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劉備,千古君臣典範,真如世人所說那樣和諧嗎?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介紹了諸葛亮和張飛、關羽的關係,張飛關羽開始都是瞧不起諸葛亮,到後來張飛被孔明的才智所折服最後不滿諸葛亮,而關羽則是認可孔明的才能,卻不服氣。作為劉關張的老大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怎麼樣?是不是和人們口中稱頌的那樣,是千古王朝中難得的君臣楷模呢?

蜀漢昭烈皇帝——劉備

首先還是先來介紹下事件中的人物,這裡就只介紹劉備,關於諸葛亮的介紹,可以在張飛篇中查看。

諸葛亮與劉備,千古君臣典範,真如世人所說那樣和諧嗎?

漢昭烈帝 劉備

劉備,字玄德,蜀漢政權的建立者,稱漢昭烈帝。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中建立了功勳,但後來的戰鬥中屢屢遭受失敗,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漢中等地建立了蜀漢政權。因為關羽被東吳所害,劉備不聽群臣勸阻,執意發動對吳國的戰爭,結果兵敗夷陵,最後病逝於白帝城,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並在臨終時託孤給諸葛亮和李嚴。

諸葛亮與劉備,千古君臣典範,真如世人所說那樣和諧嗎?

臥龍 諸葛亮

劉備待人甚是寬厚,對諸葛亮這位稀世大才態度會怎麼樣了?是否像民間傳說那樣非常融洽嗎?事實並非如此!我認為兩個人的關係發展為:剛開始兩個人互相信任,認為對方是自己的唯一——劉備強大後不再依賴諸葛亮——再到後來萬般無奈託孤諸葛亮。可以說諸葛亮從初出茅廬開始到劉備奪取荊州期間,兩個人的關係確實非常融洽,但到了劉備有了荊州後,人才開始多了起來,諸葛亮也就沒有像開始那樣重要了。下面一一分析。

初出茅廬,互相欣賞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的隆中對為劉備指明瞭前進的方向與方法。一番言論讓劉備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知道了自己如何才能成就大事。而諸葛亮出山後也確實幫助劉備一步一步按照計劃取得成功。

諸葛亮與劉備,千古君臣典範,真如世人所說那樣和諧嗎?

三顧茅廬

諸葛亮出山後先幫助劉琦逃離蔡冒的威脅逃亡江夏,為劉備保留了資本,後來臨危受命前往江東談判順利達成孫劉結盟,從而打贏了赤壁之戰。之後更是幫助劉備奪取荊州,真正站穩腳。

這期間劉備只能算是一個二流集團,不要說和曹操、孫權比,就連當時的馬騰、韓遂、劉璋等也比不過。手上只有2萬左右的兵馬,武將有關張趙雖然實力高超但數量不多,而文臣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出謀劃策只有諸葛亮一人。而諸葛亮出色的辦事能力,更是讓劉備欣喜,兩個人互相欣賞,互相信任。

諸葛亮逐漸失寵

在得到荊州後,在史書的記載反而很少有諸葛亮的出現了。出現這個情況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劉備開始有人了,而且能人越來越多。武將來了:黃忠、魏延等等,文臣來了:龐統、馬良、法正、李嚴等等。

諸葛亮與劉備,千古君臣典範,真如世人所說那樣和諧嗎?

諸葛亮與劉備

文臣方面龐統和諸葛亮在當時的評價是一樣的,一個是鳳雛,一個是臥龍。而龐統、法正在行軍打仗方面才能更是超過了諸葛亮,至少劉備是這麼認為。

劉備作為一代英雄,看人還是很準的,他很清楚知道諸葛亮最大的能力在於行政,而非軍事,所以在劉備後來進攻巴蜀時帶的是龐統,進攻漢中時帶的是法正,進攻東吳帶的是馬良,而諸葛亮則安排去處理徵兵徵糧的工作。

諸葛亮與劉備,千古君臣典範,真如世人所說那樣和諧嗎?

龐統被殺,劉備才叫諸葛亮進蜀支援

而這裡我要特意說明的是,劉備這個時期不是不信任諸葛亮也不是不喜歡諸葛亮,而是作為一個老大充分了解自己手下才能,做出了十分正確的人事安排!諸葛亮的失寵也正是因為在這期間劉備的大事件是攻城拔寨,而這方面並非諸葛亮所長!

無奈的託孤

劉備夷陵戰敗後在白帝城無奈地死去。劉備深知自己兒子劉禪才能不足,必須找人託孤。而這個時候劉備突然發現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人不多了。自己的結義兄弟關羽、張飛都死了,四大將軍的黃忠和馬超也不在了,武將中只有:趙雲、魏延這兩位,文臣中能拿出手的就只有一個諸葛亮了。可以說,諸葛亮成為託孤大臣,一來是其能力強,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競爭對手!而另外一個託孤的李嚴後來證明能力確實不行,被諸葛亮彈劾下野。而這一個看似正常的託孤卻被後世津津樂道,其原因是劉備與諸葛亮說的一番對話,“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夠安頓國家,終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劉禪)可以輔助,便輔助他;如果他沒有才幹,你可以自行取度。”諸葛亮則涕泣回答:“臣必定竭盡股肱的力量,報效忠貞的節氣,直到死為止! ”

諸葛亮與劉備,千古君臣典範,真如世人所說那樣和諧嗎?

白帝城,劉備託孤

一番對話被後世看為君臣的典範,而這裡我需要特意指出的是,看似平常的話,事實並非如此。劉備深知自己的兒子不足以穩定當時的政權,能穩定的只有諸葛亮了,但是劉備又害怕諸葛亮會學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所以特意指出如果劉禪能力不行,讓諸葛亮取代他,潛臺詞就是:你如果看我兒子不行,你就自己幹,這種想法我已經想到了,我也肯定有了安排。你自己掂量著辦!

諸葛亮與劉備,千古君臣典範,真如世人所說那樣和諧嗎?

劉禪

這個安排應該就是李嚴和魏延了。從後來諸葛亮執政過程中可以看出,他首先讓李嚴留守永安,後又罷黜之;對魏延的行軍方案一概否決,即使諸葛亮去世還安排馬岱殺了魏延!可以說這個託孤絕非世人口中那麼和諧,裡面潛在內容還有很多!

諸葛亮與劉備,千古君臣典範,真如世人所說那樣和諧嗎?

劉關張三兄弟

最後總結下,諸葛亮這個第三者插足到劉關張三兄弟中的小三。雖然被自己的老闆器重,但在劉備生前發揮的作用並不大,而與關羽關係更差,兩個人一直看不上對方;而與三弟張飛的關係除了初期剛進入時以及後來劉備伐吳諸葛亮不同意這兩個期間不好外,其他時間可以說還是很融洽的!可以說張飛與諸葛亮的關係是三兄弟中最好,最和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