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峰:用“热血”点燃生命“火种”

前不久,黄骅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李洪峰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成功完成了258毫升造血干细胞的捐献。44岁的李洪峰说,一想到从自己身体里流出的这些包含种子细胞的血液是去挽救一名十八九岁女孩的生命时,就激动得感觉不到身上的疼痛,“我是党员,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捐出这些血能救活女孩的生命,我觉得很幸福。希望她能健康平安!”

李洪峰是黄骅市第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沧州市第32例,也是今年疫情期间河北省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几小时后,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已在那名女孩的身体里“生根发芽”,点燃生命的曙光。

李洪峰:用“热血”点燃生命“火种”

大爱:“热血”点燃生命“火种”

李洪峰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个子不高,身体偏瘦,在黄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负责艾滋病的实验室检测及管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黄骅市红色朝阳志愿者协会理事会理事、副秘书长。李洪峰的骨子里总是自带善良,最大的爱好就是帮助人,“遇事多为别人着想”成为他的座右铭,这么多年不知温暖了多少人。这次,李洪峰捐献造血干细胞就发自他内心助人的渴求。

“能够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是一种缘分!”李洪峰笑着说。

2014年11月20日,李洪峰和红色朝阳志愿者协会的几名志愿者在黄骅市中医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血样入库采集,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并在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名单上签名。时隔近5年,2019年9月26日,李洪峰接到了一个来自石家庄的电话。“您的造血干细胞和一名18岁的女孩初次配型成功,您愿意捐献吗?”

“当然愿意!”李洪峰有些兴奋,“能成功配型的几率很小,我一定要捐!如果一个小小的付出能救人一命,这也是缘分。”

然而,李洪峰44岁,已不是年轻小伙儿了,妻子担心啊!为了打消妻子的顾虑,他在网上查询有关捐献的情况,还联系了黄骅市神农居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田婷婷,询问捐献过程。当了解到捐献过程后,他慢慢给妻子做工作,消除妻子的顾虑。年前,李洪峰在黄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完成了体检和高分辨检测,符合捐献条件。因为疫情,直到不久前才接到捐献通知。

3月22日,李洪峰在黄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家人的陪伴下,来到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做捐献前的准备工作,每天定时注射动员剂和做身体的各项检查。

3月27日早上6时,李洪峰采集血样,7时注射动员剂,8时左右采集造血干细胞,一直持续到13时30分,才成功完成整个捐献过程。捐献完毕,李洪峰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眼睛里迸射出希望的幸福。

李洪峰:用“热血”点燃生命“火种”

坚守:捐献前曾坚守抗疫一线50多天

李洪峰捐献造血干细胞前,在防疫一线一直奋战了50多天。他第一个向单位递交了申请去防疫一线的请战书。“我是党员,越是有危险越要冲上去,所以我不害怕近距离接触病毒,我要去保护更多的人!”李洪峰说。

在这场防疫战争中,李洪峰主要负责对发热病人和从国外回国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样品采集和运送工作。他连续50多天工作在防控一线,30多天住在单位,应对突发事件。样品采集和运送不分时间,随时出发,李洪峰和同事们都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和几层手套。呼吸不畅,口罩里满是药味儿,里面的衣服经常湿透,脸上还有被口罩和防护服压出的深深痕迹,说不出有多难受。一套防护服要几百元钱,而且比较紧缺,为了节省防护服,李洪峰总在穿防护服前去厕所,一旦穿上就不喝水了,午饭也经常到下午两三点甚至更晚才吃。

有一次,李洪峰早上8点从单位出发,去各个隔离点儿收集咽拭子,再把收集到的咽拭子送到沧州。第一批咽拭子先被送走,李洪峰再送第二批咽拭子时已近中午。在去沧州的途中,他因为种种不适恶心,再从沧州回来已是下午三点多,整个人难受得像生病一样。然而,第二天他又全力投入到了防疫一线。

李洪峰还负责单位医疗废物垃圾的处理工作。他总是默默无闻地去做,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对各种医疗废物垃圾进行消毒灭菌,保障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正常进行。

李洪峰的儿子上小学六年级,他知道爸爸不容易,每次打电话总是叮嘱爸爸保护好自己。李洪峰总是把来自家人的这份关心记在心里,累时苦时想想,鼓励自己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

其实,在防疫之余,李洪峰依然放心不下等待着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那个女孩。因为疫情,他只能默默为女孩祈福,并随时准备着,只要接到通知就立即启程去捐献。随着防控疫情好转,在抗疫一线奋战了50多天后,李洪峰接到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通知,并很快奔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捐献救人。对于这一切,李洪峰没有过多地为自己考虑,一想那个需要救助的女孩在生命的边缘挣扎,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李洪峰:用“热血”点燃生命“火种”

奉献:2800小时志愿服务的温度

是什么让李洪峰如此坚定?“我是一名志愿者,一有时间就参加志愿服务,现在已经把志愿服务当成了一种习惯。在服务中,我感触很深,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永远都有春天。”李洪峰感慨。

2013年6月至今的近7年时间里,李洪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累计超过1500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2800小时,同时影响和带动了几十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因表现突出,2014年7月,他被黄骅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十佳志愿者”;2019年3月,又被黄骅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在李洪峰的脑海中,处处都有志愿服务的温暖和感动。“‘交通走廊’给孩子们架起了安全桥,每当领孩子过马路时,我觉得既充实又幸福。扶危助困,每当为那些可怜的家庭雪中送炭时,我觉得多帮助别人很有意义……”

李洪峰说,他永远忘不了第一次走进特教学校的那一幕。那是2013年下半年的一天,李洪峰和志愿者们买了鞋子和水果,一同去特教学校看孩子们。“孩子们看起来非常可爱,但和他们说话才发现,他们大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几乎不与别人交流。那一刻,我扎心地疼,想给他们更多的爱……”李洪峰说着,眼圈红了。从那以后,他们又多次走进特教学校,给孩子们送去校服、书包、画笔……

李洪峰不仅自己热衷于做公益,还经常带着妻子和儿子一起参加。如今,他们一家三口都是红色朝阳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多帮助身边的人,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永远是李洪峰追求的目标。

(通讯员 周如凤 燕都融媒体 记者 代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