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放心,值得託付——看上海怎樣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新華社客戶端上海4月14日電(記者楊金志 仇逸 吳振東 吳宇 王默玲)近期,一些歸國人員相對集中從上海入境,並出現同一航班報告數十例境外輸入性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情況。這引發了一些關注:面對新的國內外情況,上海的疫情防控形勢如何?這座國際大都市如何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這篇大文章?

必須時刻警惕,不必過分擔心。事實證明,自啟動疫情防控至今,上海的防控經驗日漸豐富、防控舉措有條不紊、防控態勢從容良好,上海始終令人放心、值得託付。而這一切的背後,愈加凸顯上海超大城市公共衛生治理的紮實基礎和戰略前瞻。

發熱“ 哨點”遍佈全市

市、區兩級流行病學調查隊伍24小時輪班,做到24小時內快速查明感染來源;對“疑難病例”仔細排摸、逐一擊破;組建“追蹤辦”,在第一時間排摸密切接觸者、搜尋發現確診病例,有效避免這些病例成為新的傳染源……

令人放心,值得托付——看上海怎样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上海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務人員開展流調和病例軌跡追蹤

作為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的“哨兵”,上海市區兩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力以赴投入疫情防控,查明瞭所有確診病例的感染來源和傳播途徑。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何納教授表示:“規範高效的疾控體系,守衛著防止疫情擴散的‘大壩’,助力上海成為公共衛生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上海確診的本地病例中,在發熱門診首診的約佔6成,從發現首例疑似病例至今,發熱門診已經成為醫療機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篩查、診治和阻斷擴散的首道關口,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核心作用:

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發熱門診24小時開診,開闢專用檢查通道,將符合重點地區流行病學史、確診患者密切接觸史等標準的患者引導至第一發熱門診,普通發熱患者分流至第二發熱門診,避免交叉感染。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擴容發熱門診留觀病房,增添發熱門診專用CT等設備,發熱病人進入診區後,掛號、檢驗、檢查、取藥、治療、留觀“六不出門”。

目前,上海在全市常態化設置117家發熱門診基礎上進一步擴容,同時,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推進發熱哨點診室建設,兩張篩查網絡分層鋪設、上下聯動,提高傳染病病例的發現與預警能力。

作為上海已經完成建設的182個發熱哨點之一,普陀區長征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門診1樓單獨設置了哨點診室,配備專門的醫生、護士。中心副主任華志佳主治醫師說:“無論是預檢查出還是自訴發熱,患者都會被引導到哨點診室,進入規範的發熱篩查、甄別和轉診服務流程。”

正如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所說:通過發熱門診和哨點,新冠肺炎“傳播查得出”“患者瞞不住”。

令人放心,值得托付——看上海怎样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發熱門診醫務人員

閉環管理,環環相扣

一段時間以來,按照國務院應對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相關部署,上海及時研判境外疫情態勢,動態調整防控措施:從3月23日起,對除集中隔離人員外的所有非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入境來滬人員,進行100%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從3月28日起,對所有入境來滬人員一律實施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健康觀察;從3月31日起,對所有入境來滬人員進行100%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令人放心,值得托付——看上海怎样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海關關員在浦東國際機場對入境旅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海關是“國門衛士”。上海海關嚴格執行海關總署各項工作部署,持續提升海關在口岸的正面攔截能力,嚴格落實對來自重點防控國家(地區)的航班及入境人員的各項防控措施,同時,持續加大對其他國家(地區)的航班及入境人員的防控力度,保證在閉環管理和口岸有效管控的前提下,不斷提高旅客通關效率,減少和避免因人員聚集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充分展現海關履職盡責、守衛國門的形象。

在進一步強化口岸檢疫的同時,上海海關創新用好“120模式”和“130模式”,實現對重點人員的閉環管理:對登臨檢疫、體溫監測等環節查發的有發熱等症狀的入境人員,同步開展醫學排查,並立即安排120車輛轉運至指定醫療機構診療。對症狀不明顯但存在高風險的重點人員啟動“130模式”,直接轉運至指定隔離點迅速採樣送檢。待檢測結果出具後,由地方聯防聯控機制落實後續處置。

令人放心,值得托付——看上海怎样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入境旅客在浦東國際機場接受測溫檢疫

同時,上海海關還全面加強數據和信息共享,健全海關與衛健委、公安、邊檢、航空公司等部門的信息交互機制,同步加強長三角信息互換,實現重點旅客精準布控、精準攔截。

上海市疾控系統派出40多位精兵強將支援口岸。連日來,上海市疾控中心危害監控所的宓銘副主任醫師駐守在浦東機場T2航站樓,帶領小組憑藉著專業敏感仔細開展旅客信息的收集、複核、現場處置等工作。“我們和海關、邊檢、機場運營指揮中心等人員密切合作,在萬千旅客中精準發現問題、及時管控。”

隔離不隔心,隔離不隔愛

3月28日零時起,上海對所有入境來滬人員一律實施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健康觀察。隔離不隔心,隔離不隔愛,這是上海做好隔離工作的基本遵循。

令人放心,值得托付——看上海怎样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4月14日,企事業員工在上海市閔行區華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核酸檢測採樣。新華社記者 王翔攝

在浦東新區一處集中隔離觀察點,“照顧好剛回家的人”是工作人員的自我要求。來自周家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潘紅芬,用一沓已經裁剪好的紙,比照著名單把房間號用標記筆寫在紙上,再撕下一條條透明膠帶粘在桌沿。“這張紙回頭要粘在房門上方便識別人員身份,隔離人員也舟車勞頓了很久,我們提前把工作準備好也能儘快讓他們歇下來。”

一位從韓國回來的女士,因處於孕期情緒很不穩定,潘紅芬特意送上一瓶免洗手消毒液,並告訴她:“若是感到焦慮,就塗一點消消毒,我姓潘,從今天起我就是你的專屬醫生,有需要就打我電話,我第一時間過來。”這位孕媽的焦慮在她的關懷下漸漸得到疏解。

從入滬通道、醫療救治到社區管控,如何構築安全又溫情的防護體系,作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不斷探索更好的答案。

近日,居住在普陀區石泉路街道石一居民區的返滬人員劉先生一家還在自駕途中,手機上就收到了居民區發來的“溫馨提示”,上面明確了返滬後的注意事項,特別是回到小區後如何做好登記、需要哪些材料等,這打消了劉先生一家的原有顧慮。

在把提前準備好的當地健康碼、上海隨申碼和核酸檢測陰性報告等相關資料一併提交後,劉先生一家順利返回家中。“你們想得周到,我一定配合你們,確保小區平安。”劉先生告訴社區工作人員。

據瞭解,除做好對外地人員返滬後的生活關心外,上海不少社區還邀請心理諮詢師等,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向他們提供線上心理疏導和減壓服務,為他們迴歸正常生活、順利復工帶去溫暖和力量。

令人放心,值得托付——看上海怎样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