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超過6歲想改就難了

我國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說:“從出生到7歲是人生重要時期,兒童的習慣、語言、才能、思想態度、情緒都要在此時期打好基礎,如果基礎不牢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易造成了。”

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超過6歲想改就難了

相信家長們都會有這樣的煩惱:晚上想要叫正在看電視的寶寶去睡覺簡直是難上加難。孩子不僅不會乖乖聽話去睡覺而且會又哭又鬧堅持要看電視。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行為呢?因為寶寶正處在自我意識形成階段。

孩子的成長階段

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超過6歲想改就難了

1、1歲半到2歲

這個時候孩子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會逐漸的有自己對外界世界的認知,形成自我意識,開始對父母的要求進行反抗,這個階段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初始階段,因此這個階段家長要注意對孩子的教育。

1歲的時候,孩子會比較乖巧聽話,因為現在的他對世界一無所知。

2、2歲到3歲

2歲後的孩子會逐漸的顯露自己對外界的好奇,並且開始調皮搗亂,這個時候對外界的認知剛剛建立,這個時候家長講道理是完全沒有用處的。

3、3歲到6歲

這個時候基本上就可以看出孩子的基本性格特點了。3歲以後孩子隨著對外界接觸的越來越多,自我意識開始清晰,性格和行為習慣還在“成型”中。因此這個時候,家長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有些習慣這個階段不糾正,超過6歲想管就難了。

這3個“習慣”,千萬別慣著

1、達不到目的就“威脅”

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超過6歲想改就難了

孩子還小的時候,一般不能用語言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而無論是想要獲得家長的幫助、餵養還是關注都是通過“哭”來實現的,所以很多情況下當孩子的要求被拒絕時,孩子只會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這種表達方式,如果父母不進行糾正,孩子不會意識到這種方式是錯的, 如果這種方式每次都有效,那麼孩子便會形成一種習慣,由無意識的表達到有意識的“威脅”,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驕縱。

2、沒有規則意識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時會覺得孩子還小,不會刻意的責罵,就不痛不癢的提醒幾句,甚至有時候提醒都免了。這種做法很容易讓孩子對規則沒有概念。

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超過6歲想改就難了

這樣的孩子並不是不能遵守規則,而是從父母的行為中下意識覺得規則不重要。

3、亂髮脾氣摔東西

這個時候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欠缺,所以情緒激動時會用自己的肢體表達不滿情緒,很多寶寶還會用扔東西,打人這樣的防曬衣來發洩情緒。而家庭環境也會對寶寶產生非常大的影響,父母暴躁家庭下的孩子一般容易亂髮脾氣。

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超過6歲想改就難了

這個時候應該及時引導,讓孩子知道暴力方式抒發情緒是不對的。

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超過6歲想改就難了

一旦孩子有這樣的問題,千萬不要慣著,著名育兒教授李玫瑾曾說:孩子該打就打。

如何糾正孩子的壞毛病

1、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超過6歲想改就難了

在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尚不清晰的時候,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孩子會模仿家長的一言一行。

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家長要能夠做出榜樣。想要孩子晚上不玩手機,那麼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不玩手機。

2、讓孩子建立規則感

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超過6歲想改就難了

孩子3—6歲的時候是建立是非觀的重要時期,對於孩子的行為家長不能一味的縱容,適當的懲罰是幫助孩子成長的必要措施。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要讓孩子知道觸犯了規則是要受到懲罰的,這樣才能吸取教訓。

有教養的孩子一定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所謂的懲罰,不是為了打孩子,是為了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是非觀,養成良好的習慣,孩子長大後才會更加的優秀。

面對社會時,有教養的孩子體現的是他背後良好的家庭教育。現在很多家長和我一樣每天上班下班,朝九晚五,幾乎沒有太多時間去引導孩子,陪伴孩子,前段時間我看清華大學的教授推薦的一本繪本故事很不錯,就給我家寶寶買回來了。這樣一本童話繪本沒花多少錢,但卻讓寶寶瞭解了很多知識。

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超過6歲想改就難了

我家寶寶這幾天一直在讀《我能承擔責任》本書,有次我回家做飯,寶寶爭著要給我洗菜,真的讓人很欣慰。

為了讓事情變得容易,我們可以利用繪本故事等間接傳達對孩子的期待,比如,想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那就藉助繪本里的小動物和場景,和孩子一起探討,如果他是繪本里的小動物,他會怎麼做。

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超過6歲想改就難了

這是一套專門為0-6歲的小朋友編寫的優秀兒童好習慣養成繪本,每一冊都有一個獨立的主題,通過多彩的畫面和生動有趣的故事刻畫出滿滿生活中很常見的表情、動作、行為等,繪本故事、繪畫素材源於生活中真實的幼兒特點。

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超過6歲想改就難了

繪本故事結構以及寓意還能促進幼兒語言、認知發展,情緒調節,

培養好性格、好習慣可愛的小鴨子、滿滿繪本故事能夠幫助家長按照幼兒心理發展去教育引導孩子。憨態可掬的可愛形象恰似每一個可愛的小寶貝,而且有利於孩子去模仿學習,深受小朋友的喜歡。

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超過6歲想改就難了

這套書一共有10冊,總價是39元,平均下來每冊只要不到4塊錢,紙張很優質

安全環保印刷,對孩子來說也很健康,親子共讀,快樂無限。

需要的家長直接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購買了~

孩子有這3個“習慣”家長該打就打,別慣著,超過6歲想改就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