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歷史 ▎明代碣石衛名將風采篇

碣石歷史 ▎明代碣石衛名將風采篇

碣石歷史 ▎明代碣石衛名將風采篇

碣石歷史 ▎明代碣石衛名將風采篇



碣石衛名將風采篇

葉良方


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三月,碣石衛海防體制發生了轉折性的變化,由於衛所世襲制處於崩潰狀態,難以抵抗外來侵略,最終被新生的營兵制(募兵制)所取代。嶺東伸威道總兵俞大猷、副總兵湯克寬所率領的俞家軍,就是廣東第一代募兵制所形成的軍事集團。他們一度進駐海豐縣境和碣石衛城,在海陸豐至潮州一帶徵剿倭寇,湧現出許多蹈海橫戈的愛國將領,展示了民族英雄的本色和風采。

根據明代營伍制的規定:總兵官遇有徵伐的臨時任命﹐朝廷調遣當地衛所部隊由其統率上前線作戰。當戰事結束後﹐即交回所佩印信和所帶領的部隊回到原在的衛所。因此,當俞大猷調入廣東時,他在福建所組建的“俞家軍”,各自解散歸回原在的衛所。正如他所說的:“猷在地方,寇至兵集,寇亡兵散。集則視寇之多寡而酌其兵數,以給糧數。一兵之糧亦無從處。且集兵之時少,散兵之時多。”嘉靖四十二年(1563)七月,他奉命赴任嶺東伸威道總兵時,為了出師征剿入侵潮州的倭寇,又在碣石衛世襲軍戶中徵集兵員。因此,召集碣石衛平海所王詔等世襲將領,僱用南贛守備王如澄等汀州客家兵、閩南福建兵,以及採取化盜為兵的策略,招撫花腰蜂等地方礦工武裝集團等。加上兩廣總督調來的狼兵營,組成他在粵東征倭的“俞家軍”。

俞大猷有句名言: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在天下多事之秋,要多培養真士,為國效力。打海戰,起用熟知海情的將領至關重要。並認為自己的部屬中有很多真士,要善於發現培養和薦拔他們。因此,在他薦拔下,俞家軍的陣營齊整,名將輩出;麾下有副總兵湯克寬、參將門崇文、王詔,遊擊戴沖霄等將軍,也有都司傅應嘉,守備陳璘、伍惟統,鎮撫俞尚志,把總翁思誨、王鸞、範志、曾景茂、朱相、鄧子龍等營將,以及後來榮升參將的王如澄、李超、邵應魁等部將;當然也有戚家軍的侯繼高、張元勳等著名將領;以及早期為戚家軍成員、後期為俞家軍的魏宗瀚、傅應嘉等重要將領。這時期,正是以總兵俞大猷為代表的俞家軍最為成熟的時期,他們與戚家軍一起成為中國沿海抗倭的兩大海防軍,從而使明代反侵略戰爭展開了風雲壯闊的畫卷。可以說,俞大猷及其俞家軍將領流傳古今中外的偉大業績,主要是在粵東沿海的戰場上建立的。

嘉靖四十五年(1566),為保護海上貿易運輸的安全,朝廷在碣石港設置了廣東六大水寨之一的碣石水寨。自此,先後巡視碣石衛城的郭成、邵應魁、侯繼高、白翰紀、王詔、魏宗瀚、沈思學、張萬紀等28位惠潮海防參將,以及駐防碣石水寨的梁希孔、張嶽、徐天麟、朱相、阮應辰、張邦奇、張佑、鄧子龍、黃夢選、胡美、葉臺等惠潮守備(把總),亦在碣石衛海防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

明代後期,朝廷派遣文官巡視海道主掌監察,原總管全省軍事系統的廣東都司地位已被削弱。其中巡視碣石衛的嶺東兵備道職責已深入到都司系統的管轄範圍,不僅負責巡守監軍,甚至還取得了帶兵征戰的大權。如方逢時、張子弘 趙可懷、胡時化、陳玄藻、任可容、洪雲蒸、魯元寵、邢大忠等嶺東伸威道、守巡道的官員,史籍均留有他們指揮軍隊作戰的事蹟。


碣石歷史 ▎明代碣石衛名將風采篇


碣石歷史 ▎明代碣石衛名將風采篇


碣石歷史 ▎明代碣石衛名將風采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