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搬家,關於四種盈利模式的思考

日更第二年第243天,累計31萬字

今天一口氣把東西都搬到了新房子去,突然發現,人其實並不需要那麼多東西,科科老師說,我學會斷離舍的話,我就會變成一個心想事成的大法師,從此要關注,必須有的東西,不必要的東西,可以不要了。

人、事、物,只選擇必須有的,只選擇當下最好的。

1

搬家公司

第一種盈利模式:靠頭腦。

之前在網上找了一個搬家公司,百度搜索來的, 網上搜索搬家公司,找到一個看上去靠譜的搬家公司,叫人人搬家公司,人人都要請他搬,覺得不錯,就電話溝通報價。

撥通電話後,大概老闆就問了一下,有多少東西,哪裡搬哪裡,要不要上樓等等,報了一個價格,我們覺得合理,就定了。

我覺得這種盈利模式,就是把傳統的搬家生意,變成了互聯網的生意,現在還有很多傳統的生意,可以用這種方式來做,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像我們賣特產,完全走的是社群、微信朋友圈,一個線下的走法都沒有。

這種盈利模式,需要最多的智慧,知道在一個新的場,架設成交框架。因為這是一個剛需,只要你用過一次,你就會愛上搬家公司的服務。之前我們自己搬過兩次家,來回七八趟,還沒有搬好。

搬家公司的確創造了價值。但有一點我沒有想通的是,為什麼沒有巨頭存在,可能這個服務是不確定的,而且搬家公司必須一對一的服務,不能批量複製。

2

第二種盈利模式

第二種盈利模式,有點巧妙,其實這個司機是自帶車輛,就是說,司機與搬家公司的老闆是合作關係,司機也是一個小老闆,因為他是出了車輛的。

有一次搬家,司機只負責開車,而不負責搬東西,所以另外還有兩個工人。這一次司機不僅開車,還參與搬東西,所以只來了兩個人,共搬了4-5回,就把家裡的傢俱物料什麼的,搬上了車。

因此,我猜想,出車的人能分得一份收入。

這種收入,其實是一種資產收入+技能投入。他的客戶其實是搬家公司的老闆,他幫老闆解決運輸的問題,與此同時,換回一份相對穩定的訂單收入,比起自己去找客戶,搬家公司能給他更多的流量,從零售做成了批發,單價低了,但一個月的總收入就高了。

3

第三種盈利模式

這次搬家來了兩個人,一個年輕人,一個年長的人。

年輕人做事情利索,也非常專業,話不多,但有趣的是,他兩個一直在吵,一個要這樣搬,另一個就說,這樣不行,非要換種搬法,最終要麼年輕人妥協,要麼年長的妥協,反正每一趟都在吵架式商量。

但對我們還是很和善的。

所以我在想,這個年輕人,應該是老大,他攬的活,然後這個年長的人,跟著他做事,因為資格年紀老,身體雖然服從管理,但是嘴上還是要爭取一點面子。

這個年輕人,因為自已開車,又自己攬的活,肯定能多分一點,因此,他在做事情方面,是有求於這個年長的人的。

我關注到一個細節,因為我們有一個床,是絨布的,今天下了一場大雨水,我們擔心會弄髒,所以這個年輕人,就過來說,這個我建議你包一下,我給你用上塑料薄膜,你放心,包的好好的,一定沒問題的。

增值服務加收30元。我太太說,那好吧。

這個年輕人,很敏銳的察覺到了我們的潛在需求,並迅速提供瞭解決方案和合理的報價,迅速達成了訂單,這是一種很優秀的銷售能力。

後來我看他對包這個床架特別上心,一層又一層,我們都覺得,關鍵地方包上一層就可以了,錢照樣給,但不需要這麼浪費,他偏不,包得嚴嚴實實的,我拆的時候,拆了半天,我覺得用這麼多的塑料,我給地球母親添堵了。

所以我覺得這個30元,他可能認為收得有點心虛了,必須要做好些,從這個細節,也贏得了我們更多的好感。

4

第四種盈利模式

那個年長的人,他靠什麼賺錢,體力,就是實實在在做事情的能力,雖然他與年輕人看上去矛盾挺大,實際上,他是非常聽話的。

因為他單獨接不到訂單,無法接觸到完整的服務流程,因此,他的視野最窄,選擇也最少,嘴上說得多,應該就是一種平衡不安的表現吧。

最後臨走的時候,還向我們說,要加點錢,買水喝,那時地下室沒有信號,我打不通太太的電話,只能把收樓時開發商贈送的僅剩的一罐可樂給了他。年輕小夥還不喝,給了這個年長的人。

回來的路上,我和太太聊天,我說,你看為什麼這些底層的勞動人民,明明有機會接觸到比他賺錢多的人,卻從來沒有想過問一句,你的錢是怎麼賺的。我太太說,可能他們覺得自己只能幹這些吧,心裡已經認定了,自己做不了更多,我們還不是一樣,有時候也不肯多問一句,身邊優秀的人其實非常非常多。

從這四種模式來看,最差的,就是賣體力,當然未來我覺得像一些底層的事情,願意做的人會越來越少,比如保潔、搬運、司機等等,價格也會越來越高,但是有一個最大的威脅,就是機器替代人工。

更好一點的,就是像這個小夥子一樣,敏銳的發現客戶的需求,並有能力去滿足,長此以往,如果他有心鑽研,做好業務是遲早的事情,但是他的野心如果能更大一些,從零售,做成批發,就更棒了。

最輕鬆的,莫過於用資源去賺錢的司機,投資一臺十幾萬的小貨車,跟著搬家公司一起賺錢,也許還能同時服務好幾家搬家公司,靈活度非常高。唯一的缺點就是需要自己跟車,其實跟普通的滴滴司機也沒什麼區別,沒那麼辛苦吧。如果能自己出車,而讓別人開,把一個主動收入,變成被動收入,就更棒了。

搬家公司的老闆,無疑是整個模式中最高明的,我在猜想,這個做搬家公司的老闆,也許都不是傳統搬家公司出身的,他只是一個程序員,或者IT人員,發現了這個百度搜索可以獲得大量的客戶需求,然後把這些需求賣給那些提供搬家服務的人,超輕的模式,海量的訂單,靈活的合作方式,穩定的收益,最大的風險就在於百度競價的投入。

為什麼沒有巨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不懂這個行業吧,還有一個瞎猜的原因,就是因為搬家業務不穩定,隨機性很高。

廖金

2019年9月6日於佛山

今天搬家,關於四種盈利模式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