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羅多夫形象剖析:怎麼看待男人獵豔時的心理活動

《包法利夫人》羅多夫形象剖析:怎麼看待男人獵豔時的心理活動

福樓拜的集大成之作——《包法利夫人》之所以到現在仍被奉為"小說家們的教科書",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書中的每一個人物性格都極具代表性,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任意一個人物拎出來,都可以完美詮釋"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能做到這個份上,當然離不開福樓拜超強的筆力,一字一句都在指引著人物的命運走向,大師之所以為大師,也許說的就是這份功力。

在福樓拜筆下,羅多夫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不僅改寫了女主人公愛瑪的命運,而且也從幾個側面向世人展現了男人在獵豔時的心理活動軌跡,即使是在150多年後的今天,對於被情所困的紅塵男女來說,也依然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小說中,羅多夫是一個三十四歲的單身漢,是貴族,有地產,有宅邸,有農場,每年還有一萬五千利弗爾的年金。這年金到底是多大一筆錢呢?女主人公愛瑪最後因為8千法郎而服毒自殺,可見,這真是一筆很大的財產,而且是每年都有。

《包法利夫人》羅多夫形象剖析:怎麼看待男人獵豔時的心理活動

羅多夫常在女人堆裡混,是個情場老手,一個女人會不會成為他的獵物,幾乎在第一次見面時,他就已經知道了,就像他第一次見愛瑪。

她有多無聊,她一準巴不得住在城裡,每天晚上跳波爾卡。她渴望愛情,就像案板上的鯉魚渴望水。我敢斷定,三句殷勤的話一說,她就會愛得你要命!一定又溫柔又迷人!……是啊,不過事後怎麼從中脫身呢?……他立即考慮起具體行動方案來。

從羅多夫這段心理活動的描述中,我們可以清楚知道,男人在獵豔時真實的想法:獵物能不能上手、事後如何抽身而退,甚至具體的行動方案,都已在第一次見面時,全部想好了,就像一場戲,你還沒登場,人家就已經幫你寫好了結局。

多可怕呀!羅多夫的這種性格和作風,冥冥之中也註定了愛瑪的悲劇命運,是不可逆的。始於新鮮、崩於責任、終於金錢……羅多夫的獵豔三部曲,任你西方還是東方,任時代如何變遷,依然驚人的相似!

《包法利夫人》羅多夫形象剖析:怎麼看待男人獵豔時的心理活動

01、始於新鮮——

日本兩性作家渡邊淳一曾經說過,愛情的最初,無一不是源於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興趣,而這興趣的大小,取決於新鮮度。

簡言之就是,新鮮度越高,興趣就越大。這點,在羅多夫第一次見愛瑪時,也交待清楚了:

他不由得想起了他的情婦,拿她來作比較。那是個魯昂的女演員,可她的模樣剛在記憶裡浮現出來,他就感到膩煩了……她那些逗樂的玩意兒,簡直太乏味了。再說,她吃長臂蝦都會吃得那麼上癮,真沒勁。

膩煩、乏味、沒勁……統統都是羅多夫厭倦後的感覺,這時候,在他眼裡,情人無論做什麼事,都能讓他倒胃口,只有換一個新鮮的獵物,才能治好他的胃病了。而愛瑪的出現,無疑就是這劑良藥。

兩個人在一起後,羅多夫也時常感嘆,他過去的情婦,幾乎沒有一個是像愛瑪這樣單純的,這在他,是一種新鮮的體驗,讓他擺脫了種種淺薄的習慣,同時既滿足了他的情慾,又滿足了他的虛榮心。

然而,源於新鮮感的姦情,自然也會有因新鮮感逝去而跟著消亡的一天。兩個人在一起不過幾個月後,當愛瑪再跟羅多夫講那些炙熱的情話時,羅多夫已經不再覺得新鮮了,在他眼裡,愛瑪跟別的情婦沒什麼兩樣。

新奇的魅力,漸漸地像件衣裳那般滑脫,裸露出情愛永恆的單調,始終是同樣的模式,同樣的腔調。

愛情開始時,人們總會有一種錯覺,特別是女人,很容易認為自己對於對方來說,會是一個特殊的人,等到愛情結束時才發現,其實真的沒什麼兩樣。

《包法利夫人》羅多夫形象剖析:怎麼看待男人獵豔時的心理活動

02、崩於責任——

愛情裡的悲劇,莫不是源於兩個人的不同步,比如羅多夫與愛瑪,一邊是愛瑪對羅多夫越來越嚴重的依賴,一邊卻是羅多夫越來越難掩的厭倦,更可悲的是,愛瑪對羅多夫的變化毫無察覺,或者說是自欺欺人的選擇視而不見,於是,愛瑪大膽地向羅多夫提出了私奔的想法,羅多夫也在表面上答應了。

興奮的愛瑪一邊安撫家人,一邊為私奔做準備,不時還抽空暢想一下私奔後的幸福生活,可以說,愛瑪對即將到來的理想生活已經迫不及待了,而此時的羅多夫卻猶豫了。

他想推遲半個月,以便了結一些事務,接著,一星期後,他說要再延遲兩個星期,接著他又病了,隨後他外出一趟,八月份過去了,行程一拖再拖,最後他倆說定九月四日星期一,講好不再改期。

