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冬至时

校门口,三角梅开,红得张扬,艳得璀璨,宛若朝气蓬勃的少女在灿烂绚丽的阳光下翩然起舞,千般娇姿,万般婀娜,美得肆无忌惮,美得逼人的眼……我沉醉其中,周围的车水马龙渐渐淡去,独留这一抹红…..

又是一年冬至时

“亲爱的,亲爱的,我来了”小不点放大的笑脸突现眼前。

“哦,你出来了!”

“是呀,我跟你说,我们今天吃汤圆啦!”

“啥?”

“汤圆呀!”

“哦?”

“我们跑操回来,发现桌上放着一杯杯汤圆。老刘说,冬至到了,她请全班吃汤圆。”

“你不是不喜欢甜的吗?”

“那不一样,这是老刘煮的,超级超级好吃。你知道什么是冬至吗?”

“嗯?”

“老刘说,做中国人,过中国节。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小不点开启了巴拉巴拉的唠叨模式,稚嫩的童声萦绕耳边……又是一年冬至时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即自冬至之日,天地阳气日渐增强,预示着新的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冬至作为重要的节日,被称为“冬节”,始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冬至至,漂泊在外的人们欢欢喜喜回家过节,走亲访友,致辞祝福,共享美食:北方的饺子,山东的羊肉汤,江南的赤豆糯米饭,宁波的番薯汤果,台湾的九层糕,台州的擂圆,苏州的酿酒,安徽的冬至面,嘉兴的桂圆烧蛋,合肥的南瓜饼,闽南的汤圆……不同的佳肴,不同的味觉享受,倾诉着相同的企盼:岁岁朝朝,花好月圆,鹊笑鸠舞,福泰安康。又是一年冬至时

我想起了小时候,祖父祖母每到冬至,便要亲自去集市买来糯米粉,加水和成团,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唤上全家老小一起搓汤圆,揪一小团一小团的湿面,一边在手中搓着,一边聊着家长里短。小孩们最喜欢趁长辈们不注意,偷偷地将手中的小面团揉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猪呀,兔呀,猫呀,狗呀,其实最后都是四不像,却依旧兴高采烈。粘稠的红糖汤汁,白玉般的汤圆,醉人的香气,欢快的笑声,祝福的话语,吃的是糯软可口的汤圆,品的是和和美美的年味,享的是阖家团圆的喜庆。

在全家享用汤圆之前,祖父母总是很慎重地舀上一大碗汤圆,奉至先人遗像前,诚信祭拜。据说,唐宋时期起,冬至便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郊外举行祭天大典,而百姓则在家中要祭拜祖先,以谢神灵、祖先的恩德,也蕴含了人们对来年五谷丰登,平安健康的期盼。

《清嘉录》直言:“冬至大如年”。在一系列的祭拜结束后,家人便犹如过年般的围坐一处,共享美食,谈天说地,嬉笑打闹。祖父总会唠叨一句:吃了这汤圆,你们又长大一岁啦!祖母和祖父离开数年了,可他们的笑脸,他们的话语,他们煮的香软的汤圆,依旧清晰如昨。嗯,冬至,亦是缅怀亲人的日子……

“妈妈,你在听吗?”

“啥?”

“你又走神了!”

“没有”我心虚地答。

“那我考考你,我刚刚说了一年的二十四节气,你重复一遍。”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口中喃喃的背着,眼睛却飘向了那片红得耀眼的三角梅,怪不得红得如此张扬,恰如左河水《冬至》中所述“西北风袭百草衰, 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又是一年冬至时

原来,又是一年冬至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