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教學的技能

組織教學是教師為了保證正常的課堂教學秩序,組織學生參與教與學雙邊活動,完成教學任務所採取的行為方式。做好課堂教學的組織工作,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心理氣氛,使學生作好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準備,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是教學工作正常而有秩序地進行的首要條件。因此,每一位教師必須具備基本的組織教學技能。課堂教學的組織工作貫穿於一堂課的全過程,包括組織好一堂課的開端、組織好一堂課的全過程和精彩地結束一堂課。教師組織教學的技能體現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組織好一堂課的開端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也是這樣。課的開始對一堂課來說至關重要,有時甚至影響到整堂課的教學。因為這時候學生的情緒往往不太穩定,注意力不太集中,若教師視而不見,上臺就講或大吼大叫、不斷訓斥都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重視課堂教學的組織,使學生一上課就有安定的秩序、積極的思維和良好的聽課要求,這樣才能保證課的順利進行。組織一堂課的開端,教師可以憑藉語言、動作、身姿、表情等外顯行為,也可以藉助藝術導課等教學行為。組織一堂課的開端可參考的具體方法有:

1、環視法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富有表現力的眼晴往往能勝過生動的語言,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作用。因此,教師登上講臺時,要善於用熱情的教態、大方的舉止、慈善的表情及和藹可親、信任而又期待的目光環視全班,示意和提醒學生進人教學狀態。這樣學生往往能迅速安靜下來,個別學生沒有準備好,也會感覺到老師的等待,此時其他學生也會幫助提醒他。相反,教師如果不看學生,目中無人,學生就會乘機做一些小動作,影響教學秩序。用該種方法組織教學,目光必須平而有威,且要等學生都作好準備後再開講。

2、情感法

教學過程既是知識傳授的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情感具有共鳴性與感染性,,教師課堂上不僅要善於說理,而且要善於傳情,用波瀾起伏的情感激發學生的心智。如三、四節課學生疲勞時,教師如能以振奮的精神、豐富的感情、激昂的語調開講,往往能鼓舞學生的士氣,激發學生的情趣,活躍課堂的氣氛,使學生精神煥發。

3、問題導入法

學起于思,教師上課前若能提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或講一段與教學內容相關而又具有啟發作用的話則會像一塊心石投人學生的心湖,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和探究慾望,使學生的注意力被教師的問題吸引,不知不覺地進人教學中。

4、錯誤導入法

學生作業中的錯誤是在所難免的,作業錯誤往往是由於知識缺陷造成的。抓住作業中的共同錯誤,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找出正確的解題方法,不僅有利於彌補知識的薄弱環節,使知識系統化,而且能抓住學生的心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5、以舊帶新法

以舊代新是常用的開講法。科學知識是系統連貫的,新的知識是在舊的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講解新知識前,若能先複習舊知識,以舊帶新,自然導人新課,學生就能在輕鬆愉快中學習知識。以舊帶新法包括三種形式:總結複習自然過渡法、提問思考創新思維法和檢查舊知識的鞏固法。

6.、開門見山法

講授開始時.教師開門見山地介紹教學內容,提綱翠領地講清重點、難點、關鍵,寥寥數語,既能使教學目的明確,又能使學生心中有數,調整自己的注意力,作好精神準備。”

此外,精心設計的前言導語導入、故事導入、實例導入、審題導入、遊戲導入、情境導入、實驗導入及詩詞、歌曲、格言、謎語、笑話導人等都是組織教學開始的重要方法。

二、組織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中小學生由於受年齡限制,注意的穩定性和持久性較差,課堂上分心現象是常見的。因此,組織教學應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組織課堂教學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建立合理的課堂教學常規,規範學生的行為

課堂教學常規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也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規定:按時到校,上課前準備好學習用品,上下課時起立向老師致敬,下課時請老師先行;上課專心聽講,勇於提出問題,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除此之外,課堂常規中的認真聽講.積極思考、遵守課堂紀律等要求也對學生的行為起著制約作用。因此,教師應為學生講清紀律規範並引導他們養成自覺遵守規範的習慣,以保證課堂教學順利地進行。

