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的“悲慘命運”帶給我們哪些警醒?

文 | 翩翩青楓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包含人性弱點的百科全書,認為它幾乎不帶評判色彩地描述了一個女人在追求愛情和物質享樂時的可愛與可氣、激情與痴狂以及任性與墮落。—作家蘇童

《包法利夫人》的“悲慘命運”帶給我們哪些警醒?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難免會行差走錯,可如果一個人為了滿足自己不切實際的願望,而無底線地縱容自己去墮落,那麼她遲早都會作繭自縛,畢竟在理想和現實的較量之下,人始終是無法逃避現實生活而存在。

而那些試圖打破侷限超然物外的人,終究是會自食其果。法國知名作家福樓拜在他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裡,就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受過貴族化教育的艾瑪.包法利,為了擺脫枯燥、沉悶的婚姻生活,她揹著他丈夫兩度出軌,可這非但沒有給她帶來想要的生活,反而讓她在追求浪漫和理想的愛情中,逐漸迷失了心性,她不斷地靠借高利貸去享受奢華生活,直到債臺高築,走投無路......

小說取材於真人真事,一個鄉村醫生夫人服毒身亡的事件,小說的獨創之處在於作者將現實與幻想作為批判的對象,它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腐朽墮落的社會風氣以及外省貴族、高利貸者等小市民的醜惡鄙俗罪行,真實再現了資本主義發展初期繁榮背後所掩藏的殘酷現實。

《包法利夫人》不僅是19世紀自然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而且在藝術手法上也堪稱典範,其文辭優美,筆觸細膩以及獨特的作家隱匿寫法頗負盛名,此小說是作者歷經差不多五年時間才完成,自出版以來就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福樓拜曾說過:艾瑪.包法利,就是他自己,其實不僅作者一個人,我們不少人多多少少都能在艾瑪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包法利夫人》的“悲慘命運”帶給我們哪些警醒?


一、悲劇的開始源於所遇非良人

顧小白說得妙: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毫無理由,毫無原因的愛情,除了財富與地位,美麗與才氣,或許還有別的,想要一種相似的慰藉,想要滿足虛榮心,想要逃避過去,想要宣洩一些感情,這些都掛著愛情的名義,有的慢慢淡去,有的真的愛上了你。有原因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認這些原因,卻把它歸結為緣分的神秘。

可活在想象中的女人,又何以懂得這世間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不然艾瑪的感情之路也不會總是這樣不幸,她的初心只是想追求幸福,可她為何會身陷迷茫情愛中而不能自拔?這還得從她的情感經歷說起。

艾瑪是一個情感豐富又愛慕虛榮的美麗女子,從小她就讀了大量浪漫主義文學作品,她內心渴望能擁有像小說中所描述的浪漫愛情。然而,現實與理想總是背道而馳,當她滿懷憧憬地嫁給夏爾.包法利,婚後幾天她就發現這並不是她想要的婚姻生活,她開始後悔自己為何要結婚?儘管她丈夫在物質上盡己所能滿足她的各種需求,但在精神交流上他們兩人的思想卻始終無法有共鳴。

對於這種一成不變、枯燥乏味的平庸生活,艾瑪越發不能忍耐,她的生活充滿了壓抑和痛苦,她的內心渴求能逃離這苦悶生活,於是她開始寄情於虛幻的想象中,她渴望小說中的完美男子能出現在她的身邊撫慰她那顆受傷的心靈。

《包法利夫人》的“悲慘命運”帶給我們哪些警醒?


自從在舞會上邂逅了子爵後,艾瑪的心再也無法平靜了,那個夢中男人令她魂牽夢繞,可兩人終究是無交集。艾瑪第一次精神出軌的對象是列翁,男方雖然也仰慕艾瑪,但由於道德的束縛使得兩人都不敢逾越雷池,這段感情便就此擱下,不久後列翁也去了法國求學,直至艾瑪被人拋棄後兩人才真正再一起。

後來,艾瑪又遇見了羅多爾夫,這個男人不同於她平庸的丈夫和羞澀的列翁,他是個情場高手,不僅能讀懂女人的內心想法,對待愛情還極具攻擊性,自從他第一次見到年輕貌美的艾瑪,就想著一定要得到她。在他強勢追求之下,艾瑪很快突破道德底線墜入了他的情網,然而當艾瑪瘋狂愛上他的時候,並打算與他私奔,羅多爾夫卻狠心拋棄了她,還美其名說是為了保全女方的名譽......

追求美滿愛情沒有錯?可艾瑪的可悲在於她所遇非人,她的情人根本不是真正愛她,而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征服欲。當她被債務纏身時,曾求助過情人們,可換來的卻是愛莫能助。在金錢和利益至上,愛情顯得是如此一文不值,情人的虛偽和絕情可以說是壓倒艾瑪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情場屢次失意的艾瑪,可謂是可悲之極。人家只是貪圖她的美色,而她毫不自知,甚至還把這些虛偽又花心的男人當成手中寶,付出自己的全部,從這點來看,艾瑪她是咎由自取。

二、艾瑪悲劇人生的根源

艾瑪的悲劇根源雖然是多重原因造成的,但最重要的還是她自甘墮落使然,她把愛情當作她生命的全部,為了擁有浪漫愛情,她瘋狂到喪失了心智,不停地用奢靡的物質生活來掩飾她內心的空虛,以致最後越陷越深,無法逃脫命運的懲罰。

《包法利夫人》的“悲慘命運”帶給我們哪些警醒?


