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關之戰:宋軍以弱勝強大敗金兀朮,力保南宋半壁江山

導語:

1127年金滅北宋後,舉兵南下,兵鋒直指江南,意在一舉滅亡草創中的南宋王朝。

建炎四年(1130年),宋金形式發生了複雜的變化。金兀朮渡江南侵,企圖一舉滅宋的軍事行動遭到失敗,東南戰線的失利使金人的戰略意圖有了明顯的改變,即由直接渡江滅亡南宋轉而利用其在川陝的推進,集中兵力攻擊陝西一帶,然後由這裡進入四川,控制長江上游,對南宋實行大包抄。

仙人關之戰:宋軍以弱勝強大敗金兀朮,力保南宋半壁江山

從這一戰略目標出發,金人在中原扶植了一個偽齊政權以穩住華北的同時,調集兵力重點進攻川陝,南宋軍隊跟金國經過一系列戰爭後陝西大部丟失,退守“蜀口”仙人關。

四川的地位相當重要,保住四川,宋軍可以有力的牽制和支援陝西和荊襄地區,如果丟失,南宋就會丟失半壁江山,甚至危及整個國家安全。因此作為蜀地入口的仙人關成了宋金必爭之地。

1134年雙方在仙人關爆發大戰,只有3萬餘人且以步兵為主的南宋軍隊,在吳玠的帶領下大敗金兀朮率領的以騎兵為主的10餘萬精銳,挫敗了金軍入川戰的略企圖,力保了南宋半壁江山。

金軍進入陝西后與南宋的戰爭

金軍南下攻宋的時候,對於川陝,只是派了完顏婁室部在此攻城佔地,以牽制這裡的宋軍,完顏婁室不愧為金國名將,率部在川陝戰場上節節推進,從建炎元年(1127)冬到富平之戰前的建炎四年(1130)間,

先後攻陷了長安、鳳翔、陝、華、隴、秦等府州,勢如破竹,川陝大震。

面對金軍的入侵,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為了牽制金軍主力,同時改變川陝戰場被動局面,傾其川陝5路大軍,約十幾萬人,與金進行大會戰。此時金軍統帥完顏宗輔帶著金兀朮率軍趕來跟完顏婁室部匯合,雙方在富平爆發了大戰,史稱“富平之戰”。由於張浚的軍事失誤以及各部將領的互不協同等因素,宋軍大敗

仙人關之戰:宋軍以弱勝強大敗金兀朮,力保南宋半壁江山

宋金大戰

富平一戰使金方確立以川陝為重心的戰略主攻方向基本得以實現,下一步行動便是從秦隴奪漢中入四川,控制長江上游,然後順江東下,陷東南臨安政權於死地。金國為了實現這一戰略意圖,傾其主力,在秦嶺和蜀道要隘連續向宋發動大規模進攻。

宋軍戰敗後,在一潰千里的逆境中,宋將吳玠站了出來,他不肯退入四川,反而招募散兵數千人,堅守渭水入漢中的門戶——和尚原。紹興元年(1131年)和尚原之戰爆發,面對強大的金軍,吳玠絲毫不懼,吳玠命令手下挑選勁弓強弩,依託地形,分番迭射,弓矢連發,箭如雨下。金軍不利,丟掉武器退卻。吳玠抓住有利戰機,出奇兵從兩旁襲擊,阻斷金軍運糧通道,金軍陷入困境,兀朮見勢不妙,奪路逃遁。吳玠乘勝追擊,於神坌一地設兵伏擊,金軍大亂,宋軍連夜出擊,大敗金軍。連主帥金兀朮也中箭負傷,狼狽逃走。

仙人關之戰:宋軍以弱勝強大敗金兀朮,力保南宋半壁江山

影視劇中的吳玠

和尚原雖然金軍戰敗,但金軍並沒有罷休,轉而進攻金州。知興元府劉子羽急派統制官田晟守饒風關,並請求吳玠支援,吳玠率兵馳援,並在繞風關打退金軍六次進攻,後因為叛徒出賣,被兩面夾擊,繞風關失守,吳玠不得已退守仙人關

仙人關之戰

仙人關之戰是宋金爭奪“蜀口”的繼續。對於拿下由號稱陝入川的鎖鑰之地的仙人關,金統治者也是下了很大決心,“是舉也,金人決意入蜀,自完顏杲以下,皆盡室而來”(《續資治通鑑》)。金兀朮也親自出馬,親率步騎10餘萬殺向仙人關,而吳玠此時手裡只有萬餘人,得知消息後吳玠的弟弟吳璘急忙支援,倍道兼程,轉戰七天七夜,才和吳玠會和。

仙人關之戰:宋軍以弱勝強大敗金兀朮,力保南宋半壁江山

金兀朮

紹興四年(1134年)二月,仙人關之戰打響,一場爭奪通往蜀地入口,關乎大宋半壁江山安危的嚴酷戰爭開始了。

仙人關大戰一開始,金兵首先進攻吳玠軍營,被擊退後,又採用雲梯攻打宋軍壘壁,宋軍以撞竿擊碎雲梯,用長矛刺殺金兵,敵人又一次敗退。面對金兵的頑強進攻,吳璘拔刀劃地,對諸將說:“死則死此,退者斬!“話音未落,金兵便發起第三次進攻。他們兵分兩路,金兀朮佈陣在東,韓常佈陣在西,同時發起衝殺。