單純的愛瑪到了此時也沒有懷疑過羅多夫的真心,哪怕私奔的日期一改再改,她也願意選擇相信羅多夫,或許這就是陷於戀愛中的女人都有的通病吧,智商分分鐘歸零。

就在愛瑪滿心歡喜的期待與羅多夫開啟新生活時,羅多夫想的,卻是另一回事:

"因為說到底,"他揮動著手叫道,"我是不可能移居國外的,何況還拖著個孩子。再說,還有那種種難堪,種種花銷……呵!不,不行,一百個不行!那樣做太蠢了!"

風花雪月誰都會,要是說到生活責任,那就不是人人都願意承擔的了,更別說是一個慣於遊戲情場的浪子了。於是,毫無意外的,羅多夫給愛瑪留了一封信,便逃跑了,信的結尾處,落款"您的朋友"幾個字,讓愛瑪直接昏厥了過去。

多諷刺啊,不用談責任的時候,你濃我濃;一旦跟責任扯上關係,馬上就變成了"您的朋友",翻臉如翻書,何止是薄涼那麼簡單。

《包法利夫人》羅多夫形象剖析:怎麼看待男人獵豔時的心理活動

03、終於金錢——

能夠摧毀愛情的因素有很多,金錢絕對是其中最有殺傷力的一種,何況像愛瑪與羅多夫這樣的露水情緣,在金錢面前更是脆弱得不堪一擊。

小說的最後,愛瑪因為託欠高利貸無力償還,而收到法院的支付催告書,限她24小時內償付八千法郎。對於那時已經債臺高築的愛瑪來說,八千法郎無疑是個天文數字,著急上火的愛瑪開始了四處找人借錢,但一無所獲。

絕望中的愛瑪想到了她的貴族情人羅多夫,此時在愛瑪心中,羅多夫依然是善良的、體貼的、慷慨的!而且愛瑪堅信,只要自己一個眼風,就能叫他重新回憶起他倆逝去的愛情……

很傻很天真的愛瑪三步並作兩步地朝著羅多夫的莊園趕去。心急如焚的愛瑪等不及多作寒暄,便直接向羅多夫說明了來意。然而羅多夫並沒有想要幫她的意思:

"我沒有這麼多錢,親愛的夫人。"羅多夫語氣平靜地說。

愛瑪的目光落在一把銀絲嵌花的短槍上,它正在陳列武器的盾板上閃閃發亮。"可要是一個人窮到了這地步,就不會在槍柄上嵌銀絲,就不會去買鑲玳瑁的掛鐘,也不會給馬鞭配上鍍金的銀哨子!"

面對愛瑪的控訴,羅多夫依然冷靜地表示,自己沒錢。羅多夫再明白不過了,愛情會經受陣陣寒風,而金錢上的要求風力最猛,能把愛情連根撥除。

絕望的愛瑪已經開始恍惚了,她想不起眼下這可怕的處境是怎麼回事,也想不起借錢這事了,她只為自己的愛情而痛苦,感到靈魂在從這種回憶中飄失,猶如受傷的人臨終前感到生命在從流血的創口中消逝。

可悲的是,愛瑪在服毒前,仍然以為她跟羅多夫之間,是一場純潔真摯的愛情;而在羅多夫看來,愛瑪只是他眾多情人中的一個,她和她們,並沒有什麼特殊。

《包法利夫人》羅多夫形象剖析:怎麼看待男人獵豔時的心理活動

福樓拜的用意:羅多夫在《包法利夫人》中的作用

從小說人物關係上來看,羅多夫是愛瑪的第一個情人,也是愛瑪跨上不歸路的源頭,他就像是導火索一樣的存在,將愛瑪一生的悲劇,層層點燃,而他自己卻在關鍵時刻抽身而退,遠遠觀望著這場由自己親手點燃的烈火,將曾經的愛情焚燒殆盡。

從作者本身來看,福樓拜曾經說過"我就是愛瑪,愛瑪就是我。",而福樓拜也是藉由《包法利夫人》來清算自己內心的浪漫主義,基於此,羅多夫必須出現,愛瑪也必須死,這是小說一開始就定好的基調。

從大環境來看,《包法利夫人》創作的時代,法國正處於七月王朝的統治之下,而緊接著就是轟轟烈烈的歐洲工業革命。每一場社會革命,伴隨而來的,必定是一場社會的大動盪,各種新潮思想也不斷湧現,新舊思潮的爭鬥,體現在人物關係上,就是代表浪漫主義的愛瑪最終必將亡於代表利已主義的羅多夫之手。

是的,工業革命中最先催生出來的,就是精緻的利已主義,作為貴族的羅多夫,自然也是利已主義的代言人。

利已主義之後,人文主義思潮的迴歸,那就要等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了,不過,那已經不在我們今天討論的議題範圍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