,展示了身為統帥的風範。

  • 倭寇英雄之俞大猷

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輔,又字遜堯,號虛江,晉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將,軍事家、武術家、詩人、。俞大猷一生幾乎都在與倭寇作戰,戰功顯赫,他所率領的'俞家軍'甚至能將敵人嚇退,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掃平了為患多年以及趁機作亂的偽倭寇。俞大猷雖然戰功累累,卻經常被彈劾而遭到免官,甚至多次被他人冒領軍功,但俞大猷卻從來不會計較,仍舊全力打擊倭寇。俞大猷創立兵車營,設計創造了用兵車對付騎兵的戰術。官授平蠻將軍,死後被追諡為武襄。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改任廣東。當時潮州倭寇二萬人與大盜吳平相互支撐,而藍松三、伍端、溫七、葉丹樓等人則經常在惠州、潮州一帶劫掠。福建則有程紹祿禍亂延平,梁道輝騷擾汀州。俞大猷以自己的威名震懾這些為非作歹者,他單騎闖入程紹祿駐地,督促程紹祿回到山寨,並要程紹祿將梁道輝趕回去。程、梁二人最後被另一支官軍消滅,惠州參將謝敕與伍端、溫七作戰失利,謝以“俞家軍”來了恐嚇對方,伍端聽說,趕忙帶著一幫山寨的酋長回去了。不久,俞大猷果真來到惠州,擒獲溫七。伍端自己負荊請罪,請上陣殺倭以彌補自己的過失

俞大猷以伍端部眾為先鋒,官軍隨後,在鄒塘包圍了倭寇,一晝夜連破三處倭寇巢穴,焚死、斬殺倭寇四百多人,又在海豐大敗倭寇,倭寇全部逃到崎沙、甲子等處,搶奪漁民船隻向大海方向逃去。倭寇船隻在海中多遇風沉沒。僥倖脫險的二千多人,退守海豐金錫都。俞大猷將其圍困達兩月之久,倭寇糧盡,意欲逃去。副將湯克寬設兵伏擊,親自殺死倭之悍將三人。參將王詔等人隨後趕到,倭寇遂被擊潰。於是移師潮州,依次降伏藍松三、葉丹樓。並派人招降吳平,將吳平安置在梅嶺。不久吳平又舉兵反叛,建造戰船數百艘,聚集部眾一萬多人,築起三座城池固守,經常在濱海地區劫掠。福建總兵官戚繼光攻擊了吳平,吳平逃往南澳。

  • 倭寇英雄之鄧子龍

明朝有哪些抗倭英雄被戚繼光的光環所掩蓋了?

鄧子龍(1528-1598)一說(1531-1598),江西豐城(今江西豐城新莊鎮鄧家村)人,字武橋,號大千,別號虎冠道人。明朝傑出的抗倭將領、軍事家、民族英雄。

鄧子龍先於福建、廣東沿海抗倭,由小校升至把總。後又參與鎮壓江西、廣東等地的農民起義軍。萬曆年間,又平定了金道侶起義和五開衛兵變。萬曆十一年(1585年)於攀枝花痛擊緬甸軍隊,升任副總兵,後因偏袒軍卒導致軍卒叛變而被奪職。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在萬曆朝鮮戰爭中,鄧子龍奉命參戰,於露梁海戰中不幸殉國。朝鮮為之立廟,世代祭祀。鄧子龍遺體歸葬豐城。然遺體有其身無其首,其首級已被倭寇割去,於是用沉香木雕刻首級合殮。著有《橫戈集》、《陣法直指》等。今銅鼓城東的銅鼓石上留有鄧子龍題刻·月斜詩夢瘦,風散墨花香。

萬曆十一年(1585年)二月,緬甸木邦部落侵犯雲南,萬曆皇帝派鄧子龍駐兵永昌。時緬甸首領莽應裡勾結灣甸土知州景宗真兄弟四處劫掠,攻打姚關。鄧子龍率領軍隊於攀枝花和緬甸軍隊激烈戰鬥,成功擊退緬甸軍隊,此後趁勝追擊,直搗敵巢,活捉緬甸軍一眾首腦,因此升任副總兵。 隨後鄧子龍又協助高國春擊敗進犯猛密的緬甸人,使得邊境蠻人歸附明朝。

鄧子龍的主要戰績除了抗擊緬甸那就是討平賊兵,鄧子龍起家便是靠討平江西強盜,隨後更是以羅紹清、賴元爵等大盜為踏腳石當上了把總。 萬曆十八年(1590),鄧子龍被允許戴罪立功,跟隨巡撫吳定出討賊兵,鄧子龍統帥右路,遊擊楊威統帥左路軍,大敗強盜,斬首一千二百級,招降六千六百人。 萬曆皇帝為此還專門到郊廟告謝。鄧子龍在一生中屢次擊破賊兵,為大明王朝邊境治安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