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的旺旺,何去何從

中年危機的旺旺,何去何從

憑藉新奇的品類和魔性廣告,旺旺幾乎陪伴了80後、90後的童年。而今,這個老牌臺資企業,儘管依然在社交網絡上推出不少新品類和惡搞營銷,但依舊無法拯救它“旺不動”的艱難現狀。

從2014年開始,中國旺旺就陷入了業績下滑的泥沼。2016年年報顯示,2016年營收19.71億元,同比減少7.9%。這是繼2014年、2015年之後,旺旺營收創下三連跌。如果從2013年算起,中國旺旺營收累計減少約16.6%,市值縮水超千億港元。

面對不斷下滑的營收以及逐漸縮水的市值,旺旺也開啟了多品牌策略,想要解決客戶個性化、年輕化的問題,實現自救。

僅2017年,旺旺就推出50款新品,如“黑皮”“哎喲”“那多利”等新品類,包含果凍、梅酒、方便麵等新產品,但市場表現並不出彩,沒有打造出知名度較高或爆紅產品,所以也並沒有扭轉公司營收下滑的趨勢。在休閒食品這塊,旺仔牛奶這些十年前就推出的產品依然擔當著業績增長的重任。

中年危機的旺旺,何去何從

不停地燒錢推出新品,卻賠本只賺了吆喝,進入中國已經26年的旺旺,遇到了自己的“中年危機”。

1992年,初到中國大陸的旺旺,抓住了彼時兒童牛奶品類的空白,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大肆進行廣告宣傳營銷。依靠新奇鮮美的味道,吸引人的包裝和持續發力的電視傳播及高過數億元的鉅額廣告投入,旺旺知名度迅速提升,成為80後、90後的美好回憶和送禮佳品。

可以說,依靠兒童牛奶的品類突破,20年前的旺旺站穩國內市場腳跟,而今天的旺旺,欲化解發展的危機,答案依然在兒童市場,只是環境與方法全然換了天地。

這一點,從旺旺的代表產品——旺仔牛奶的境遇變遷,可見一斑。

90年代,堪稱中國品牌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那個短缺時代,只要捨得投入廣告打響了知名度,就能迎來源源不斷的訂單。娃哈哈、旺旺、健力寶等品牌就是當時的佼佼者和受益者。旺旺作為一款兒童牛奶,是當時奶製品少有的以特定人群為目標群體的新品類。旺旺抓住了父母寵愛獨生子女兒的社會特徵,從兒童入手,通過孩子愛看的表現形式進行廣告製作和轟炸,讓被吸引的孩子提出購買,最終讓家長買單。

然而,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讓中國的奶類市場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兒童食品尤其是奶製品的購買決策權,徹底收回成人手中。中國的家長開始意識到:中國乳業如此兇險無良,對孩子成長如此重要的牛奶,必須嚴格把關。

於是食品安全成為父母的“心頭刺”,為了不再“冒險”,消費者只能將進口奶源和原裝進口的乳製品視為日常,對外資品牌的認知和忠誠度不斷攀升。另外,伴隨著消費升級,新生代的崛起,曾經拿著旺仔牛奶的小朋友,現在都步入職場或為人父母,曾經旺旺的消費主力,其消費理念和習慣已轉向高端,更加講究品牌和品質安全。

中年危機的旺旺,何去何從

在孩子吃什麼的問題上,父母成為孩子食品安全的過濾網,不再像過去般聽之任之,盲目追隨。中國奶業也開始意識到:曾經狂砸廣告的營銷形式一去不復返,感性的炒作已然難以打動理智的父母們,唯有追根溯源,保證安全,提升品質,才能挽回消費者對中國乳業的信心。於是,中國的乳業品牌們開始出品高端牛奶子品牌,並在廣告中凸顯全球最佳奶源地的特質,以此取得消費者的信賴。傳遞安全、健康、無汙染成為廣告核心。

相比之下,以旺旺為代表的那些可愛逗趣的廣告風格,中國的父母並不買賬。開句玩笑話,不交代清楚奶源、衛生和營養的旺旺,被自己最早的一批粉絲拋棄了。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品牌、洋品牌的層出不窮,消費者選擇的激增,是包括旺旺在內所有中國老品牌都不可逃避的宏觀環境上的衝擊。但是能者自救,品牌能否重獲新生,只在自己,不分新老。

雪上加霜的是,在品牌升級和推廣形式上,旺旺不僅停留在了十年前,還陷入了搞怪又浮誇的怪圈。2017年請來了當年的小男孩拍攝廣告續集,縱然在微博收穫了幾十萬次的熱搜與百萬級的轉發點擊量,但洗腦式的廣告營銷方法也被網友們批評“用力過猛”。主打懷舊牌營銷的旺旺,沒搞清楚懷舊的主體是誰,品牌的主要消費者是誰,還打算繼續用“哄小孩”的套路來激發90後的購買熱情,其結果可想而知。

對於旺旺而言,危機之下是挑戰,亦是機遇。20年過去了,兒童食品的市場不僅沒有萎縮,反而隨著消費的升級日漸龐大。由於領先品牌的缺位,面對貨架上琳琅滿目的兒童飲品,對品質要求愈來愈高的父母,依然無從選擇,只能用成人牛奶代替兒童牛奶。還在扮可愛的旺旺,遭遇冷落是再自然不過的。

想要打好“翻身仗”,旺旺唯有順從時代潮流,轉變經營思維,把重心從過去“怎麼賣”轉向“賣什麼”的產品創新。從花裡胡哨的營銷大師,迴歸品質為先的品牌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