2、用語言藝術組織教學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是信息傳遞的工具,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不僅能起到傳遞知識的作用,而且也能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一方面教師講解知識時語言本身的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能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另一方面教師運用語言時的抑揚頓挫、高低快慢,可以增加教學過程的節奏感和起伏感,使學生在教師語言的啟發下思維活躍、積極性高,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

3、用注意規律組織教學

注意是知識進人心靈的唯一窗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基本條件。一般而言,上課能認真聽講的學生,都是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相反,上課思想拋錨,學習就會出現夾生飯、因此,正確組織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組織教學的一種手段。

注意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兩種注意各有優缺點。運用有意注意時,注意張力高,耗能多,時間長了易疲勞;而無意注意受刺激的特點和直接興趣的關係較大,趣味刺激消失後,注意力可能會自動轉移。教師要讓學生有效地堅持完一堂課,一方面要講清教學目的,鍛鍊學生的意志;另一方面又要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兩種注意揚長避短巧妙地結合起來。

另外,教室的佈置、直觀教具的使用以及教師的裝束、言談、舉止等都能影響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室內過多的五顏六色的裝飾和張貼畫,直觀教具不等使用就放在明顯的地方,教師服飾的明顯變化等等,都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這此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都應充分注意。

4、用教學信息反饋組織教學

教學信息反饋是指教師自己講課時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瞭解。教學信息反饋有助於教師及時瞭解自己的教學效果,以便進行教學過程的調控。因為教師的知識要被學生接受,受許多因素的制約,雖然教師儘可能多地考慮了這些因素,但也有被忽略的方面,如果某一方面的的許多因素考慮不到將影響教學的整體效果,因此教師上課時要隨時隨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教學信息反饋既可以通過作業提問進行,也可以通過觀察瞭解。如學生雙眉緊蹙、面帶愁容則是沒有聽懂的表現,喜形於色、躍躍欲試說明認真聽講並理解了知識,而目光散亂、昏昏欲睡則是分心的標誌。教師應根據這些信息及時調整教學。

5、用教育機智組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會出現-些偶發事件,引起學生的分心。這些偶發事件既可能是由外界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教師或學生自身因素引起的。當偶發事件發生時,教師應當以冷靜的頭腦去分析,用機智巧妙的方法去解決。教師在課堂上應起主導作用,不能被學生的一言一行所左右,而應當縱觀全局,明察秋毫把課堂教學中發生的一切儘可能地納入到正常的教學軌道中,收到“見怪不怪”的效果。當偶發事件發生後,有經驗的教師往往不是馬上講課,而是先通過組織教學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使學生將斷裂的知識鏈條自己接起來,如可提一個諸如“同學們,剛才我們講到什麼地方 了”的問題,從而收到良好的組織教學的效果。

三、組織好一堂課的結束

一堂成功的課,不僅應當有良好的開端,而且還應該有耐人尋味的結束。組織一堂課的結束方式有以下幾種:

1、歸納式

一堂課將要結束時,為了給學生留下一個完整的的印象,教師可以用簡單明瞭、準確精練的語言對整個課堂的內容進行概括小結,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完整的認識,以起到突出主題、畫龍點睛的作用。

2、發散式

發散式指課堂教學結束前,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留下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課後去考慮。一個好的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還可以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精神。

3、懸念式

教師為了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留下難捨難忘的印象,可以模仿中國古典章回小說“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結尾,使學生對教學產生“言猶盡而意無窮”的感覺,以激發學生對下次瞭解新知識的求知慾望,架起新舊知識的橋樑。

4、作業式

許多中小學教師常用留作業的方式結束一節課。佈置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有助於學生及時鞏固、複習當堂課的知識技能。教師佈置的作業應當題量適宜,有代表性,還要為學生講清做題的要求等。

此外,還有面龍點睛式、首尾呼應式、提煉開華式、延伸拓展式 激發情感式、展現成果式、用實踐式等結束課的方式。教師無論採取那一種方式結束一堂課,都要注意控制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