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只看到了楊廣勞民傷財,卻不懂他這一切都是為了消滅關隴集團

隋煬帝楊廣,在歷史上並不是什麼萬古流芳的皇帝,相反,眾口鑠金之間,他竟成了一個兇殘可恨、壓榨百姓的暴君。可隨著人們對於歷史的的深究,發現他的功績並非能如此武斷定奪。

人們只看到了楊廣勞民傷財,卻不懂他這一切都是為了消滅關隴集團

人們正視歷史,發現他對於國家的貢獻他的所作所為,一直在福澤後人。楊廣的爭議性,與他善窮兵黷武有關,他在任的十七年間,就從未停止過對外開戰的步伐。

也許正因為如此興師動眾,才導致了最後的滅亡。

滅南陳、徵吐谷渾,開科取士、修隋朝大運河,細數這些功績,每一個都是治國大策,毫無昏庸之相,楊廣本該是有口皆碑垂名青史的好皇帝,但這裡卻受到了後人的惡意醜化,敗者為寇便被惡意貶低。

人們只看到了楊廣勞民傷財,卻不懂他這一切都是為了消滅關隴集團

關隴貴族集團

楊廣十分忌憚關隴貴族集團,也就是地方勳貴豪紳的團體。但是,這個關隴集團卻是他們滅前朝奪皇位之時舉足輕重的勢力,在西魏的時候,關隴集團成為當時最顯赫的貴族世家,二十大家族的實力不容小覷。

這之中分為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是有數百年曆史的名門望族。楊廣本身就出自關隴集團之中,所以他深知集團的權力,他們人多且精,佔盡了社會上各個行業的頂端地位,從金錢到權力,關隴集團都瓢滿缽盈。

人們只看到了楊廣勞民傷財,卻不懂他這一切都是為了消滅關隴集團

楊廣其父楊堅便是在關隴集團的支持下才得以建朝,由此可知關隴集團作為最早的門閥世家,他們的社會影響力甚至一度超越了皇帝。楊廣雖然早就心生嫌隙,但依舊不得不暗度陳倉的來分撥他們的勢力,在楊廣開始有所行動的時候,自然引得當時以李淵為主的關隴集團代表的反抗。

楊廣開始打擊關隴集團

楊廣的軍事才能可圈可點,滅南陳,這便是他的夙願,南陳腐朽,窮欺百姓,楊廣去清掃南陳餘孽,正是應了民心所向。楊廣率大軍出征,期間軍隊紀律嚴明,肅穆齊整,決不佔百姓秋毫,他們英勇善戰的身姿得到了南方百姓們的拍案叫好。

人們只看到了楊廣勞民傷財,卻不懂他這一切都是為了消滅關隴集團

楊廣深謀遠慮,知道自己必須要一步步削弱關隴集團的勢力,任何一個胸懷大志的皇帝都不會任由地方權力威脅中央專政,楊廣更是如此,於是他細分多布,從各個方面開始對關隴集團展開打擊。

從政治方面,世家貴族擁有蔭官的庇佑,所以他們會不斷安排自己家族的人加入中央政權,而這會導致皇帝面對的官員幾乎都有結黨營私的嫌疑,他們盤根錯節的關係讓人無法下手整頓,所以楊廣為了引進人才並且培養自己的勢力,他開啟了中國的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是讓那些寒門子弟和下層士族能夠憑藉實力加入到朝廷官員隊伍中,打破世家壟斷官場的現象。同時科舉制度也成為了一直流傳到清朝的中國考試製度,讓之後數千年的平民百姓們都可以靠苦讀詩書參加科考而成為官員。

人們只看到了楊廣勞民傷財,卻不懂他這一切都是為了消滅關隴集團

經濟上,楊廣開通了京杭大運河,運河貫通南北,推動經濟發展,利民利國。但是這項看似是一項經濟措施,但其中包含了深層次的政治用心。開通大運河之後,楊廣將南方的錢糧源源不斷的運往都城洛陽,在遠離關隴範圍的地區大力發展隋朝的新生經濟,這樣就可以不依靠關中地區有獨當一面的經濟依靠。

光是以上涉及到教育、經濟的吏治政策,足以看出楊廣其敏思好學才富五車,作為一個皇帝而言,在治國平天下上,楊廣絕不敗明君之名。但這之後,他又出動了三次大軍攻打高句麗。

對付一個不足為道的小國,何須動用百萬大軍?彈丸之地,本就不足掛齒。可是楊廣這一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並不是真的要去攻打高句麗,他只是想借此機會消耗關隴集團的軍事力量。

在第一次大戰中,關隴集團就損失了三十萬精兵猛將,並耗費無數錢糧儲備,這一戰打的人心惶惶,可是楊廣並不罷休。在這一次失敗後,他發動了第二次出征和第三次出征,每一次都是對人力物力的重大打擊,這樣的行為,不過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

人們只看到了楊廣勞民傷財,卻不懂他這一切都是為了消滅關隴集團

所以之後各地都開始發生暴動,但是楊廣根本不屑一顧,打擊農民起義遠沒有他對於要打塌士族門閥體制的決心大。他急於求成,迫切的想要將整個關隴集團給荒廢。

如此極兵黷武,並不利於國家發展。楊廣還是低估了關隴集團的凝聚力,農民起義尚且都無法造成隋朝的重大損失,但出自核心八柱國的李淵發動政亂,並帶動楊廣身邊的關隴軍事集團力量背叛皇帝,直接導致了楊廣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