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中年人心理|“只因我没有放弃的余地”就要承受最委屈的压力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年人是职场中最好“欺负”的年龄,乍一看有点不可思议,仔细想想,确实有其道理。青年人的离职总是那么猛烈,走的潇洒,毫无顾忌;中年人的生活没有走的余地,只能选择勇往前行。

在职场中,我们既能看到指点江山的中年领导,也能看到委曲求全的中年打工者,对于后者是绝大部分人群,他们肩负着家庭的重任、孩子的养育、贷款的压力,任何一点变化,都让他们犹如惊弓之鸟一般慌张而焦虑。

在一些心理调研数据中发现,40-60岁之间年龄段的人群中,心理健康的水平波动最大,也更容易受到心理问题躯体化的困扰,例如:头昏、头痛、乏力、睡眠障碍、心慌、慢性疼痛、尿频等。虽然中年人情绪的波动并没有年轻人一般的剧烈变化,但是,负面情绪缺乏通路导致的压抑更是中年人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无意中听到过两个40岁朝上中年人的对话,其中一位在吐槽自己的年轻领导,话语中满满的都是对于年轻领导的心理抗拒,其中最让我深刻的一句话是“研究生怎么了,要是没我,他能做成那些事吗”,虽然不知事件的全貌,但是看到那手中的烟头和快要失控的情绪,我能够深深感受到来自心底的那份委屈和压力。

这件事情引出了中年人的第一个心理常态,就是对于自我认知的焦虑,能力不够、屈居人下、动力不足、现实处境等等,既有客观因素带来的心理压力,也有主观因素造成的自我批判

,在自我实现这个心理需求最高层次的领域中,中年人处在既难以获得认同又充满戾气的尴尬境地。

关怀中年人心理|“只因我没有放弃的余地”就要承受最委屈的压力

油腻的中年人,是不思进取还是无可奈何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我们主观上可以给予这些中年人无限的怜悯,但是社会发展规律和竞争机制并不会给予任何人同情;也正是因为这些所谓的“残忍现实”进一步推动着社会、经济、人才的发展,但是对于很多中年职场人来说,比起竞争,思维固化才是他们最大的阻碍。

曾经和一个中年男性朋友聊天,他特别担忧的说:“我儿子说我固执到难以沟通,最可怕的是,我跟我老婆也这样评价过父母”。是啊,多少人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成为了那个我们最不想要的自己,但是,我们不能只感叹已经形成的结果,思维固化才是阻止我们心理进步的最大阻碍。

中年人喜欢在KTV唱《情非得已》,更喜欢用现实的借口来阻碍自己进一步的成长。学历的提升、职业的晋升、思想的飞升,能做而不愿做和想做却无法做有质的不同。随着自己年龄的提升,接触到中年人的机会越来越多,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似乎成为了中年人安慰自我的良药,就连锻炼身体这样只需要与自己竞争的方式都被放弃了。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自怜自哀又不思进取连自家人都无法忍受,又何以要求社会和他人怜悯。

当然,中年人的无可奈何确实存在。房贷、车贷、父母、孩子、妻子、丈夫,任何一个因素就足以让他们陷入思考的挣扎,但是,用进废退几乎成为了中年群体唯一的选择。

关怀中年人心理|“只因我没有放弃的余地”就要承受最委屈的压力

中年危机的存在,难道没有任何价值?

前段时间看了一部叫做《布拉德的中年危机》的电影,主角是一位正在经历中年危机的男人,他拥有幸福的家庭、争气的儿子、良好的人际圈子,但是,思维僵化让他看不到这一切的意义,他固执地羡慕着别人,认为自己才是这世界的中心,直到有一天,这种自我良好的虚幻被儿子所打破,他才开始思考人到中年的意义。

一个有智慧的中年人,总能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寻找到积极、向上的人生意义,家庭、工作、孩子、人际,中年人所拥有的心理资源更加丰富,也正是这些人生要素的构成,让中年人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本质的意义。

中年人也许已经错过年轻的红利以及青年人可以潇洒放弃的权利,但是,绝不是说中年人的危机就毫无意义。其实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在面对不同的心理危机,只是当我们没有直接面对时,很难去理解。

对于年轻人来说,试错的机会不是权利,而是经历,而对于中年人来说,奋斗对于自己、家庭来说都更具有意义。

关怀中年人心理|“只因我没有放弃的余地”就要承受最委屈的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