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援鄂精神在周村落地生根

“剛到武漢方艙醫院,第一次面對新冠病毒的時候,說心裡不害怕是假的。但抗擊疫情就像打仗一樣,‘敵人’越厲害,你越得咬緊牙關頂住……”4月5日,我區援鄂醫療隊員王麗萍回到母校周村二中,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幸得有你,山河無恙——歡迎最美逆行者回家”線上主題升旗儀式,並通過網絡課堂和學校教職員工、學生及家長分享了自己在武漢戰“疫”的真實經歷。

  無獨有偶,4月7日,一場“致敬抗疫英雄”宣講報告會在正陽路小學報告廳舉行。會上,我區援鄂醫療隊員馬雪、苗馨友將她們在武漢戰“疫”一線度過的30多個日日夜夜娓娓道來,把全體教職員工帶回了那個沒有硝煙的“戰場”,講述雖然平實,但令人深受觸動。宣講報告結束後,全體人員揮舞著國旗,齊聲高唱《我和我的祖國》,雄壯激昂的歌聲久久在報告廳內迴盪。

  白衣執甲,逆行出征;今朝凱旋,海晏河清。近段時間,我區援鄂醫療隊員圓滿完成各項任務載譽歸來的消息,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區融媒體中心全方位報道了英雄凱旋的全過程,並第一時間安排專人採訪,通過報紙、電視、電臺、新媒體等多種形式,用一篇篇專訪、一幅幅照片、一條條視頻,深入廣泛宣傳我區援鄂醫療隊員在戰“疫”一線的感人事蹟。一時間,英雄故事街知巷聞,英雄精神深入人心,向英雄學習成為全區社會各界的一致共識。

  “這兩篇專訪寫得真好,讀了以後感覺就像和援鄂英雄們面對面交談一樣。”4月8日,當記者見到我區市民盧洪亮時,他剛看完當天《今日周村》上刊發的我區援鄂醫療隊員馬雪和王麗萍的兩篇專訪。“在武漢,她們每天都得穿著笨重悶熱的防護服,一穿就是八九個小時不能脫,臉上都是口罩的勒痕,護目鏡裡都能倒出水來,這真不是常人能夠想象的。”盧洪亮對記者感慨道,“尤其是還得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對家人的思念,這些女同志真不容易,是咱周村的驕傲!”

  雖然我區援鄂醫療隊員們載譽歸來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4月1日歡迎援鄂英雄凱旋儀式上的一幕幕感人場景,永安街街道工作人員劉超仍舊記憶猶新。“那天我是通過‘掌上週村’微信公眾號推送的信息,第一時間瞭解了英雄們凱旋的全過程,當看到她們和家人擁抱在一起的時候,內心真是深受感動。”劉超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要以援鄂英雄為榜樣,學習她們無私無畏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街道各項攻堅工作中,在自己的崗位上履好職、盡好責。”

  除了家人之外,區醫院的同事是和援鄂醫療隊員接觸最多的人,也是對英雄精神感觸最深的人。她們深知援鄂任務的艱險,也就更加懂得英雄的付出和偉大。“這次院裡選拔的援鄂醫療隊員,平時就是各科室的業務骨幹,不僅經驗豐富,而且耐心細緻,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區醫院普外科護士顧慧對記者說,“英雄就在我們身邊,我要學習她們大愛無疆、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盡己所能為病人減輕病痛,幫助他們早日康復。”顧慧的話,道出了區醫院全體醫護人員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