吳磷率精銳士兵,穿插其間,不停地指揮作戰,酣戰多時,士兵稍顯疲睏,就讓士兵撤回第二隘休息待命。這時,金兵接踵而至,他們“人被重鎧,鐵鉤相連,魚貫面上。”吳璘軍以“駐隊矢輪番射擊,“矢下如雨,死者層積”。但金兵毫不退卻,踩著同伴的屍體繼續進攻,終於登上了關隘,金將撤離喝駐馬環視,得意地叫道,“吾得之矣!”

仙人關之戰:宋軍以弱勝強大敗金兀朮,力保南宋半壁江山

輪番發箭(類似於後來的三段式射擊)

在這生死收關的時刻,吳玠派田晟率部以長矛大斧左右出擊,他們打著火炬,敲著戰鼓邊作戰邊迷惑敵軍。金兵不知虛實,心驚膽裂,徹夜不寧。第二天,吳玠發起反攻,率領精兵,衝入金營,金兵陣腳大亂。宋軍人人奮勇當先,揮刀砍殺。金將韓常的左眼也被射瞎,全軍死傷慘重,連夜撤軍。吳玠又派兵伏擊,連連取勝。金軍大敗只好退守風翔,“不敢妄動”。

仙人關之戰,最終宋軍以弱勝強大敗金兀朮,確保了蜀地的安危

仙人關之戰宋軍獲勝原因分析

仙人關之戰之,金軍步騎10餘萬人,據《金史》記載此次出征“半是馬軍”,堪稱精銳盡出,而吳玠方面加上支援的各路兵馬,總人數不過三萬餘人,而且大部分是步軍。宋軍的獲勝可以說是典型的以弱勝強。

那麼宋軍的獲勝原因是什麼呢?

一、佔據地利優勢

按吳璘在所著兵書中總結,金人有四長“曰騎兵,曰堅韌,曰重甲,曰弓矢”(《宋史·吳璘傳》)。這四長的核心就是騎兵,金國騎兵有一個特點,騎兵作戰一個回合後,就重整隊形,連續衝鋒叫做“更進迭退”,而且金國騎兵還慣披重甲作戰,一副重甲幾十斤,負荷重甲再加上武器,雜物,還能連續作戰數十百個回合,確實十分強悍。

仙人關之戰:宋軍以弱勝強大敗金兀朮,力保南宋半壁江山

強悍的金軍騎兵

但仙人關地處山地,地勢險要,強悍的金國騎兵沒有馳突的餘地。《宋史·吳玠傳》也記載:“山谷路狹多石,馬不能行,金人舍馬步戰。”,金軍發揮不了騎兵優勢,而且宋軍是防守方,而且居高臨下佔盡了優勢。

二、宋軍飽滿的士氣和頑強的鬥志

自古迄今,軍隊的士氣和鬥志從來都是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初金入中原之際,挾滅遼餘威,先聲奪人,孱弱的宋軍往往一觸而潰,或者不戰而潰。但經過吳玠指揮的和尚原一役,宋軍發現金軍也沒那麼可怕,也可以戰勝。而且此次指揮還是吳玠,軍士對統帥也無比的信任,故而悍不畏死,上下一心。

三、吳玠巧妙的指揮

仙人關的大勝跟吳玠的巧妙指揮是分不開的。

設置營寨,進行縱深防禦,敵軍銳氣正盛的時候,就固守營寨避免野戰。同時設置第二層關隘加強縱深,第一層的關隘有失,就退入第二關隘,並伺機反攻,而第二層關隘還可以安置勞累受傷士兵,進可攻退可守。

抓住金人“弓矢不若中國之勁力的特點”,用勁弓勁弩來剋制金人的重甲,用遠程弓剋制金兵的短弓。如宋軍的神器神臂弓。

仙人關之戰:宋軍以弱勝強大敗金兀朮,力保南宋半壁江山

神臂弓

選便利地形,出精銳士卒,不停地騷擾打擊金軍,“使不得休暇,以沮其堅韌之勢。”(《宋史·吳玠、吳璘傳》)。

實行劫營夜戰和白刃近戰,利用金軍善於騎射短於近戰的特點,揚長避短對金軍進行打擊,事實證明非常奏效。

仙人關之戰的影響和意義

仙人關之戰:宋軍以弱勝強大敗金兀朮,力保南宋半壁江山

宋金形勢圖

仙人關之戰的勝利,挫敗了金軍重點進攻川陝的戰略,守住了四川,進而使關陝和荊襄兩個戰略要地有更好的支撐,保住了大宋的半壁江山,基本阻扼了金人南侵的勢頭,奠定了宋金以東起淮河西至大散關為界的格局。

《金史》

《三朝北盟會編》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續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