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國:一群親戚打架成就了一段三國曆史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曆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品三國:一群親戚打架成就了一段三國曆史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品三國:一群親戚打架成就了一段三國曆史

曹操和袁紹是發小加同事的關係,後期變成敵人。曹操的父親是太尉,袁紹是四世三公。兩個人又都是西園八校尉之一,同樣掌管朝廷的軍權。

曹操舉孝廉出身,選為郎官,歷任洛陽北部尉、頓丘令、議郎,拜騎都尉,鎮壓黃巾起義,遷濟南相,政教大行,一郡清平,遷典軍校尉。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

品三國:一群親戚打架成就了一段三國曆史

公元190年,袁紹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曹操為袁紹的急先鋒,曹操兵敗之後又是靠著袁紹的接濟東山再起的。曹操當時在兗州割據的時候和袁紹達成了兄弟同盟,兩個人共同對抗袁術和公孫瓚的同盟。很明顯兩個人都達到了目的,袁紹最終攻擊消滅了公孫瓚,曹操也打垮了袁術。

最初袁紹幫助曹操攻取兗州的時候是想要曹操做自己的附屬,在曹操父親被徐州牧陶謙殺害之後,袁紹同樣也是不遺餘力的幫助曹操,派軍隊幫助曹操攻打陶謙。但是等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勢力瞬間增強,袁紹明顯感到了曹操的威脅。也隨著諸侯的數量越來越少,一山不容二虎,兩個好朋友最終反目成仇。

品三國:一群親戚打架成就了一段三國曆史

雙方進行了一場談判,袁紹希望雙方可以共同控制天子,但是曹操拒絕了這個要求,並且藉助天子的名義訓斥了袁紹。後來曹操更是給自己加封高官,使自己的官職在袁紹之上。當時曹操沒有解決呂布的問題,袁紹也沒有完全消滅公孫瓚,雙方沒有直接爆發衝突。

據史料記載,曹操和袁紹成為死對頭之後,曾經為了己方集團利益而去拉攏袁紹兒子袁譚,讓自己的兒子曹整娶了袁譚的女兒,這樣一來曹操就成了袁紹、袁術的晚輩。曹操似乎並不介意,他甘當別人晚輩,他曾娶過何鹹的遺孀尹氏,何鹹是何進的兒子,曹操在何進面前也以晚輩自居。

品三國:一群親戚打架成就了一段三國曆史

但是等到兩個人解決了後方的問題之後,兩個人之間的矛盾也就到了需要通過戰爭解決的境地。兩個從小玩到大的好朋友最終在官渡大戰一場,曹操擊敗了袁紹,也從此奪取了北方的支配權。

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公元208年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品三國:一群親戚打架成就了一段三國曆史

曹操和劉備的關係還要在十八路諸侯共同商討董卓的時候說起,那個時候的劉備根本沒有任何名氣,也不具備任何勢力,唯一擁有的就是關、張二位兄弟,那個時候的曹操對劉備慧眼獨具,關心有加,多次在曹操的維護下站穩腳跟,最終殺掉董卓,並且都在朝堂擔任官職。也正是因為兩個人的不平凡,所以兩人的關係很是微妙,並且互相提防。

曹操和孫權個人基本無什麼交集和關係,只是簡單的敵對關係。但是孫權的弟弟孫匡娶了曹操堂弟曹仁的女人為妻,所以也可以算作兒女親家關係。有段時間,曹操還想拉攏孫策,就讓兒子曹彰娶了孫賁的女兒,孫賁是孫堅的侄子,曹操又成了孫堅的晚輩、孫權的平輩,但從年齡上說,曹操與孫堅同歲。

品三國:一群親戚打架成就了一段三國曆史

除了上面說的這層關係,曹操跟孫權還有另一層親戚:曹操是袁紹的“晚輩”,袁紹與袁術本是親兄弟,而孫權娶了袁術的女兒,這再次證明曹操與孫權似乎是親上加親。

品三國:一群親戚打架成就了一段三國曆史

大家應該還記得吳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故事中的孫權妹妹孫尚香嫁給了劉備,那麼曹操與劉備還有那麼點親戚關係,雖然有點遠,但是也不能否認。所以說曹操、劉備、孫權一個圈圈轉半天,三人都是親戚,真正說明了政治聯姻的可怕,三國時期,對手就是親戚,還真是下得去手啊。

品三國:一群親戚打架成就了一段三國曆史

再回到赤壁之戰來,小舅子孫權和妹夫劉備聯起手來把兒女兄妹親家曹操打得是落花流水,不僅讓曹操的幾十萬大軍被火燒連營,還讓曹操差點在華容道折損在關羽的手裡,三國曆史上的親戚打架還真是打得氣動山河,風雲變化莫測啊。

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又稱彝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對東吳發動的大規模戰役,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禦的成功戰例,也是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公元221年七月,也就是劉備稱帝三個月後,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稱臣,避免兩線作戰,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應戰。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最終於夷陵一帶打敗蜀漢軍。夷陵之戰的慘敗,是蜀漢繼關羽失荊州後又一次實力大損。

品三國:一群親戚打架成就了一段三國曆史

這一戰就不做過多的表述了,因為這場戰役是漢昭烈皇帝劉備登基三個月後為二弟關羽報仇所發起的,是對小舅子孫權的一場大規模戰役,其最終結局就是以小舅子孫權的勝利,使得蜀漢集團的再一次實力大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