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本是宏圖霸業君,奈一煬字誤終身

大隋世祖明皇帝楊廣,隋朝第二任皇帝,隋文帝次子,母獨孤皇后。581年封晉王,589年任行軍元帥統兵伐陳,600年立為太子。604年即皇帝位,年號大業,在位14年。《隋書·世祖本紀》中有記載隋煬帝:“上美姿儀,少敏慧。”政績和暴政都很突出,有人拿商紂王、秦始皇等與他相比,並稱暴君。即位之後,對於國政有恢宏的抱負,並且戮力付諸實現。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大興城和東都洛陽城,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開創科舉,三徵高句麗等。大運河和科舉影響後世千年。

楊廣:本是宏圖霸業君,奈一煬字誤終身

楊廣可以說是一位極有抱負的皇帝,雖有不足,但是他的不足卻無法遮掩他的豐功偉績。可為什麼很多人不看好他呢?壞就壞在後世的唐朝皇帝在他的身上做了文章,這楊廣本來的諡號是明皇帝,可是李淵建立唐朝後,為了抹黑前朝又給楊廣加了一個煬的諡號。這“煬”字可謂極惡之諡,《諡法》說,“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楊廣:本是宏圖霸業君,奈一煬字誤終身

在這一點上李淵做的相當不地道,隋朝二帝創立科舉,為唐朝提供了吸收人才的方法,楊廣鑿運河,給唐朝南北水運帶來了很大的方便,楊廣修建東都洛陽,唐朝很多皇帝更是將其作為避難所。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開國皇帝這樣抹黑過前朝的末代之君。只可惜,一朝天子一朝臣,當朝的皇帝掌握了輿論導向,這“煬”皇帝就日益深入人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