對於艾瑪的悲慘命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人批判她太虛榮;有人則同情她生錯時代;還有人埋怨她太自私,不懂得知足常樂;艾瑪人生經歷不僅可悲,還可憐,她是如何走上這一步的?

1.家庭的影響。

艾瑪出身於一個條件稍好的農民家庭,父親在她很小時候送她去修道院接受貴族教育,直到她母親去世後,才把她接回來。在修道院求學期間,她讀了大量的浪漫主義小說,她內心特別嚮往書中那種浪漫的愛情生活。

對待愛情,艾瑪是迷茫又困惑的,可身邊又無人善加引導她,她只能靠著自己狹窄的想象空間去闡釋愛情,當我們嘲諷艾瑪的虛榮、做作時,卻不知她也是受害者,她從小養尊處優,結婚後,她丈夫對她更是惟命是從,儘量滿足她所提的各種無理要求,以致她虛榮心膨脹,期望奢求更多,直到最後欠債累累才有點清醒。

2.自身的原因。

艾瑪總是不滿足現實的生活,她任性、虛榮、貪婪以及愛幻想的個性讓她忘卻本心,人若任由自身慾望驅使,去追求虛幻的精神生活,遲早都會把自己的前路堵死。

艾瑪她從來不懂得知足和珍惜,總把別人對她的好,當作理所應當。她從未為她孩子和丈夫著想過,她關心的永遠是她自己過得好與不好。她以為突破道德底線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樣,殊不知這其實是條不歸路,直到她死才驚覺原來她那木訥、不善言辭的丈夫才是這世上最愛她的人。

3.時代的悲劇。

福樓拜在創作艾瑪.包法利小說形象時,他批判了艾瑪的虛榮以及她貪圖享樂的生活態度,但與其同時,他又同情她的人生遭遇。

《包法利夫人》的“悲慘命運”帶給我們哪些警醒?


他之所以把艾瑪寫死,一方面是因為艾瑪她心底不滿足平庸的生活,但理想又是那麼遙不可及,在理想與慾望的挾持下,她終究是無法剋制住心中那團熊熊烈火,她的結局依舊是悲慘的。另一方面,指出了過度消費是造成她死亡的直接原因。而更為諷刺的是艾瑪死後,無證經營的藥劑師郝麥得到了十字勳章,而把艾瑪逼上絕路的奸商樂樂卻發了財。

從以上幾點我們可以看出,艾瑪的悲劇其實是在所難免的,她從小所接受的教育、父母對她的疏於管教、丈夫的無底線寵愛以及她個人的單純無知和虛榮心都為她的人生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正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悲之處,如果當初有人能引導一下艾瑪,或者艾瑪能迷途知返,也許結局就不一樣了……

三、艾瑪的故事帶給我們哪些思考?

假如夏爾是一個有心的人,假如他會察言觀色,假如他的眼睛能夠接觸到她的思想,哪怕只有一次,那她也會覺得,千言萬語就會立刻源源不斷地從她心頭湧出來,好像用手一搖牆邊的果樹,熟透的果子就會紛紛落下一樣,可是,他們生活上越接近,心理的距離反倒越來越遠了。

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假若夏爾他懂浪漫、善言辭,就真的能守住艾瑪那顆不安守本分的心嗎?在我看來,這可未必。她生性浪漫,又深受消極浪漫主義文學毒害,也許她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她就像一隻飛蛾撲火,橫衝直撞,自取毀亡。

《包法利夫人》的“悲慘命運”帶給我們哪些警醒?


亞里士多德說:有7個原因決定了人類的行動:機遇、本性、強迫、習慣、理性、激情和慾望。而艾瑪則是受制於愛幻想的本性,為自己的慾望所征服,她不懂得約束自己、更不懂得反思過錯,以致在這條錯誤的人生路上越走越偏,最終是害了自己,又害了家人。

如果艾瑪能接受普通人的平淡的生活,她還不至於走上這條絕路,可是,對於一個曾經接受過貴族教育的農家女來說,她又如何甘心自己的人生是如此平庸?

在我看來,如果人生可以重來,艾瑪依然會重蹈覆轍,親手斷送自己的幸福,總而言之,在錯誤的三觀指導之下,她的命運是在劫難逃的,但她的人生血淚史卻至今仍能帶給我們一些警醒。

(1)做人做事若沒有道德規則和底線,終歸是逃脫不了命運的懲罰。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

(2)放縱自己的慾望是最大的罪惡,不知自己的過失是人生最大的痛。

(3)生活也許很艱難,可這就是人生,逃避現實並不能給你靈魂帶來救贖,反而會讓你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

(4)生活是一場冒險,人在追逐夢想的時候,要認清現實,學會自我約束、控制和反思,不為慾望所吞噬,迷失自我。

《包法利夫人》的“悲慘命運”帶給我們哪些警醒?


艾瑪的悲慘故事為何至今仍能帶給我們啟示?是因為它寫得很真實,道出了世態的炎涼和人性的弱點,在我們身邊或多或少都有類似艾瑪這樣的女人存在。艾瑪的案例雖然是個反面教材,但它卻時刻提醒著我們: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小說給我們帶來的精神價值還是頗具現代意義的。

《包法利夫人》的悲劇人生經歷告誡我們:傷害我們的往往不是外物,而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貪婪是萬惡的根源,盲目追求不切合實際的幻境,把自身命運寄託在別人身上,到頭來終究都是一場空。

人的一生雖不完美,可平平淡淡才是真,世上哪有命運這個東西,一切無非是生活給予你的懲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