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走進學生心靈的“老師姐姐”

亳州:走進學生心靈的“老師姐姐”


  雖然現在教授美術,但馬燕也會利用課餘時間給學生們輔導英語

  小檔案

  “趁著年輕,將更多時間和關愛奉獻給孩子們。”帶著這樣簡單的想法,馬燕來到了蒙城一所鄉村小學。有過淚水,有過幸福。一年多過去了,馬燕漸漸從經驗不足到學會了用自己的方法與孩子們很好溝通,現在,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她為“老師姐姐”。

  姓名:馬燕 年齡:23歲

  支教點:蒙城縣立倉鎮中心小學

  我的心裡話:以教為樂,寓教於樂。雖然經驗不足,卻是樂在其中。一路走來,我教會了孩子們很多知識,同時他們也給了我滿滿的幸福。我愛孩子們。

  帶著熱情支教鄉村小學

  2018年,馬燕自亳州學院英語教育專業畢業後,參加了亳州市三支一扶考試,成為一名支教老師。作為蒙城人,能回到家鄉工作,一直是馬燕夢寐以求的,但到農村支教則是在一次偶然中突然冒出的想法。

  馬燕的實習學校是市區和蒙城縣城內的小學,她的一位朋友在蒙城縣一所農村小學實習,馬燕曾跟朋友到這所學校去過兩次。“師資短缺,環境也不能與城市的學校比。”這是馬燕對這所學校的第一印象。後來馬燕得知,很多城市來的年輕教師,大多在學校過渡一下,沒多久又回到了城市時,馬燕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到農村學校支教。

  “農村孩子與城裡的孩子不同,城裡的孩子,父母都在身邊,可以將自己的很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孩子的學習中,但是農村的孩子們大多隻能依靠老師。”馬燕說,她還年輕,她可以將自己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學生身上。

  帶著夢想,帶著熱情,帶著“奉獻自己全部力量”的勇氣和幹勁,馬燕來到了蒙城縣立倉鎮中心小學。她剛入校時負責學校五六年級的英語課,住在一間由教室改成的7人間宿舍裡。作為城市姑娘,她是第一次在這種環境下生活,但是馬燕並不覺得苦。

  “這點苦都吃不了,怎麼追求自己的夢想。”馬燕說,她做好了一切準備。

  從無助哭泣到幸福滿滿

  然而沒過多久,馬燕就遭受到了挫折。“跟自己想得完全不一樣。”馬燕說,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還能不能勝任這個工作。

  在五六年級的孩子看來,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馬燕就像一個大姐姐一樣,對於馬燕的話,他們根本不在乎。“我說什麼,一些學生好像沒聽見一樣。”馬燕說,她連最基本的班級紀律都維持不了,有一次,她實在受不了,哭著跑出了教室。然而孩子們接下來的行為,讓她又哭了一次。

  “好幾個同學給我寫信,說‘老師,我們錯了,我們不是故意的,以後再也不惹你生氣了,原諒我們好嗎?’”馬燕說,她當時看到孩子們的信,又哭了。“孩子們之前的表現可能並不是故意與我作對,不是不尊重我,只是單純地覺得我就像他們的大姐姐,但是讓我感覺他們太隨意了,主要還是缺乏有效的溝通。”

  那次之後,孩子們果然聽話了很多,這讓馬燕的信心又一次燃起,也慢慢找到了與學生們溝通的方法。

  馬燕說,孩子們也帶給她很多快樂。去年聖誕節,有學生問馬燕是否喜歡吃蘋果,馬燕說:“老師不喜歡吃蘋果,你不要給我買蘋果哦!”結果第二天,她收到了學生送來的橘子。

  “他們真的很單純,覺得老師不喜歡吃蘋果,就給老師買個橘子吧!”提起這件事,馬燕又笑了起來。

  對症下藥走進學生心靈

  在工作中,馬燕發現了一些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他們很多是留守兒童,平時父母打電話也只關心他們的成績,不關心他們的心理,有些心裡話他們也不願意跟父母和爺爺奶奶說。很多時候他們的一些‘出格’行為都是想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關注。”馬燕說,找到原因,就要對症下藥,她在與孩子的父母電話溝通的同時,讓這些調皮的孩子輪流做紀律班長,讓他們在約束別人行為的同時,慢慢學會以身作則。

  “他們缺少存在感,就給他們充分的存在感。”馬燕說,漸漸地,這些學生變得不那麼調皮了,學習成績也進步了很多。家長們看到孩子有了進步,也更願意積極配合老師,多與孩子談心,加強溝通。

  今年暑假,馬燕因一次意外,造成腿部骨折,學校綜合考慮,讓另外兩名年輕教師頂替了她的工作,她的傷有了好轉之後回到學校,按照學校安排開始教授美術課程。雖然現在教美術,但學生們有關於英語的問題,她也會利用課餘時間給予指導。

  馬燕說,一路走來,她教會了孩子們很多知識,同時孩子們也給她帶來了滿滿的幸福。雖然支教只有兩年,但她願意繼續留在孩子們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