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勞民傷財?長城守衛軍隊長花木蘭告訴你,這樣對付遊牧民族最省錢

勞民傷財?長城守衛軍隊長花木蘭告訴你,這樣對付遊牧民族最省錢


勞民傷財?長城守衛軍隊長花木蘭告訴你,這樣對付遊牧民族最省錢


編者按:在流行的手遊《某某農藥》中,花木蘭是長城守衛軍的隊長。這個設定顯得非常無厘頭,但也不是完全無跡可尋。實際上,花木蘭效力的北魏帝國為了抵禦柔然人的入侵,也修築了東起赤城(河北赤城)、西至五原(內蒙古包頭西北),長達2000多公里的北魏長城。那麼,被一些人斥責為勞民傷財的長城,究竟有何意義呢?


勞民傷財?長城守衛軍隊長花木蘭告訴你,這樣對付遊牧民族最省錢


▲王者榮耀中的花木蘭形象


首先要明確一點的是,中國歷史上包括少數民族建立的北魏和金國,都曾為了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而修築長城。而被說成沒修過長城的清朝,在和通泊戰役慘敗之後,雍正皇帝也派人修繕明代長城,提防準部可能的叩關入侵。由此可見,如果真如某些人所說,長城低矮無用,又分散兵力,那些少數民族統治者難道智商下線才修長城嗎?


勞民傷財?長城守衛軍隊長花木蘭告訴你,這樣對付遊牧民族最省錢


▲最著名的長城——雄偉壯闊的明長城


實際上,由於長城是如此地漫長,任何朝代都不會將兵力平均地分散在長城上,而是沿著長城駐紮多個要塞。這些要塞通過長城上與長城後方的道路系統聯結,可以互相呼應應援,長城上的烽燧臺也可以在各要塞間傳遞情報。


勞民傷財?長城守衛軍隊長花木蘭告訴你,這樣對付遊牧民族最省錢


早期的長城只是夯土牆和碎石牆,遠不如明代的包磚長城高級。然而對於注重機動力的遊牧民族來說,這樣的長城已經非常堅固了。遊牧民族在南下劫掠時,基本不會攜帶攻城武器,他們要在長城上打出缺口,就需要龐大的人力以及長時間的工作。固然,人要翻過長城缺乏士兵把守的區域當然不難,但是馬匹卻無法翻越。這樣,來犯的遊牧民族將失去他們所依賴的機動力優勢。沿著長城一線一般都有斥候騎兵巡邏,一旦發現敵情,就會告知最近的堡壘,而後長城一線周邊的軍隊將快速集結。即使大軍趕到時敵人已經破牆而入,中原王朝的軍隊只需要派兵守住敵人進來的缺口,就能在敵方撤退時將其堵個正著。


勞民傷財?長城守衛軍隊長花木蘭告訴你,這樣對付遊牧民族最省錢


▲羅馬長城及相配套的軍事營地


和中國一樣,擅長土木工程作業的羅馬人也熱衷於修築長城,一座座營寨堡壘被長城聯結,形成堅不可摧的防禦體系。長城後方都有配套的道路系統,用於輸送兵員物資。明長城由於大量修築在巍峨的山嶺上方,比起以前的長城增加了新的用途,長城的防禦功能與道路功能合一,沿著長城上的道路,人員物資可以快速穿行,起到迅速運兵的效果。然而這種道路不夠寬廣,即便被遊牧民族登上也難以騎兵奔馳,只適合農耕民族使用。如此一來,長城雖然在修築時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卻極大地減少了長期的防禦成本,增加了遊牧民族南下劫掠的風險。實際上,明代防禦蒙古的軍費消耗一直算不上驚人,直到建州女真突破邊牆,攻取長城以南的遼東作為進攻基地,遼餉才成為拖垮大明的無底洞。長城不僅在防禦能力上非常出眾,它另一個巨大的作用,就是進攻意義。


勞民傷財?長城守衛軍隊長花木蘭告訴你,這樣對付遊牧民族最省錢


▲北魏六鎮(長城基本沿六鎮一線分佈)



勞民傷財?長城守衛軍隊長花木蘭告訴你,這樣對付遊牧民族最省錢

▲金色為金國長城


仔細研究北魏和金國的長城,就會發現,這兩代的長城都顯得格外偏北,遠逾河套,甚至抵達陰山一線,將朔方地和察哈爾草原圈在其中。對於中原王朝來說,利用長城將防禦線推進到陰山一線,可以有效切割遊牧民族的生存空間,同時為己方搶佔更多產馬地。北方的農耕地區也將取得更廣闊的的緩衝空間。


勞民傷財?長城守衛軍隊長花木蘭告訴你,這樣對付遊牧民族最省錢


從這個角度上講,長城的進築就具有巨大的進攻意義。北魏正是憑藉蒙古草原南部的六鎮和長城防線緩解柔然騎兵的衝擊,雖然也曾多次戰敗於柔然,但山西、河北等地受到的破壞卻很少,使得北魏的經濟實力遭受摧殘不大,能夠維持強盛的國力與各方敵人作戰。花木蘭所奮戰的六鎮地區,自然是經常受到柔然人的洗劫,牛馬牲畜和屯田糧食被搶走。但也令柔然人無法深入漢地。


勞民傷財?長城守衛軍隊長花木蘭告訴你,這樣對付遊牧民族最省錢


▲袁詠儀飾演的花木蘭

另外,長城一線的兵員物資基地,在中原王朝北伐時可以第一時間動員起來,成為北伐的打頭尖兵;長期與遊牧民族對抗的長城守衛部隊往往也有可觀的戰鬥力。長城另一個重要作用在於封鎖,包括軍事封鎖與經濟封鎖。走私的商隊要偷過長城必然承受風險,遊牧民族就不得不選擇在中原王朝選定的榷場貿易。長城的存在,也使得遊牧民族的間諜斥候難以輕越。


勞民傷財?長城守衛軍隊長花木蘭告訴你,這樣對付遊牧民族最省錢


▲長城更能起到隔絕兩支蠻族的作用。直到努爾哈赤崛起之前,明代長城都有效地阻擋了西面的蒙古人與東面的女真人互相串聯,減輕了邊防壓力。

說了這麼多,但我們必須指出的是,長城的效果,是建立在邊防野戰軍的戰力上的。長城的存在,並不能使得中原王朝避免和遊牧民族的會戰。相反,遊牧民族會更傾向於集結更龐大的兵力,希圖通過會戰的勝利來完成大型的劫掠。因此,長城並不能起到普通城牆那樣變野戰為守城戰的作用。如果邊防軍腐敗失去戰鬥力,那麼長城也就形同虛設了。金國末年在野狐嶺之戰的慘敗,明朝末期對建州的無力,無不說明這一點。長城可以節省守備成本,增加守備效率。但禦敵之關鍵,仍在於人,人心齊整,則眾志可以成城,人心離散,則蕭牆之內亦可盡是敵仇,何況長城之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