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防身術-預防“八奸”之“八曰四方”

《韓非子》中的《八奸》特指對君權國運構成威脅的八種陰謀,分別為同床、在旁、父兄、養殃、民萌、流行、威強、四方等,韓非子以對官場鬥爭的敏銳洞察和高度概括,羅列了各種危險因素和防範措施,將刑名參驗的哲學思想和治國理政的權術學說融合,有助於主政者參照甄別,普通人也可以得到啟發。

《八奸》 之八

八曰四方。何謂四方?曰:君人者,國小則事大國,兵弱則畏強兵,大國之所索,小國必聽,強兵之所加,弱兵必服。為人臣者,重賦斂,盡府庫,虛其國以事大國,而用其威求誘其君;甚者舉兵以聚邊境而制斂於內,薄者數內大使以震其君,使之恐懼,此之謂四方。

古之王朝,“四方“之殲,以歷代“投降派”為最。

(1)桑維翰(898年—947年),字國僑,中國五代十國時期後晉大臣,石敬瑭賣國的幫兇。唐朝河南府洛陽人。後唐同光年間進士及第,後投奔河陽節度使石敬瑭為幕僚。石敬瑭勾結契丹篡國,他極力贊成,並由他辦理具體事宜,以賄賂、割讓幽雲十六州、稱“兒皇帝”為條件獲得契丹幫助,為石敬瑭滅後唐立下汗馬功勞。936年石敬瑭建立後晉以後,桑維翰兩度出任宰相,廣受賄賂,權傾朝野。契丹滅晉時,被後晉降將張彥澤縊殺。

(2)曹利用(?—1029年),字用之,趙州寧晉(今河北寧晉)人 ,北宋大臣、將領。官至宰相,澶淵之盟簽訂時宋朝的代表。景德元年(1004年),遼國南侵,宋真宗親征,駐澶州(今河南濮陽),宋軍射殺遼國主帥撻覽,曹利用以閣門祇使、崇儀副使至遼國兵營議和,拒絕割地要求,達成和議,史稱“澶淵之盟”。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任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尚書右僕射。乾興初年,加任左僕射兼侍中。後恃功益驕,並得罪太后及宦官。恰逢其侄曹汭犯罪,曹利用因被牽連,遂貶為知隨州(今湖北隨州),又被誣指私貸景靈宮錢。遂繼貶房州(今湖北房縣)安置,並命內侍楊懷敏護送,至襄陽驛站時,楊懷敏不肯再走,並用話威逼他,曹利用素來剛烈,於是上吊自殺。

(3)張邦昌(1081年-1127年),字子能,北宋末年宰相,主和派代表人物。永靜軍東光張家灣人(今河北省阜城縣大龍灣)。進士出身,宋徽宗、宋欽宗朝時,歷任尚書右丞、左丞、中書侍郎、少宰、太宰兼門下侍郎等職務。

金兵圍汴京時,他力主議和,與康王趙構作為人質前往金國,請求割地賠款以議和。靖康之難後,被金國強立為大楚皇帝,建立偽楚,歷時一月。金撤兵後,遜位還政趙構,但迫於叛國時輿壓力,終被賜死。

(4)劉豫(1073~?年),字彥遊,永靜軍阜城(今河北永靜縣)人。金朝扶植的傀儡皇帝。

北宋元符年間,中進士及第。北宋末年,任河北西路提刑官。金兵南下時,棄職逃走。建炎二年(1128年),拜濟南知府,眼見北方大亂,打算逃往江南為官,被執政官拒絕。金軍圍城時,殺死大刀勇將關勝而降。建炎四年(1130年),偽封“大齊皇帝”,建都大名(今河北大名縣),冊文有“世修子禮”等語,使用金朝“天會”年號,恭奉金朝命令,改元阜昌。紹興二年(1132年年),遷都汴京,派子劉麟、侄子劉猊及宋朝叛將李成、孔彥舟等人,配合金軍侵伐南宋,攻佔襄陽等地。紹興四年(1134年),岳飛大破李成,收復襄陽等地。派遣兒子劉麟會合金軍渡淮南侵,屢戰屢敗,招致金朝日益不滿。

紹興六年(1136年),徵發中原民兵大舉伐宋,沒有得到金朝協助,導致大敗潰退,傷亡極重,民怨沸騰。次年,廢為蜀王,金朝廢除偽齊,遷居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改封曹王。劉豫被廢時年六十五歲;卒年,宋史記載為紹興十三年(1143年),金史則記載為皇統六年(1146年)。1146年10月18日(九月戊寅)過世。

近代,汪精衛等亦然。

結語

諸臣之“八奸”,行行種種,古之即存,現世的變種也不時的存在,需要世人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