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技與消費將何去何從?價值投資者的盛宴即將來臨

受疫情與外部“逆全球化”衝擊,大科技與消費板塊可謂一直探底,那麼究竟這兩個板塊是否還有掘金機會?我們從價值投資者的角度分析一下這些板塊的中長期趨勢:


中長期趨勢之一:疫情加速消費和服務進一步向線上遷移,加速“傳統經濟”向“數字經濟”遷移。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20.9%),佔GDP比重34.8%。受益於中國廣泛普及的智能手機、遍佈全國的4G通信網絡、便利的支付體系、覆蓋全國的高效物流配送體系,中國數字娛樂和數字生活產業高速發展。疫情限制人的流動,使得在線娛樂、在線廣告等需求持續擴張;此外,傳統倚重於線下流量入口的領域、非標商品和服務領域,加速線上化進程,如生鮮到家、遠程教育、遠程辦公等。京東到家、每日優鮮、永輝生活、天虹等客單價和客單量普遍提升;新東方在線推出100萬份免費春季直播課程後在AppStore教育類應用(免費)中的排名由第556位直接躥升到第7位;釘釘、企業微信、飛書、WeLink等遠程辦公產品適時推出免費策略,活躍用戶顯著增長;宜家天貓旗艦店上線首日進店人數超155萬;淘寶直播間首秀40萬人在線觀看。


  中長期趨勢之二:數字新基建加速,5G、數據中心IDC、IaaS雲計算受益。全球新冠疫情以來,人的物理活動範圍顯著受限,互聯網時長和流量顯著增加。多個國家出現了網絡基礎設施的承載問題,中國數字基礎設施頂住了考驗。2020年1-2月,全國移動互聯網的累計的流量達到了235億GB(+44.2%),2月份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8.88GB(+45.5%)。數字基礎設施是承載數字經濟和線上活動的重要基礎,“新基建”也是未來十年提升綜合國力的重要保障。2020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我們判斷,數字新基建將帶來千億量級的投資規模,5G、IDC、IaaS雲計算顯著受益,頭部公司受益明顯。


  中長期趨勢之三:強化科技和消費行業集中度向龍頭公司集中的趨勢,本土需求和產業鏈重要度提升。海外疫情爆發和需求預期悲觀的背景下,大量訂單被取消或延後,供應鏈企業的資金和運營壓力顯著加大,電子、輕工和紡織服裝部分細分領域的中低端產能加速出清。中長期看,堅持下來的頭部公司將具備更好的市場競爭格局和更強的競爭優勢。擁有較強現金流和議價能力強的龍頭公司將獲得持續提升的市場份額。由於海外供應鏈受到衝擊,本土需求和產業鏈安全的重要程度已有提升。


從2003非典中獲得的啟示:疫情強化產業既有趨勢,疫情之後頭部公司更強大。非典疫情期間,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加速,用戶上網時長、網站數量等大幅增長。疫情首先助推資訊類互聯網應用和互聯網廣告發展,新浪、搜狐和網易的盈利大幅改善,股價大幅上漲。此外,疫情推動還處在發展早期的電商行業回暖,孕育新領域龍頭崛起,淘寶在疫情期間成立之後迅速完成對eBay易趣的超越。


大科技與消費將何去何從?價值投資者的盛宴即將來臨

具體個股分析,關注筆者微信公眾號:日日紅漲(ID:gdcq20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