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在SCI寫作過程中如何利用參考文獻?

在SCI論文寫作中,我們可以通過閱讀文獻確定探究的課題;並通過文獻的引用,論證文章的課題。由此可見,文獻對於一篇SCI文章的重要性。可是,在一篇SCI文章中,哪些內容需要文獻的引用?又應該如何正確的引用文獻呢?


「收藏」在SCI寫作過程中如何利用參考文獻?

一、需要文獻的引用的部分

(1)引言:

只引用最相關的文獻。儘管需要多少背景信息取決於讀者,但是不要進行綜述。只引用最近、最重要、一流的、儘可能接近第一手的文獻。在合適的情況下考慮引用評述文獻。

(2)材料與方法:

為研究中使用的材料或方法引用第一手文獻,包括髮表在高影響力期刊上的方法,而不是詳述那些方法的細節。

(3)討論:

需要引用文獻的陳述通常不在結果部分,而在討論部分,例如:與前人研究的對比。但是,如果一個簡單的對比不適合在討論中出現,也可以寫在結果中,這樣就需要引用文獻。

(4)結果:

儘管研究結果是主要話題,但需要在一個廣泛的範圍內來討論結果。這意味著需要引用文獻來對比研究結果,參考其他研究對結果的解釋,或借用其他文獻來說明結果的重要性。


「收藏」在SCI寫作過程中如何利用參考文獻?

二、正確引用文獻的方法

1、引用要合適、準確。有的學生在引用別人的觀點時根本沒有仔細閱讀全文,尤其是英文文獻,有時只是硬生生的把別人的觀點塞到自己的文章裡,導致出現斷章取義的情況。還有的是在引用時沒有客觀的表達作者原有的意思,而把原作者中立客觀的表達加上了自己的主觀色彩。這種情況要是很不湊巧遇到了原作者作為審稿人,那結果將會是很悲劇的,審稿結果會讓文章都沒有什麼值得修改的餘地。所以在引用時一定要謹慎選擇想要引用的文獻,仔細閱讀相關觀點的上下文,看是否還有沒有額外的適用條件。


「收藏」在SCI寫作過程中如何利用參考文獻?

2、引用的量要合適

有人認為把別人的觀點做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不管引用多少,都不是抄襲,因為抄襲的界定不在於數量而在於性質。這點確實不假,但如果在學術論文中過多引用就很容易讓審稿人覺得都是在羅列別人的觀點而沒有自己的東西。最好是引用簡短的語言,幾句話就能說清楚最好。

3、引用原文

在引用原文的時候,要注意引語必須要用引號括起來(“”),當引用比較長的句子時(超過四行),引文就必須自正文中獨立出來,自成一段,讓讀者明白這是引語。同時要把原文加到參考文獻裡面,如果沒有加,性質就從引用變成了抄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