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你做主!PDCA循環法幫你反”碎片化”生活

史蒂夫·薩馬蒂諾在他的《碎片化時代》一書中提到,從工業革命到互聯網二次革命,是社會從集約化向去中心化的碎片化過程,互聯網時代產生了大量凌亂的、無關聯的碎片。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寫到:“這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信息碎片化、受眾碎片化、媒體碎片化、傳播手段碎片化。”

你的人生你做主!PDCA循環法幫你反”碎片化”生活

一、什麼是“碎片化”

1. 定義

“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碎片化”已應用於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和傳播學等多個不同領域中。21世紀後,我國以黃升民為代表的學者把碎片化引入傳播學的研究中,廣泛應用於傳媒研究,其概念界定為:社會階層的多元裂化,並導致消費者細分、媒介小眾化。

2. 特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傳輸技術的大量應用,大大強化了受眾作為傳播個體處理信息的能力,碎片化現象不但讓受眾群體細分呈現為碎片化現象,也引發著受眾個性化的信息需求,整個網絡傳播呈現為碎片化語境。正如美國西北大學媒體管理中心負責人約翰·拉文所說,“碎片化”是“遍及所有媒體平臺最重要的趨勢”。

碎片化已成為社會發展的趨勢,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碎片化是受眾追求自我、追求個性的必然發展,是傳播者從事傳播活動的主要依據。

二、“碎片化”對生活的影響

(一)碎片化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狀態和過程

每個人幾乎都有自己的移動終端,刷著自己的微博和朋友圈,看自己喜歡的視頻、新聞,是一個個差異化訴求和社會文化部落取代了原本整體性的社會關係和社會觀念。這讓我們有了更多可以自由選擇的空間。

(二)碎片化為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

碎片化時代,商業和技術也會隨之改變,各種搶佔消費者碎片化時間的產品和工具應運而生。這為大眾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對行為習慣和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 碎片化時代人們的注意力很難持久

你的人生你做主!PDCA循環法幫你反”碎片化”生活

我們可以看看一個IT男的早上:

  • 晨起出門趕地鐵,路上打開“得到”聽書,順便看看沿途的風景。
  • 進站需要掃二維碼,打開支付寶,想起來“螞蟻森林”能量沒搶,好友圈裡搶一圈,剛才得到裡講了什麼?算了,車來了,找時間再回聽吧。
  • “餓了嗎”點個早飯,人到公司早餐也到了,好好選個早餐;
  • 到了公司,先釘釘打卡簽到,還有十分鐘,吃個早飯,開始工作。
  • 提交個辦公用品領用申請,得用公司OA辦公系統,哎,有新公告,先看看;還有幾個留言得處理一下,回完10分鐘過去了。關閉了OA系統界面想起來了,辦公用品還沒申請。
  • 回到開發平臺,登陸BUG管理,一看300個“蟲子”等著捉,又想起來郵件系統還有10封待處理郵件,先做哪個呢?
  • 這時QQ彈窗裡上司提出要給個資料,優先得處理這個,搜索、查看、修訂,發出。
  • 微信群裡,幾個小夥伴要約中飯了,訂盒飯還是出去吃,又得聊一下——

這還只是滄海一粟,九牛一毛。但這就是我們看得見的日常。

如此碎片化的信息和行動,人們很難能夠慢下來,因為太多人都在搶佔我們的碎片化時間,我們只能被夾裹著快速奔跑。

2. 碎片化時代人們很容易焦慮

每晚夜幕低垂,看看一週的計劃、當天的計劃還有那麼多沒完成,要看的書沒看幾頁,鍛鍊目標停留在最初計劃時,看看眼角的細紋、見凸的白髮、漸圓的腰身,不禁悲從中來。

自責為什麼同事小王比自己大兩歲還能青春靚麗;懊惱為什麼同樣加班加點工作,小李能有時間通過了CPA考試時期;氣憤自己氣憤時,還得強裝笑臉,接起來老闆的微信語音電話。

碎片化時代,我們無所遁形,我們卻找不到自己。

你的人生你做主!PDCA循環法幫你反”碎片化”生活

三、如何反“碎片化”

曾任香奈兒全球CEO的莫琳·希凱在《深度思考: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中提到:“遵從自己的本性,聆聽內心最真實的聲音,然後指導自己的行為。”把自己交給繁忙,得到的是踏實,卻不是真實。

那麼,如何抵禦碎片化給我們帶來的不利影響?

1. 如何避免碎片化的干擾

碎片時間產生的碎片本身並不能帶來太大的意義,有意義的是碎片進行重組的這個階段。

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提到的習慣三——要事第一,即“要事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和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及組織均針對要事而來,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順位。”

你的人生你做主!PDCA循環法幫你反”碎片化”生活

有了這個基本準則後,要嚴格執行,在自己分心的時候及時的拉回來,先問問自己是不是要事。在碎片時間段裡產生的碎片要及時整理,給自己留時間,將零散的點串起來,這樣才有可能將工作記憶轉換為長時記憶。

1)長時記憶(Long-term memory)是指存儲時間在一分鐘以上的記憶,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終身。它的信息主要來自短時記憶階段加以複述的內容,也有由於印象深刻一次形成的。長時記憶的容量似乎是無限的,它的信息是以有組織的狀態被貯存起來的。

2)工作記憶是認知心理學提出的有關人腦中存貯的信息的活動方式。人作為一種信息加工系統,把接受到的外界信息,經過模式識別加工處理而放入長時記憶。以後,人在進行認知活動時,由於需要,長時記憶中的某些信息被調遣出來, 這些信息便處於活動狀態。它們只是暫時使用,用過後再返回長時記憶中。信息處於這種活動的狀態,就叫工作記憶。這種記憶易被抹去, 並隨時更換。

2. 反碎片化要克服拖延症

專注力是戰勝拖延症的強大力量。專心致志意味著排除情緒干擾,因此選擇性注意的神經網絡包含了抑制情緒的迴路。也就是說,專注的人更不容易受情緒起伏的影響。學會控制你的思維。事實上,注意力不集中,無非主要分內因和外因兩類,找到它們,並排除它們。

如果要擺脫掉懶惰和拖延的病症,保證自己的工作高質高效地完成,保證自己的工作得到預期的結果,我們有必要在工作中利用PDCA循環。

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它是全面質量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序。PDCA中的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修正再執行(Action)。PDCA是針對質量管理所提出的一個科學的運作程序。

發達國家質量管理的實踐證明:PDCA循環法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科學管理程序。PDCA循環不僅是一種高效的管理方法,而且對於我們提高個人目的性和工作效能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3. 深度思考前的盲目勤奮註定是吃力不討好的徒勞

深度思考的重點在於過程。深度思考就是指當眼前出現的是未知事物時,我們會在頭腦中反覆思考“這是什麼”,最終在心中形成一個全新的概念。 此外,即便是面對已知的事物,我們也會選擇思考和發現其嶄新的一面,這同樣屬於深度思考。通過這一過程也能促進我們思維的轉換。

川上浩司在《深度思考》一書中提到“深度思考,是深度工作與深度學習的本質,幫你打造解決問題的底層思考框架”。在思維廣度上,筆記思維、故事思維、過程思維、減法思維四種思維方式讓你告別“低水平勤奮”。

結語

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當下,在競爭激烈的職場,決勝的關鍵不僅在於知識的多寡、勤奮的程度如何,更在於是否夠專注、是否有行動力、是否具備深度思考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